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汀
(山西省水利厅,山西 太原 030002)
2011年初,我陪上海客人在武乡县砖壁村参观考察期间,一个人到砖壁村走了走,一来实地感受一下当年的战斗岁月,二来想看看老区人民如今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和村民攀谈闲聊、入户看访之后,心情变得有些沉重。和过去相比,老区百姓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但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老区经济社会显得滞后,老区百姓生活还很贫困。怎样才能尽快改善这一状况、加快老区发展呢?作为一个学水保、干水保的工作者,我首先想到了小流域治理,想通过小流域治理来为老区办一些实事,进而受“红色老区”概念的启发,有了建设“红色小流域”的想法。其时,我刚重回离开十几年的水保工作岗位,为尽快掌握各地水保工作开展情况,我带领水保局班子成员进行了大量的下乡调研。在这一过程中,我有意对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现状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譬如红军东征地永和县的东征村、赵家沟村,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和晋绥军区所在地兴县蔡家崖等,并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一路走来,一路思考,逐渐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决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老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加快老区发展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之一,于是正式提出要建设“红色小流域”这一想法。
建设“红色小流域”非一时之念,既有感情使然,也有现实考量。山西是著名革命老区,东有太行精神,西有吕梁英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在1937年先后创建于山西。全省119个县区市中,有105个不同程度地辖有老区乡镇,占总数的88%。山西这片红色土地,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足迹;山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太行小县武乡,当时仅有14万人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出粮、出兵、出干部”,有9万多人参加了各种抗日救亡组织,有14600余人参加了八路军,有2万多人为国捐躯,有3200多名烈士载入烈士英名录。英雄诚可泣,百姓犹可敬。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兴县,当时人口不足9万,却供养着边区党政军4万余人,将近每两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党政军人员。这样勤劳奉献、朴实可敬的老百姓,我们不能忘记。
远离城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战争年月的地利,重回和平年代变成了种种不利。在山西,革命老区大都分布在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毁坏和减少耕地资源、加剧人地矛盾,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肥力,是造成老区贫困落后和制约老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选取和调查的100条红色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流域总面积的74%,农民人均纯收入3414元,最低的不足1600元,远低于全省4736元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各数据为2010年底统计数字)。而多年的水保实践证明,通过合理配置淤地坝、坡改梯、坝滩联治、水保林、经济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面貌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可以说,老区的发展在于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农村、农业的发展,基础是水土保持;而水土保持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老区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立足当地,深掘潜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打基础,促发展。红色小流域建设正是基于回报老区人民之情、解决老区发展之厄提出来的。
小流域是指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地区,流域面积在5~30km2,最大不超过50km2的集水单元。红色小流域是指在革命老区范围内经过治理后达到一定标准的小流域,其代表一种美好的事物,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红色小流域建设仍遵循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立体防护,优化配置措施,三大效益兼顾等治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加快老区发展需要,在建设重点、治理标准等方面作出一定调整,是传统小流域治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予以一定发展和创新。其在治理措施上,更侧重于改善当地农业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效益兼顾上,突出经济效益,将生态效益融于经济效益当中;在治理投入上,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较一般小流域治理有大幅提高,每平方公里可以达到100万元以上;在小流域选择上,不以治理的难易程度作为治理的先后顺序,该治则治;在治理方向上,尽可能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建设高标准、清洁型、有创新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精品工程,改变村容村貌,美化周边环境,服务红色旅游。通过建设红色小流域,最终达到改善老区的生态、生产和生活条件,致富老区百姓,加快老区发展的目的。
山西全省119个县区市中,有105个不同程度地辖有老区乡镇,占总数的88%。老区土地总面积12.3万km2,占山西土地总面积的80%。在这样广的范围内,不可能处处开展红色小流域建设,为此,我们提出了红色小流域选取的限制条件:
一是位于革命老区范围内。这是首要条件,不在革命老区范围内,则不能称其为红色小流域。
二是当地曾经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当地战斗、生产、生活过;发生过重要的战斗战役;有重要的革命旧址、遗址;当地群众曾为革命战争踊跃捐钱捐物、出粮出兵等。
三是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小流域总面积一般要达到50%以上,否则就失去了治理的必要性。
四是当地人民生活贫困。开展红色小流域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致富当地,促进增收。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要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即低于4736元(2010年底统计数据)。
五是尽可能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高标准的红色小流域能够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成为红色旅游的一部分。将二者结合进行,能够达到多重效益。
依据上述原则,通过省、市、县三级认真调查,共选取100条红色小流域,涉及全省11个市60个县。
红色小流域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好思路,并表示将全力支持。目前,省水利厅经过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已编制完成《山西省红色小流域建设规划》,共选取了100条位于革命老区、群众生活贫困且亟待治理的小流域,拟用10年时间投资20亿元进行分期分批治理。经估算,100条红色小流域建成后,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0km2,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度将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林草覆盖度增加41%;增加梯田、坝地、滩地等基本农田11573hm2,人均增加0.027hm2;每年可增加粮食4.7万t,果品9.4万t,木材蓄积量21.54万m3,各种产出物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83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140元。
2012年将首先在武乡、左权、兴县等著名革命老区启动实施首批红色小流域建设,包括八路军总部旧址武乡县王家峪村、砖壁村,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驻扎地和左权将军牺牲地麻田镇,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和晋绥军区所在地兴县蔡家崖,红军东征时期毛主席率红军总部进驻过的永和县东征村和赵家沟村等,以此为试点,在全省逐步推开。目前水利部已下达资金1亿多元,以支持山西省红色小流域建设。
抚今追昔,缅怀革命英烈丰功伟绩;饮水思源,牢记老区人民养育之恩。愿红色小流域建设顺利进行!我想,这是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也是老区百姓的殷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