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李青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诸如自我价值的个人主义、生活价值的享乐主义、社会价值的悲观主义、道德价值的相对主义等问题,基于一定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视校园文化和管理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重视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重视现代科技的教育作用,重视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命题。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具体地说,价值观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价值观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类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传播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猛烈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人的价值观一旦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被内化,它就成为指引行为、对客体和情景所抱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判断、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以及比较自己与他人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和尺度。[3]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其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在一些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态,例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重利轻义等等,这些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将会对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十分不利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树立正确价值观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007年5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指出:青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实践,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拥有壮丽的青春,实现美好的理想;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4]可见,国家对青年对大学生寄予了美好希望。
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正可谓是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观分析评价,得出的结论会是不同的,甚至会大相径庭。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但是,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发现其存在着一些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是完全必要且可行的。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对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上,虽然表现出对社会的认可,但不可否认个人本位的倾向已经比较严重。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许多如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是以其创造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等个人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或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这是我们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一种现象。
(二)享乐主义价值观
享乐主义的生活价值观表现为过分的看重人生的物质享受,认为人生的惟一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这种享乐主义的生活价值观极大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有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有的为了达到物质上的享受,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以至于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悲观主义价值观
悲观主义的思想近年来在部分大学生中有所出现。悲观主义价值观的极端表现便是大学生的自杀。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不能正确看待现实,导致悲观厌世,对个人前途、社会发展表现出忧虑,丧失信心乃至绝望。这种悲观消极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进取心。
(四)道德的相对主义价值观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所有的道德都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尽管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人们可以各自信奉和主张不同的道德价值,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没有客观的、大众的、统一的价值准则。道德相对主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价值观的选择和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容易使大学生丧失对不良思想、文化的判断力,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一个观念的形成,实际上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观条件的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所表现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变革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系发生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念发生碰撞。尽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自立的、竞争的。但在各种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下,也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
(二)学校中信仰和理想教育的缺失
以前,我们认为理想教育就是老师和家长问我们长大后想干什么,但这并不是什么理想教育,因为,无论你说想当什么,老师和家长都会对你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信仰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学生精神世界处于真空状态,各种不良的价值观趁虚而入,使得部分学生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不谈理想,更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在他们身上只能看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这种世俗化的倾向己经严重腐蚀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三)家庭结构的单一变化导致了不良的家庭教育
由于我国从 8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就造成了如今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他们是家庭成员的中心、重心,而这样的客观事实使得长辈的爱倾注在一个人的身上,从小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很多人从未体验过艰苦的生活,也没有经历过吃苦耐劳的锻炼,使得很多大学生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思维取向,个人主义倾向十分的严重。
(四)国外不良思潮的侵蚀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仅从西方国家引进大量的技术、资本,在文化交流上与西方国家的接触更多了,中西文化交流频繁。西方社会各种思潮如、经济私有化思潮、利己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侵蚀着我国的广大青年学生。
(五)互联网负面效应的影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的利用越来越普及,网络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方便,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但是借助于互联网传播方式的超快捷性、无地域性,网络上各种色情、暴力、迷信等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都会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造成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有碍于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六)自我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生理条件、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一般都处在 20岁左右的青春期。这一时期,随着生理上的快速发展,他们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有了较强的独立要求,并十分注意“自我形象”的树立,时刻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他们容易受暗示、心理不成熟、行为较为冲动,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难以做出理性的思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影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5]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一方面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并能让学生自觉的进行实践;另一方面,进行有效的社会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的贴近生活。
(二)重视校园文化和管理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学生自身锻炼和社会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校中应形成树良好的校风、班风,形成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保障。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品德、生活方式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思想容易受到自身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同程度。在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其面对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教育学生,又要关心帮助学生的现实问题,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重视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我国价值观教育认为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更好的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中,采用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形式,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重视现代科技的教育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网络全方位的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在学校,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又是传播多样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而网络文化正在逐渐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所以我们只有规范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使我们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与手段在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重视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离学生最近的榜样,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尤为重要。教师传授知识时也应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高校中全面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
(六)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6]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自我教育在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充分发动知、情、意、行的力量,努力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勤奋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现实人格向理想人格接近,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7]
[1]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
[3]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人民日报,2007-05-0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6]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06-20.
[7]丁祯彦.大学生人生观述要[M].华东师范大学出社,1991,P121-122.
李青(1989-),女,四川绵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20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