张敏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4)
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探讨和应对方法
张敏
(《临床内科杂志》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4)
探讨医学科技期刊论文写作中的几种学术不端问题,明确责任编辑在处理学术不端问题时的职责和作用,以及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合理应用。
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责任编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近年来,以一稿多投、重复发表、随便挂靠基金资助项目、编造、抄袭、剽窃等为主要表现的学术不端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破坏了学术公平,阻碍了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社会道德沦落和诚信缺失,甚至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声誉和形象。公众认为,科学技术期刊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是通过科技期刊发表的。科技学术期刊在深层次上映射着整个社会的学风和精神文明,因此,科技期刊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积累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在防止学术不端蔓延中负有注意义务,在重树学术诚信中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1]。笔者探讨临床医学研究论文写作中的几种学术不端问题,以及责任编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职责及应对方法。
医学科技论文是通过对基础实验或临床数据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相关医学经验,并通过基础实验、临床试验得出的理论体系。它是用来发表医疗学术新进展及医学科研新成果、交流临床诊疗经验的重要工具。然而,和其他科技论文一样,医学论文也存在不少的学术不端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就是对试验或临床资料由于不同原因产生的虚报。作者不注重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只重视数据是否与其他相关内容一致等,从而随意编造和选取看似合适的数据,甚至抛弃真实的原始数据。为了杜绝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应该尊重真实的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真实、准确地分析和说明。编辑在审查文章时,不仅要关注文章数据的合理性,更要注重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GB/T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2]对论文署名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在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测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近年来,不端署名的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一般多见于以下几种方式:①有些人借助自己的地位和名誉,即使并未参与论文形成过程中的任意重要环节,甚至不能对论文承担任何责任,而在论文上署名。②论文作者为了送人情,擅自将自己的论文署上对论文没有丝毫贡献的他人姓名。③对论文未作任何贡献的行为人,要求将自己的名字不记排名先后,列于作者表中[3]。④通过利益行为,在论文中署上未对论文作出任何贡献的人。科技期刊应加大对这些现象的惩治力度,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防范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有效地防止论文不端署名行为,科技期刊的工作者应在稿件的审核过程中,针对收稿、初审、外审、编辑、校对等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著录中出现的学术道德缺失
大量查阅文献是著作者在写学术论文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在医学论文中引用、借鉴参考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必不可少。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引用可以作为论文成果的佐证,也表现出论文研究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如有些作者常常引用一定数量与其论著相关的参考文献来说明其论文学术观点或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或重要性,且引用文献越新、水平越高,说明论著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越高[4]。可是,如今论文著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作者直接引用他人原文中的语句而不加以标注;还有一些作者虽然对所引文献进行了标注,可是引用过度,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只是他人思想的堆砌;甚至还有一些作者把一些与自己论文无关的文献列于自己的文后。如此的学术不端现象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学风,违背了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论文作者应该增强自律性,端正自己的学术心态,正确对待文献的引用,在论文的写作中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所引用的文献,应进行规范的标注。编辑人员应该严格把关,在收稿前需对作者提示告知规范。在审稿的过程中,要对参考文献进行相关性分析核查,及时发现引而不注、著而不引、过度他引、抄袭剽窃、装饰点缀、伪造引文不良行为,将其清除在期刊出版之前[5]。
责任编辑应做好出版前的审查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令[2008年第37号]明确指出:“责任编辑是指在出版单位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符合出版要求,专门负责对拟出版的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和加工整理并在出版物上署名的编辑人员”。三级审稿是医学期刊普遍采用的审稿制度,审稿工作的基础是初审,责任编辑一定要在初审这一环节严格把关,杜绝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发表。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刊物和读者负责,也是为科学发展负责。在科技期刊出版以后,责任编辑更应做好随访工作。目前,在纸质出版物出版之前,很多医学科技期刊就已经在网上发布全文的电子版本,责任编辑可以对这些已发布的电子期刊进行再次审核,进一步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扩散。一些网络全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提供关联检索以及统计论文的点击率和被引情况,为我们进行出版后论文的随访提供了便捷的途径[6]。另外,医学期刊编辑应该加强学习《学术规范指南》和医学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其中的选题与资料规范、引用与注释规范、成果呈现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评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7],这对识别学术不端行为及采取应对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对比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并支持各期刊自建比对库。AMLC的功能固然强大,可是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AMLC检测过程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要素很多。例如,AMLC无法识别待测文章的作者是否相同,这直接决定了那些有文字重合的文章是否是抄袭;AMLC还不能有效检测公式、图表、外文,所以可检测部分的比例不同[8],故对于文字居多和公式、图表居多的文章检测结果与真实相似度的接近程度不同;AMLC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也与其数据库的全面与否有关;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如抄袭者并未抄袭他人文章的语句,只是抄袭了他人的思想等,这些都是单纯的应用AMLC无法检测出来的。所以,AMLC虽然功能较强,对稿件的初审帮助很大,可是,它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无法解决审阅稿件时遇到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编辑人员在应用AMLC的同时,利用自己所积累的专业知识,更加有效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
[1] 晁晓筠.科技学术期刊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1,23(4):286-287.
[2] 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3] 宋如华.科技论文不端署名的表现及防范对策[J].编辑学报,2009,21(5):396-398.
[4] 赵芙蓉.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与引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8,22(4):115-116.
[5] 郭玲,陈燕.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及其防范[J].编辑学报,2007,19(1):8-10.
[6] 张儒祥,茂平.医学期刊责任编辑在防止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中的作为[J].编辑学报,2010,22(6):519-520.
[7]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 孔琪颖,蔡斐,张利平,等.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J].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G230.7;TP393
A
1673-0143(2012)04-0064-02
2012-04-20
张 敏(1976—),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医学编辑学与出版学。
(责任编辑:陈 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