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林场造林机制及技术创新探讨

2012-08-15 00:44王彩云
山西林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叶杨覆土林场

王彩云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云西林场,山西 左云 037100)

云西林场自1960年建场以来,以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当地群众为己任,在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党委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左云县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经过几代务林人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林场在沿河滩湾、平川沙荒、黄土丘陵缓坡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人工林。到1990年全场经营范围的林地基本绿化,在全场总经营面积15776hm2中,小叶杨林面积达11928hm2,占总数的75.60%。全场活立木蓄积291201.76m3,为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立地条件差、气候、土壤等生长环境不适应,加之初植密度过大(每公顷5000株~6000株),中幼龄林抚育滞后,使小叶杨成为无法成材的“小老树”。林龄30a~40a的杨树每公顷蓄积7.50m3,成林不成材,经济效益低下。

1 更新小叶杨人工造林概况

为了改造更新杨树“小老树”,林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除采用稀疏密度,加强管理,促进林木生长和采用更新部分小叶杨、老杨树新品种丰产林外,多数采用带状或品字状采伐,用机械全面或带状整地,用人工造林的方法更新为以樟子松、油松为主的针叶树纯林或针叶树与灌木(柠条、沙棘)混交林(部分为针叶树与小叶杨隔行混交)。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造林,由于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技术措施落后,因而造成有的林地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得不多次进行补植,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影响了造林成果的巩固。据统计,从1990年~2005年,全场共营造针叶树纯林和针灌混交林3249hm2,造林平均成活率为78%。经过补植,保存率达标面积为2560hm2。针对以往造林情况,林场决定在造林管理方法、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2 人工更新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方法落后

每年上级计划下达以后,林场一般采用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营林队,由队长根据造林地面积的大小和施工难易程度,指定本队职工施工并组织民工完成。由于职工整体素质、技术水平、施工能力上存在差异,因而在劳力组织、苗木调配、车辆安排、施工检查、善后补救工作等方面,常常出现计划不周、忽视苗木质量,检查监督不到位等情况,因而造成造林质量难以保证,顾此失彼,使造林成活率降低。

2.2 施工方法不科学

在施工方法上,就每个营林队而言,只有队长责任重、压力大,而其余包片施工的职工,由于造林质量的好坏、成活率的高低,不与自身经济利益挂钩,没有直接责任,因而,部分职工责任心不强,缺乏及时跟踪监督检查。在具体劳力组织上,多年来一般采用参与造林的林农两人一组,一人挖坑,一人放苗覆土。这种方法缺点是为了赶进度,挖坑质量有时达不到要求,栽植苗木是否窝根不好判定,再加上有时浇水工序不能及时跟上,很容易造成造林质量不达标,成活率没有保证。

2.3 造林技术缺乏创新

一是整地方法单一。不管何种地类、坡度大小,一般都采用穴状整地方法。二是造林所使用的针叶树苗木一般为一二年生留床苗木,质量较差,裸根栽植时又不认真进行选苗,影响造林成活。三是栽植时不能严把起苗前浇水关、运苗时失水关、栽植工序质量关、栽后及时浇水覆土关,造成造林质量差、栽植成活率低下。四是造林小班分散,管护人员少,管护不到位,常有牛羊啃食、践踏,影响造林成活和保存。

3 造林施工管理机制改进和技术创新探讨

据统计,云西林场从2006年~2011年,共完成各项工程造林2807hm2,平均成活率达到87.50%,比以前提高9.50%,特别是2011年新造林206.70hm2,成活率达到98%,造林保存率也保持在84%。

3.1 改变造林管理模式,落实造林责任制

近年来的造林,林场从落实责任制开始,改变管理模式。一是每年林场把造林任务下达到营林队,双方签订年度造林合同,明确目标、任务、质量要求、双方责任权利、投资标准及办法,年终按合同进行兑现,奖优罚劣。二是职工家庭承包造林。即职工根据家庭能力情况,承包林场一定的造林面积,苗木由林场统一提供,所有造林工序均由职工和其家属承包完成,同时林场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所有劳务收入均归职工所得。此法还把造林和护林结合起来,一定三年不变,造林后的管护也由承包造林职工负责,林场按规定发给抚育、护林费。这样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爱林护林的责任感,保证了造林任务又快又好地完成和造林成果的巩固,同时也增加了职工的收入。三是由营林队职工承包一定的造林面积,也就是将任务落实到职工个人头上,由职工承包人组织当地劳力完成造林任务。年终经场、局检查验收合格后,造林承包费按合同由林场足额兑现给承包造林的职工。

3.2 改变造林作业方式,采取科学的造林方法

为了做到造林中各道工序衔接,严格按造林工序进行作业:一是造林前一年暑天进行整地;二是造林前选择优质容器苗木;三是严把起苗、运输关,做到起苗前浇透水,运输途中苗木不缺水;四是运到林地假植好,严把栽植关,栽植时做到苗木离开容器后土球完整,直壁靠边小背阴,栽后浇水、覆土保墒,冬季覆土越冬,防止干梢,第二年春季适时撤去覆土。

3.3 从基础工作抓起,创新造林技术

改变造林整地方式,变过去的一般穴状整地为根据地形和坡度,采用鱼鳞坑整地或部分水平沟整地,而且整地深度由25cm增加到35cm~40cm,以利于活化土层和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

提高苗木自身质量,选用适应性较强的自育苗,使用高规格优质的容器苗木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针叶树造林中一般不选用1a~2a生裸根苗木,而是使用容器苗木,且以苗龄为1a~2a、2a~3a的容器苗木为主,这样,大大提高了造林苗木的成活率。2010年和2011年,由于苗木基础扎实,一般都使用高度50cm的容器苗木。因此,做到了造林一次成功,减少了补植工序,节省了造林成本。

精心栽植,做到“六必须、五不、三及时”。“六必须”,即造林所使用的苗木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并经过局生产科的质量认证;起苗前圃地必须浇透水;苗木运输时必须装入运苗箱,并用草袋或苫布覆盖;苗木必须分级栽植;栽植时苗木必须放入带水的桶内(裸根苗),容器苗木必须把容器完全剥离,带原土成土球状栽入已挖好的坑内;当天造林剩余的少量苗木必须就近假植于造林地内并浇水。“五不”,即起苗不损伤根系、运苗不失水、栽植时苗木不离水桶(裸根苗)、栽植不窝根、浇水不漏株。“三及时”,即栽后及时踏实浇水、及时扶苗覆土、及时清理林地。

精心抚育,对幼林抚育一般连续三年进行除草、扩穴、管护等工作。前两年进行人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根部培好土,第三年林下杂草用除草剂清理,同时结合护林看管,防止牛羊啃食、践踏。

3.4 增强管护意识 加大管护力度

针对管护工作不到位造成的造林苗木保存率低下现象,加大管护力度,增加管护人员,明确责任、责任到人,提升管护质量。由原来的每个营林队管护员1名增加至3名,并且每个管护人员配备GPS定位仪,将每天的巡护情况回场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减少了许多人为损害,大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苗木生长有了保障。

猜你喜欢
小叶杨覆土林场
小叶杨防护林生长及林下土壤特征分析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小叶杨的繁殖及栽培技术
中国北部小叶杨光合生理与叶片表型变异分析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河南伏牛山区小叶杨资源与生长规律研究
林场住宅
百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