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应特别关注博士生论文的编辑出版*

2012-08-15 00:45肖恩忠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博士生论文研究

张 琦,肖恩忠

(1.齐鲁师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已达20万多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的水平是一个学校或科研机构办学水平的窗口,是综合教育力的体现。为培养高质量的博士生,就要建设浓郁严谨的学术氛围,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仅2006年,全国就招收博士生5.6万人,在学博士生达到20.8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从2000年到2006年,博士生当年的招生人数翻了一番还要多,而在校博士生人数增长了两倍。有资料表明,到2010年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跃居世界第一。[1]如何对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有很多手段和措施。其中,规定论文发表通常是完善博士生成果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不少博士培养单位要求在读博士生至少发表3篇论文(2篇发核心期刊、1篇SCI),才能准予答辩并授予学位,这也是注重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现和个性化要求。面对实际存在的情况,对博士生论文的编辑出版自然意义深远。

1 博士生研究论文的亮点

博士生教育是举世通行的最高学历教育。相对而言,博士生专业知识底子厚,具备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明晰地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建立起相应方向目前的研究框架结构,通过进一步学习,能客观地审视自己的研究领域,发现新问题。因此,概而言之,博士生研究论文理论基础较好、知识面广、富有创新精神。王则温对1999~2001年评选的、北京图书馆有收藏的289篇国优论文查阅发现,有168篇论文附有作者攻博期间发表成果清单。[2]可见,博士生论文的质量普遍较高。笔者认为,博士生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1 博士生论文研究课题广泛,问题探讨深入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主要由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大学科门类组成。这几乎涵盖了现行各个研究领域。博士生论文是在此基础上的相关研究,因此能展现学术工作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以及独立、有效地从事学术问题研究的能力。作为研究阶段性成果的表现形式,博士在读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研究进展程度的反映。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其论文无疑都是站在该学科的前沿,对所选论题进行系统的、深入性的探究,给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激活元素,它使整个科研领域在否定、批判、质疑、认可、赞同声中不断被推向进步。

1.2 博士生论文的学术性高、原创性好

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教育,有硕士论文做基础,博士生大多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通常能更好地遵守学术规范,设计严密、实验严谨、数据真实可靠,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学位法对学术性和创新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在国际上属于学科前沿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要突出论文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是判定博士生能否授予博士学位的主要依据。可见,对博士的创新要求放在了首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为学位论文做准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自然也会渗透着这种意识。

博士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创性。原创性研究通常是指对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的描述、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以及对已有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等。这包括两个方面,即原始性和创造性。博士生作为高层次的研究者,其创造性表现在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英国教授菲利普斯[3]曾将博士论文“独创性贡献”之表现归纳为以下15种:1)第一次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记录下来;2)继续前人做出的独创性工作;3)进行导师设计的独创性工作;4)在即使并非独创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一个独创性的方法、视角和结果;5)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独创性的观点、方法和解释;6)在证明他人的观点中表现出独创性;7)进行前人尚未做过的实证性研究工作;8)首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9)使用已有材料做出新的解释;10)在本国首次做出他人曾在其他国家得出的实验成果;11)将某一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12)为一个老的研究问题提供新证据;13)应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14)重视本学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领域;15)以一种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方式提供知识。

因为这种新视角、新领域、新问题的开创,同学位论文一致,博士生论文一般接触学科前沿,博士生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了本领域的科学动态,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其基本观点、结论和建议,在学术上和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本学科发展有突出贡献。

由于所刊载论文的原创性,高校学报会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影响力。所谓影响力通常以论文被引用的频率来衡量。自然科技成果的价值通常以经济效益来衡量,而社会理论成果由于其对社会贡献的间接性、隐蔽性和滞后性,难以评价,因此用转载或引用频率来衡量,这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是迄今为止衡量一项研究价值最为客观和公正的方法。博士生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

1.3 博士生研究课题基金项目多

有能力设立博士点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通常具有名师名校的优势,师资力量集中,博士生一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而导师往往是该领域的权威,容易申请到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度课题负责人很大一部分是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协助导师完成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参与课题能更好地得到历练。研究项目成果汇总形式最通常的做法是论文的发表。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目前主要用于:1)创新论文(选题)资助计划:2)拔尖博士生奖学金计划;3)专项研究员资助计划;4)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奖励计划。创新论文(选题)资助计划,主要是为了鼓励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意义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支持创新性学术思想,进一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提高博士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主要资助在校博士生入学一年后,经科研实践,表现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经过选题报告,符合上述要求并确认为优秀者,近期可取得预期创造性成果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创新论文(选题)资助计划也鼓励有创新的风险选题。

