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宅建筑适老性改建探析

2012-08-15 00:51:18王亮陈凯曹罡
山西建筑 2012年2期
关键词:套型居家住宅

王亮 陈凯 曹罡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人均寿命大幅提高。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也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少年人口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升高,加速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一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数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一个全国性的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

1 我国现存的养老模式

我国养老发展相对缓慢,养老体系并不完善。总的来说,根据养老地点可分为居家养老和异地养老两种,异地养老则主要指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

1.1 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养老模式

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和市场养老机构的发展来看,想要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不现实。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400万的老年人要求进入各类型的养老机构,约占总数的12%,而养老机构仅能提供97.7万张床位,不到老年人数的0.8%,与发达国家5%~7%的比例差距巨大,老年人可选择的范围小。

因此,居家养老是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能有效地缓解国家经济发展与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矛盾,并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家庭将面临“4.2.1”的结构体系,而普通住宅养老功能与养老需求之间不平衡,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导致居家养老的功能的退化。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和硬件设施,还不足以发展社会养老,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如何传承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文化,发展和拓展居家养老的功能,使养老需求与养老功能相协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1.2 旧住宅改造是对居家养老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我国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所建住宅具有建筑寿命长,可利用空间大等特点,但旧住宅设计主要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为主,忽视对特殊群体的考虑。因此,可以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对于旧住宅进行适老性改建,通过无障碍设计手法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旧住宅不适合老年人居住的部分进行改造和扩建,丰富与完善旧住宅的使用功能,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旧住宅的合理改造和利用,不但能够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同时在节约土地和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 旧住宅适老性改建原则

我国现存大量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旧住宅,住宅户内空间的数量、组合方式往往与家庭人口、生活习惯、地域、气候条件特别是经济社会条件及国家住宅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

我国户型发展先后经历几个阶段,属于适老改造范围的主要是70年代~90年代的户型,主要有居室型、方厅型、起居型、安居型四种。在旧住宅建筑适老性改建中需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

2.1 结构不变原则

考虑住宅结构因素的制约,对建筑主体结构及其他建筑构件加以利用,对结构存在隐患的问题采取必要的修缮和加固的措施,避免盲目、大规模的拆除带来的材料能源消耗。

2.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提高了改造的可操作性,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效费比,争取最佳使用效果。住宅设计要充分、高效的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力求让每一寸空间发挥作用。应充分利用轻质隔墙板等材料,一方面这些材料本身就具有可再生、经济等特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建筑自身荷载,减少因满足承重而进行的投入。

2.3 弹性设计原则

住宅改造应体现预见性和灵活性,分析住宅发展的趋势,预测社会发展对居住模式的影响,为未来的改造预埋伏笔。住宅形式是时代的产物,在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中,特别是在户型格局等方面应有预见性,为以后因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活方式改变而对住宅进行改造留出余地。

2.4 可参与性原则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造过程要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适应性住宅为住户的参与行为提供物质和技术手段上的保证。可参与性住宅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有效的住户参与,涉及住宅设计程序、进度、施工、管理等一系列过程,渗透到住宅的设计、建造、居住使用和改造维修等多个阶段。设计过程中,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将来自住户的意见体现在方案中,实现“公众参与”的规划与建设过程。

2.5 安全性原则

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较容易发生危险的区域,要做好相应设施的改建和升级,充分考虑安全性原则。比如,卫浴空间是老年人居家生活中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安全是该空间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从设施到整体物理环境,安全设计作为设计的主线贯穿,它指导设计方法中的每一项设计,安全是设计的基础,每个功能区的安全要求都要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

3 旧住宅适老性改造方法分析

3.1 套型内部空间调整

调查分析表明,老年住户希望适当增大现有住房面积和调整房间布置。随着居住观念的变化,原有套型的功能安排已经与现代居住方式不相适应。针对既有住宅中存在的面积小、养老功能不健全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应着重实现使用面积的增加和功能的优化,具体的改造措施主要有空间调整、加层和扩建。套型内部空间调整指套型总面积不变,保持旧住宅承重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变动套内非承重墙或通过补强加固调整部分承重墙,对住宅的平面进行重新划分和调整,达到有效利用使用面积的目的。

3.2 套型间横向空间互换

套型间横向空间互换,将两个水平单元进行协调,通过空间联系门洞和分隔墙的改造使两个套型间相邻空间可以纳入两个套型中间任何一个。改造变化后两个单元依然独立,套型的部分空间因划给另套住宅而减少面积、减少房间数量,另套得到空间而扩大面积,增加房间数量。

经济、生命周期、健康及人口家庭结构的不同导致老年人对居住面积的要求不同,而居住面积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住宅面积过小,基本居住需求不能满足,过小的空间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潜在危险。随着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家庭人口增多导致个人空间面积减小,狭小的住宅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增加套型面积,扩大生活空间。

3.3 竖向空间互换

对于横向平面不好解决的问题,比如,横向空间互换不好协调及同层套型不能满足改造要求的可以考虑采用竖向空间互换达到改建的目的。

竖向空间互换指空间功能组合不在一个平面内,通过打通上下层楼板,设置专用楼梯使上下层空间相贯通。竖向空间互换一方面功能分区明确,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性,作息干扰较小;另一方面空间层次感较强,增加生活趣味性。竖向空间组合比较适用于监护,护理型老年人,尤其适合子女共聚的“两代居”家庭结构,上下层空间互换可以增加套型面积,满足老年家庭的需求。竖向空间改造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导致上下楼梯困难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借鉴潜伏设计手法,预留空间或加装内部电梯,这样能够提升老年人户内活动面积,老年人能够方便上下楼,给老年人晚年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

4 结语

我国老龄化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老年人对居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我国老年居住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以探索老年居住模式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发展的新思路。

在此进行一次简单的总结:

1)居家养老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并且通过理性的对比和实际分析得出居家养老是目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模式。2)居家养老基础上的适老性改建符合老年人需求。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和通过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得出适老性改建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改造策略提供了基本依据。3)合理的改造能有效改善养老环境。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改造原则和标准,提出不同改造方法,为老年人设计最优的改造方案。4)完善旧住宅扩展功能可有效减轻国家和年轻代养老压力。对旧住宅传统功能进行扩展,比如,智能化改造和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国家和年轻代的养老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5)适老性改建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改善旧住宅的养老功能,提高老年人居住舒适度,缓解国家养老负担。

[1]高宝真,黄南翼.老龄社会住宅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杨一帆.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张 航,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6.

[3]王 庆.老年社区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2005(4):15-16.

[4]陈华宁.养老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J].建筑学报,2000(8):6.

猜你喜欢
套型居家住宅
韩国市区内老年集合租赁设施分析*
——以首尔市Signum Haus和Noblesse Tower项目为例
《居家》
Jaffa住宅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22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挂在“树”上的住宅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50
MHS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4:20
A住宅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0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单元式住宅套型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