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中《兰亭集序》文本设计及人文导向比较

2012-08-15 00:46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翰林兰亭集序王羲之

黄 菱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文言文入选语文教材,对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传承意义重大。台湾2008年修订的《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规定:“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同时具有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性质”。大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将语文课程性质概括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教版主编袁行霈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中华文化精神”一文中谈到:“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1](P104)可见,两岸都很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两岸中学教材皆选取的范文。大陆人教版 (2007年版)将其编入高中必修2(高一),台湾翰林版 (2009年版)则将其编入高中国文教材第6册 (高三)。

一、两岸文本编排特色

东晋永和九年 (353年)暮春三月,会稽内史王羲之和文人谢安、孙绰、许询等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 (今浙江绍兴)山阴之兰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参加者所作之诗,编为《兰亭集》,“羲之自为之作序,以申其志”[2](P2099),这就是千古流传、盛誉不衰的《兰亭集序》。

翰林版和人教版编选本文的目标有所不同。《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师手册 (6A)》 (以下称“台湾教参”)指出教学本篇的目标和重点:

1.认识王羲之的生平,以及《兰亭集序》相关的故事;

2.了解古代巳日曲水流觞的习俗;

3.培养鉴赏文章的对称与节奏之美;

4.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5.体会魏晋时代名士的风雅;

6.欣赏王羲之行书之美。[3](P13)

人教版教参《教师教学用书 (必修2)》只有教学建议,概括如下: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和重、难点词汇;

2.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议论时的思想脉络;

3.背诵课文;

4.帮助学生总结梳理。[4](P83)

两相比较,台湾版教材目标具体明确,关键词“生平”、“习俗”、“美”、“生命”、“风雅”透露出生命关怀和时代气息,让人备感亲切温暖;大陆版教材关键词“大意”、“思想”、“背诵”、“总结”,更多从工具和方法上给学生引导,学生难以体会《兰亭集序》独特的美和生命意识。

翰林版教材在篇首“题解”中对《兰亭集序》作了简要解读:“记叙兰亭雅集的盛况,并对人生聚散无常、年寿有时而尽,抒发一己之感叹。”人教版教参对其主旨的解读为:“描述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高旷的宇宙情怀。”可见,前者为个人观,后者偏向于宇宙观,即前者关注微观,后者关注宏观。

排版方面,大陆人教版采用简体、横向的通用排版方式;台湾翰林版则采用繁体字,并特意保留了竖向排版,给人古朴、典雅之感。

教材插图方面,人教版选取了三幅图分插在不同页面,第一幅是中国山水画“流觞曲水”,第二幅是王羲之画像,第三幅图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局部。这种编排,整体上与《兰亭集序》的古典气息相称。台湾翰林版本也选了三幅图:一幅是“神龙本”《兰亭集序》行书字帖,一幅是王羲之画像,还有一幅是画家笔下的“流觞曲水”。

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台湾翰林版教材选图更能体现《兰亭集序》的价值。宗白华认为:“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精神表现。”[5](P129-130)因而,台湾教材在设计插图时,配以“神龙本”《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欣赏《兰亭集序》这“天下第一行书”,更好地了解晋人当时的神采风韵和精神气度。

二、两岸文本课后习题的人文导向

两岸习题设计也大有可比之处。台湾翰林版《兰亭集序》课后“问题讨论”为:

一、本文由第二段“信可乐也”到第三段“岂不痛哉”,其中作者情绪转变的原因为何?请说说你的看法。

二、第三段中提及人之相与有静躁之不同,请就你生活经验所及,举例加以说明。

三、作者对生死抱持什么样的观点?而你对此又有何看法?[6](P9)

仔细分析以上三题,习题提问方式为开放式。第一题分析作者情绪变化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情感;第二题是结合生活,让学生谈不同人的性情,重视人的个性;第三题是探究作者的生命观,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的体悟。三道题都是对“人”和“生命”的关怀,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而且,每一道题提问都着重于“你”的思考,“你”的认识。在对问题作答时,翰林版教参从人生短暂、现代友人交往、生命关怀等人文角度解读问题的答案,使古人的感叹与今人的感受相契合,让人感觉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文言文依然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