1.4 博士生论文研究课题具有前瞻性,容易引起社会关注

“不发表,就死亡”(publish or perish)这句话在西方学术界广泛流行,这深刻地反映了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博士生的研究成果通常可以阶段性地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准。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中流硫柱,博士生的论文学术质量高、具有前瞻性,从长远来说这有利于不断提高高校学报自身的学术水平,从短期来讲更关乎提高博士论文发表的命中率,直接影响博士自身的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2 如何选用博士生研究论文

2.1 构建和谐论文发表平台,营造创新氛围

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立足于优越的学术环境。学术交流与沟通是创新思想的有源之水。在选用博士生论文时要针对学报的特点,不从编辑主体本身的喜好出发,要择优而用,以它为窗口,较为全面地反映目前的学术动态;读者透过它,可以对当下学术着眼点有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学报就不至于观念落伍、因见解偏颇而有失公允,可以稳固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2.2 注重收集基金项目

科学发展观的提倡日益深入人心,对科学发展的关怀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天,博士生在基金项目申请方面,无论在涉及的层面还是资助力度上都令人满意。在优势资源条件下,博士生学术研究热情高涨、成果丰硕。例如清华大学根据不同的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设立“博士生培养基金”,为了吸引、支持和鼓励优秀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激励博士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创新,对在学习期间取得优秀成绩和科研成果的博士生,并对在博士生培养工作中取得杰出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重奖,以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建设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队伍。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一些“985”高校都建立了“博士生培养基金”、“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金”、“研究生教育发展基金”等。众多的基金项目通常是经过层层申报、专家论证后的合理批复,因此,无论在研究的科学性还是成果的可信度方面都有相当高的价值。其验收形式,一般而言是采用论文发表的形式。因此,高校学报要采取主动措施,注重收集博士研究生的基金项目,丰富自己的出版阵地。

3 博士生论文的编辑出版

博士生论文因为本身的特殊性,其编辑出版具有区别与其它稿件的要求。

3.1 出版现状与论文发表要求之间的矛盾

鉴于博士生论文的前瞻性、创新性,因此在出版发表上要求相应的时效性,使科研成果能早日公布于众,取得发表的领先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术期刊发表的周期普遍偏长。周贤军[4]等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引文分析法对2005年《林业科技开发》203篇论文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论文发表平均时滞为134天,近4.5个月。闫富宏、马英[5]选取2006年《中华骨科杂志》2、6、9期发表论文共58篇,探讨医学论文出版时滞,结果显示:出版时滞最长16.33个月(490天),最短3.73个月(112天),平均7.53个月(225.83天)。《中华骨科杂志》为月刊,如果按时间推算,收到稿件后经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约需1个月,编辑部定稿约2个月(编辑部每1个月开一次定稿会),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装订约3个月,合计6个月。因此,以出版时滞超过6个月定为出版时滞延长进行讨论,所选58篇论文,其中46篇(占79.31%)超过6个月。有关资料表明[6],目前国际上科学技术论文发表的平均时滞大约在8个月左右,国内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均时滞更长,一般为12个月。调查研究表明,导致论文出版时滞较长通常有如下的因素:审稿周期过长、审稿人选择不准、编辑部收到稿件不及时处理、期刊载文量低、稿件积压多、稿件质量问题、邮局递送不及时,甚至稿件丢失、稿件返修时间长等。

3.2 确保找准审稿专家

为更好地编辑出版博士生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做法,以确保博士研究生论文的快速编辑出版。

3.2.1 审稿专家的确定

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录用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确保找对、找准审稿专家。在确定外送专家时,主要从以下两点来考虑:一是相应专业是否有博士点;二是从行业因素来考虑,即其博士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与要外送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否相近或一致。

3.2.2 制定详细的评阅标准

对评阅标准要细化,确定评阅一级指标,例如包括论题意义、文献阅读、内容评价、创新性、技术难度、论文写作规范与科研作风、影响力等等。没有标准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制定详尽的评阅标准,可以增强可操作性,便于审稿专家操作。

