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刍议

2012-08-15 00:50刘志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满意度

文/刘志汇

(江西蓝天学院 江西·南昌)

一、引言

幸福指数被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国外主观生活质量研究者最常用的一个术语是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国内研究者一般将其译作“主观幸福感”,在许多场合下可以与“主观生活质量”混用。具体而言,幸福指数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其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有影响的研究者建议将幸福指数纳入国民统计指标体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依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对幸福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并且涉及面也比较广泛,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领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富足社会》中提出了“生活质量”这一概念(1955)。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幸福》中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1974),即收入的持续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的持续增加。荷兰斯拉斯漠斯大学鲁特·韦恩霍文建立了幸福测量数据库,创设了一个全面的幸福感测量指标体系,研究和公布各个国家幸福程度的测量结果(2003)。与此同时,在经济学领域,英国华威大学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基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人们幸福度的经济因素;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一直致力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得出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整体进步必须要考虑到许多非经济因素,而这正是GDP所缺乏的。普林斯顿大学丹尼尔·卡尼曼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领域出现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研究的趋势,并且其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2、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关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主要是由心理学家进行描述性研究和探索影响幸福的主客观因素阶段。上个世纪末至今,幸福指数逐渐成为国内幸福度研究的热门话题,构建怎样的幸福指数,如何推广这一指数并指导解决我国民生问题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

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中提出了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方法,影响主观幸福感因素被分为:收入、健康、机遇、未来前景、个人目标、个人实现、人际关系等几大因素。奚恺元是国内较早关注幸福学概念的学者,他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2006年1月17日发布了《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这一报告涉及中国十大城市,采取随机抽样电话访问和网上问卷形式,调查内容包括总体幸福感、人情关系、交通设施、个人发展机会、生活环境等几大因素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现在的中国人要比20多年前要幸福得多,但是人们的幸福度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财富因素。

一些学者认为幸福指数不仅仅是主观满意度的测量,而应该是结合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综合指数。刘正山认为应该以占10%的主观指标和占90%的客观指标来综合衡量幸福指数。国内学者将幸福指数的研究与我国解决民生、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宏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相结合。幸福指数能够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提升人们幸福指数成为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影响幸福指数的诸多因素成为我国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对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1、个性因素。有些人有一种幸福或不幸福的基因趋向,这些趋向归结于个人神经系统的天生差异,也就是说,人们的幸福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这种“人们具有不同的感觉幸福或不幸福的遗传能力”的说法得到了实验观察的支持,即在一个人生活的不同领域与阶段中其主观幸福感确实存在一贯性。同时,拥有乐观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外向的性格和自尊的人们有比较高的幸福水平,但是这些因素还要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独特文化价值观相适应。

2、社会人口因素。人口社会学因素分为五个方面: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和宗教。各国数据表明:在年龄方面,一些经济学家发现了年龄与幸福之间的U型关系(Oswald,1997);在性别方面,一些研究报告表明女性的自我报告的主观幸福水平要高于男性所报告的幸福水平;在种族方面,例如在美国,心理学和社会学调查都发现,黑人不如白人幸福;在教育方面,其对幸福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方面,一方面良好的教育能够提高人们适应社会变化得以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较高的教育会提高人们的抱负,从而产生对现实的不满从而降低幸福水平;在宗教方面,宗教信仰和幸福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积极的关系。但是上述五个方面与幸福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性别方面,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人们见证了对女性歧视的减少以及女性在家庭之外工作参与度增加,这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抱负与志向,从而产生了女性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和压力增大使得幸福感下降。

3、经济因素。在经济范畴中,影响幸福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收入、失业和通货膨胀。当人们被问及幸福水平如何时,物质条件和经济前景往往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经济当前的景气度以及未来前景的好坏,国家人均收入所处的世界水平、社会的失业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影响着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对经济的看好或担忧影响着人们主观幸福度;另一方面自身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消费水平和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人幸福度的评价。从这种宏观、微观的划分方法将个人收入水平作为微观经济因素评价的主要手段,因为个人社会地位、消费、就业状况通过收入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将整个社会整体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指标。

4、情形性因素。研究影响主观幸福水平的情形性因素包括具体就业和工作条件,工作单位的压力,与同事、亲戚、朋友的人际关系,与婚姻伙伴的关系,生活条件、环境质量和健康状况等。

首先,有关工作满意度层面。工作满意度是总体幸福水平的一个特殊层面,其他层面还包括住房满意度、健康满意度、自然环境满意度以及人际关系和婚姻满意度等。

其次,人际关系及婚姻状况。人一直被视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拥有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拥有朋友、伙伴、亲戚以及成为某个团体的组成部分等这些“归属感”都会增加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最后,健康状况。当人们被问及他们如何评估自己生活中各个方面时,良好的健康状况往往被放在首位。

长期以来,个性因素、社会人口因素和情形性因素已经被心理学家们所广泛分析和讨论。另外,一些经济因素也成为决定和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考察主观幸福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等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说明人们在幸福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说人们的幸福度对物质和经济方面的因素有着一定的依赖性。

[1]奚恺元.“幸福指数”测量应“六要六不要”[J].当代经济,2007.

[2]胡海军.收入与幸福指数:基于经济学角度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7.

[3]邢平均.关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若干思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主观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