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滞后泌水与普通泌水机理上有何区别?
混凝土泌水由于材料质量和过程控制的疏忽,泌水极易出现,发生泌水的混凝土常常伴随着离析状态,两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由于骨料粘结力的松散,出现沉降等问题,给初期的混凝土造成缺陷,如果是平面结构会给施工工艺造成很大的难度,竖向结构的流砂、水痕等等都给混凝土造成外观缺陷;普通的混凝土泌水一般在出机后取样就能观察得到,只要及时调整材料的含水、级配、掺量就能杜绝泌水,但是对于滞后泌水的混凝土一般在浇筑后1 个小时以后才会显现,往往是因为材料的性能匹配不适合造成,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常常会出现材料性能变异情况,造成后期泌水问题。
(2)产生混凝土滞后泌水的因素有哪些?
滞后泌水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各种粉料材料的比表面积的变化;
2)水泥凝结时间较长;
3)骨料粒径分布粗、单粒级配引起泌水;
4)外加剂缓凝成分导致;
5)胶凝材料量太少;
6)过振;
7)混凝土的浇筑高度高;
8)含气量太大。
(3)混凝土滞后泌水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发生滞后泌水的混凝土各项性能降低,尤其是抗渗功能,泌水导致失水破坏体系平衡,密实度降低;平面结构混凝土可能会因施工工艺的缺位导致起砂、起灰、起皮等质量问题,竖向结构导致流砂、水痕频现,尤其是对于清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泌水导致丧失主要使用功能。
(4)如何避免混凝土出现滞后泌水?解决途径有哪些?结合工程实例阐述。
为了避免滞后泌水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浆体的泌水问题,水泥和外加剂问题;其次是粉煤灰的质量问题如细度、需水量等,尤其要注意粉磨灰的问题;适当提高胶凝材料量、选择级配好的集料,特别注意骨料粒径的大小问题,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选择很重要;最后就是配合比的试配,要有效利用掺合料来解决泌水问题。
(5)怎样评定混凝土滞后泌水?
通过取样成型,混凝土经过振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如果模型表面有水滴或水层出现,那么这样的混凝土在实际施工成型后一定会出现滞后泌水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有滞后泌水问题的混凝土不经过振动、静置过程是发现不了的,正常的取样观测是看不出来的。
(1)混凝土滞后泌水与普通泌水机理上有何区别?
普通泌水产生在搅拌之后,原因是用水量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混凝土泌水会逐渐消失。混凝土滞后泌水是化学反应型泌水,与外加剂和水泥及掺和料的匹配性有关,浇筑过程中没有出现泌水,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产生。
(2)产生混凝土滞后泌水的因素有哪些?
胶凝材料中的熟料所占比例偏少,熟料与缓凝剂用量不匹配,缓凝剂作用滞后,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粘聚性差,从而导致滞后泌水;还有一种情况是当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差时,表现为减水剂的饱和点增大,为了满足工作性,需加入更多的减水剂,随着C3A 和C3S 发生部分反应后,多余的减水剂作用效果显现,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同时自由水更多析出,混凝土产生滞后泌水。
(3)混凝土滞后泌水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主要是影响混凝土的外表面,造成砂线等质量缺陷。降低混凝土上部的抗渗性、降低表面强度,混凝土耐磨性变差。
(4)如何避免混凝土出现滞后泌水?解决途径有哪些?结合工程实例阐述。
防止混凝土出现滞后泌水主要是将减水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做好,选择适应性好的缓凝剂品种,混凝土在入模前水泥产生少量水化反应并略有坍落度损失,可消除滞后泌水。葡萄糖酸钠或柠檬酸钠作缓凝剂时易发生滞后泌水,与适当的早强剂复配可解决滞后泌水问题。如在武广高速铁路工程用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掺加2.5%的硫酸钠解决了加葡萄糖酸钠后出现的泌水现象;在福建莆永高速公路工程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掺加2.5%的砂糖做缓凝剂,混凝土粘聚性好,不泌水;山东大元商品混凝土公司用脂肪族减水剂单独使用时,产生了滞后泌水现象,与低浓萘系复配泌水消失。
(5)怎样评定混凝土滞后泌水?
预拌混凝土在30 分钟后坍落度和扩展度与初始相比有明显增大,并出现泌水现象可认为是混凝土滞后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