3.2.3 对结果差异性的思考

为确保专家审稿的公信度,可请至少两名评审专家在评阅结果中说明自己对该方向的熟悉程度(分成“非常熟悉”、“熟悉”、“一般”、“不熟悉”),便于在论文需要确定可用与否时从一侧面反映出该评阅意见的可信度;同一篇论文两位外请专家所评结果的差异越小,其可信度越高。

3.3 缩短审稿周期

为缩短审稿周期,对于邀约的博士生论文可网开一面,直接送外审专家审理。并建立催审制度,提高审稿效率。

3.4 统一部署,特色先行

期刊界都清楚,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期刊如林、竞争激烈,其生存发展之道,就是瞄准目标,办出特色。期刊特色的内涵,不外乎内容特色和编辑特色两部分。内容特色可以列举的通常有学科(专业)特色、地缘特色等,诸如可设博士论坛,为自然科学成果的转化寻找开发平台,为社会理论的实践搭建与相应机构或单位的科学对话平台等。决定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因素,当然是内容特色,博士论文的新颖内容、广泛论题等特色通常是由相对稳定的重点栏目来体现的。重点栏目,应该每期必有,而且分量较重;而更重要的是,重点栏目的文章必须能够传达出独创的原生信息,有鲜明的特色。有了品牌栏目、铸造出了特色的学术期刊,才会逐渐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周围,才会逐渐凝聚一批较为固定的读者队伍。这两支队伍,才是高校学报立足和发展的基础。

期刊特色,不是随便就可以形成的,它是编者根据期刊的学术环境采取创造行为的结果。在看似平平的条件下,有作为的编辑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调动和凝聚作者,逐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重复和仿效别人特色的行为不可取,它只能使期刊跌入二流甚或三流角色的行列。

3.5 科学决策,适度扩版,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

根据学术期刊的稿源情况,分析学科研究发展前景,结合编辑部的人力、财力等实际状况,科学决策,适当扩版。如果稿源充足,可适度扩版。在扩版手段方面,除了更改开本,主要可通过增加每期页码和缩短出版周期两个方面来提高博士生论文发表的时效性。在缩短论文出版时滞的措施方面,应加强编辑的责任心,严格把握论文的录用标准,建立审稿专家库,与作者及审稿专家及时沟通。要不断总结延长出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4 博士生论文编辑出版后的后续服务

对博士研究生论文,如果完全重复其它论文加工编辑程序,就会陷人落后、低效、低层次循环的巢臼,对博士生论文的区别对待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博士生论文毕竟具有区别于其他论文的自身情况,因此,除了主动邀约快速加工博士生论文外,跟踪博士生论文编辑出版后的后续服务是必须的。也就是,为博士论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到亟需的信息。这样,一方面,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传播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社会科学理论可以试行于实际操作,扩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设一定的栏目,启动广告运行策略,为企业服务,通过为广大企业服务、提供有效信息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建立自己的读者群,从而扩大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和提高知名度,走专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另外,为保证后续服务良好,还可以在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的同时,鼓励社会、企业财团或个人向博士生高水平论文捐资助研。试建科研基金机制,引导、鼓励那些希望捐资资助研究型论文并在新闻媒体上加以宣传的机构或个人采取行动,共同做大做好博士论文的后续服务。

5 结论

高校学报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举重若轻。它是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助推器,又是高校知识创新的媒介,还是人才培养的舞台。高校学报是高校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博士生是高校或科研机构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博士生论文内容是高校科研成果的大看台,其水平高低是高校教学成果的晴雨表。两者在反映高层次知识和反馈高层次信息方面紧密相关。与其他学术刊物相比,它不仅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高校学报应特别关注博士生论文的编辑出版。

[1]史耀媛,卢朝阳,王汉江.我国博士生培养创新路径探讨[J].理论导刊,2008,(3):93-94.

[2]王则温,张君,陈智峰,等.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基本情况探讨博士生培养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9):29-31.

[3]陈学飞.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18.

[4]http://www.paper.edu.cn/paper.php?serial_number=2006-11-1.

[5]www.tjessp.org.cn/bj/ShowArticle.asp?Arti...115K2007-12-13.

[6]张晓林,党跃武,李桂华.网络化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型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及其影响[J].图书馆,2000,(3):1-4,29.

猜你喜欢
博士生论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