大陆人教版课后习题 (即“研讨与练习”)有4道,按人文性、工具性区分,一、三题归人文;二、四题归工具,属语文基本知识。以下就第一、第三题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中的3道小题分别为:

1.本文第1、2段概述了兰亭聚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第三大题为: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样的感受?[7](P31)

人教版的这些题目涉及“信可乐也”的感受;“乐”、“痛”转变的原因;作者的生死观;人生无常的感叹等方面,也都体现对人生和生命等人文方面的关怀,不过设问形式略显僵硬。在回答时,人教版教参从《兰亭集序》中挑选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相关语句来作答,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大题只给出设题意图: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在设计课后习题时,大陆人教版习题有一半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还有一半是对文章思想的深入探讨,这样设计习题兼具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而台湾翰林版的“问题讨论”更多的是由己及人的生命体验,更突显对学生“人文”的熏陶,题目阐述也体现一种温文尔雅的气息,人称代词多用“你”,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总的来说,两岸习题都较关注“乐”到“痛”的转化。兰亭雅集中聚会的“乐”、“欣”随着王羲之的生命感悟而向“悲”、“叹”转化。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5](P131)王羲之的感叹正体现于此。抛开一切的事务,无论多大的情怀,面对无奈的死生,孰不觉其痛哉!

三、两岸文本在人文导向方面应有的补充

文言文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人文性。注重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不迷信权威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理应是语文课程文本设计的目标。钱钟书在评《兰亭集序》时曾说:“窃为羲之之文,真率萧闲,不事琢磨,寥寥短篇,词意重沓。如云:‘畅叙幽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昭明不选《兰亭集序》,宋人臆度,或谓由于耳目未周,挂漏难免;或谓由于误以‘丝竹管弦’、‘天朗气清’为语病。……金圣叹诗:‘三春却是暮秋天,逸少临文写现前……逸少临文总是愁,暮春写得似清秋。少年太子无伤感,却把奇文一笔勾。’”[8](P1765-1767)金圣叹诗的后两句是说太子萧统没将《兰亭集序》选入《昭明文选》。

上述评论认为《兰亭集序》既有用词重复的弊病,也有常识上的错误。两岸文本在习题设计方面可引导学生探讨钱钟书和金圣叹的评论是否合理。可以从自由辩论中体会类似晋人的思想自由和精神独立,而不是一味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术大家的盲从。

关于作者的情感基调也可探讨。文章由“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起“岂不痛哉”开始,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而发出的“悲夫”结束,王羲之始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淡淡的悲愁。正如金圣叹所说:“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悟,真古今第一情种也!”[9](P227)

史书载,王羲之自幼受父亲王旷和伯父王敦、王导的熏陶,很想为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建立一番功业,结果未能如愿。他看透皇帝和大臣苟且偷生的本质,辞官退隐,并在母亲坟前发誓不再做官。身处东晋乱世,文人多有一种深切的悲哀,其人文精神也有“乱世的忧愤作底” (陈平原先生语)。我们有理由认为,王羲之摆脱不了的悲,既有个人的身世之叹,更有对社会动荡的悲叹。习题可引导学生对东晋社会现状、王羲之的人生经历进行讨论,了解个人的命运、性格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东晋文人追求精神和个性的独立,注重回归心灵,内心因此而纯粹。他们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契合,是颇具“天人合一”人文精神的一代人。学习他们的精神,对两岸学生的人文熏陶大有裨益。

[1]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唐]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台]宋裕.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师手册6A[S].台南:翰林出版社,2009.

[4]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宗白华.艺境:论世说新语与晋人之美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台]宋裕.普通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6(A本)[S].台南:翰林出版,2009.

[7]袁行霈,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钱钟书.管锥编 (第三册:一○六) [M].上海:三联书社,2007.

[9][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之六:晋文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翰林兰亭集序王羲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王羲之送字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ТРИ ШЕДЕВРа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