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春,王 健,周代全,季 冰,陈 霖,程 琳,胡珊珊,李晓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重庆 400038)
腹部CT是应用CT扫描患者实现腹部组织器官成像的一种常用的影像技术。快速、准确、完整地识别腹部疾病的CT征象,进而做出正确诊断、最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体现,这是腹部CT诊断医生的基本工作,也是腹部CT影像教学的难点,对于医学生或低年资医生更困难。腹部组织脏器多、生理机能各样、病理表现多变、疾病谱广、病变复杂,CT征象也多种多样,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当困难。腹部CT教学中,如何写好腹部CT报告就成为一个教学中难点。笔者总结自己多年影像医生经验及影像老师带教经历,现将腹部CT诊断报告书写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在腹部CT诊断教学中,因腹部组织器官多且功能复杂,解剖名词多,课程枯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如果对解剖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全面,最终影响CT诊断教学效果。因此,在腹部CT诊断教学中要重新强化这方面知识、夯实基础。我们的具体措施是:首先,要掌握腹部正常脏器解剖、生理和正常组织器官的CT表现,这样才能识别异常。其次,熟知各种腹部组织器官的各种疾病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所对应的CT表现。具体的讲就是:观察腹部脏器实质器官(肝脏、胰腺、脾脏、双肾、双肾上腺、子宫、附件、精囊和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密度等CT征象。观察腹部空腔脏器(胆囊、胰胆管、膀胱、输尿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走行、大小、形态、腔壁和腔内情况及密度改变。观察附属结构(腹膜、网膜、肠系膜、脏器周围间隙、腹膜后、腹主动脉及各脏器分子、下腔静脉及各脏器属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其属支)形态、密度改变。还要明确腹部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比如肝脏分泌胆汁、胆管输送胆汁、胆囊贮存胆汁,胆汁最终进入十二指肠后参与食物消化;消化系统承担消化任务和生殖系统随年龄改变生理机能不同等。对于学员而言只有把握住这一前提和基础,才能在CT诊断教学中学会如何解读腹部疾病征象。
腹部CT报告的对象是患者,媒介是图像,而医学生或低年资医生学员往往是看图说话,忽视了图像主人的生物学属性,这一点影响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灌输给学员以下原则:患者是人、活人、患病的活人、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患病的活人。具体而言:①立体多向思维,患者是一个罹患疾病的活生物体,其疾病情况会受各种环境条件(性别、年龄、自然环境、人际环境、突发事件、精神和情绪等)影响、各种条件下CT表现也会不一样;②临床、解剖、生理、病理和CT影像多维结合,几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是表象与本质的关系[1]。比如某一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黝黑、食欲差、呕血、浅表皮肤蜘蛛痣、浮肿等,其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必定有相应异常改变,而其病理切片必定有肝硬化和结节状增生的表现,CT影像也必然显示出相应的肝脏、脾脏、血管及腹水等征象[2]。③发展地看问题、写“活”报告。患者是活着的有机生物体、疾病也在发展变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CT表现不同。因此我们要写活报告。这样学员的视野就开阔的多,使得其腹部CT报告达到个体化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学员书写的CT报告经常是主次不分、条理不清,使得看他报告的医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①条理清楚、突出主要矛盾,对于本次就医的主要矛盾(急腹症、急性腹主动脉综合症、恶性肿瘤或唯一的病变)要优先描述,放到最醒目的位置提醒临床注意,一味的按照模板上的顺序描述是不可取的[1];②以疾病为中心、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继发改变、再描述转移性改变,比如原发性肝癌描述顺序如下:原发肿瘤(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合并瘤栓情况和转移瘤情况[3];③全面、细致、勿忘基础疾病,比如原发性肝癌经常发生在乙肝及肝硬化的基础上,因此要详细描述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和腹水的CT征象;④简单概述正常结构、做到繁简适当;⑤描述与诊断结论顺序一致,诊断结论要全面、简洁、且具有概括性,比如原发性肝癌、肝内多发转移瘤、腹腔和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下腔静脉及其分支和门静脉及其分支广泛瘤栓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腹水[4];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术前评估、量化风险评估、术前术后对比,细化疾病分型);⑦正确运用模板(提醒作用,不可完全拷贝);⑧实事求是(不能确定诊断者,提出问题即可,不要害怕丢面子)准确定位、逐步分析定性。学员按照以上八条做,就可完成一份合格的腹部CT报告了。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腹部疾病对CT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腹部CT诊断报告书写正确是腹部CT诊断医生的基本工作,学员只有把握上述前提和基础、坚持原则、按照具体要求去做,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在临床实践中才会写出合格的腹部CT报告的。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03-619.
[2] 刘晓东,龚建平,朱江涛,等.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与体型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2,10(1):71-73.
[3] 杨晓斌,刘 婷,马赞红,等.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6):390.
[4] 李建军,胡道予,汤 浩,等.肝细胞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点与肿瘤病理分化关系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27(1)61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