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霞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胡锦涛同志历来比较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他指出:“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胡锦涛同志虚拟社会管理思想,是在深入分析网络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造性。胡锦涛同志虚拟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1 年2 月19 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这些重要论述表明,胡锦涛同志对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目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作了很大努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人们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还大量存在。目前作为社会矛盾和问题表现形式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并在虚拟社会扩张蔓延,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舆情场。这不仅影响着虚拟社会,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舆情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网络热点与敏感问题炒作事件,都与网络舆情恶意炒作、舆情导控失调有着密切关系。一些群体性事件呈现出网上网下遥相呼应和互相放大的趋势。因此,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网络的挑战,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领域,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尽管网络中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是虚拟的,但作为整个“社会人”,网络中的“人”又是现实的,虚拟社会以现实社会为存在的基础和依托,虚拟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离不开虚拟社会的和谐;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互联网凭其开放、互动、及时、丰富等特点,为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因此,新时期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3]虚拟社会的崛起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网络既是思想意见的集散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与现实,无论是舆论场还是社会管理,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它既挑战着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也改变着政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网络以更直接、迅速的信息传递方式挑战党的舆论控制能力和传统的层级管理体制。此外,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现象和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以及网络政治的民主化趋势,也加大了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挑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2]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问题,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管理手段陈旧和管理成本超重。这些问题在虚拟社会管理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落后。随着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政府至今还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管理思路仍旧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经验层面,新的管理意识尚未及时跟进。二是管理手段落后。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在管理对象和运作方式上更趋复杂。目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网络虚拟社会法律法规滞后。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法规,但由于网络领域不断涌现如人肉搜索、“网婚”、网络虚拟财产等新问题、新现象,立法部门又很难快速跟进,所以网络立法面临网络空间的法律真空。四是虚拟社会监管主体单一,力量薄弱。目前政府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还处于低层次水平,未能真正成为网络社会主流信息的“把关人”和“引路人”。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新形势下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已刻不容缓。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考虑,胡锦涛同志适时提出了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他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2]这些基本任务反映在虚拟社会管理领域,就是要做到虚拟社会管理与现实社会管理相结合。“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新理念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进一步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提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在关于虚拟社会管理方面,胡锦涛同志深刻阐述了虚拟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形成了虚拟社会管理以人为本的服务观。体现了胡锦涛理论创新的民本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新的时代内涵。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1]“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2]社会秩序是社会关系的属性和状态,在事实维度上,它展现为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及其状态;在价值意义上,它则是社会关系的协调性及其状态。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跨越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推动着社会秩序的变革。虚拟社会秩序的维护是虚拟社会规制的高效运转的体现,是虚拟实践者借助虚拟社会的规制,运用相关方式或手段践行虚拟社会规范的行为过程,其目标是有效地实施虚拟社会规制以建立和确保虚拟社会秩序的有效与良性运行,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合法权益。虚拟的网络空间实质上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连接,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以至社会形态和结构统统映射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就是要与现实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发展稳定是三位一体、内在统一的,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4]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各种政治势力和宗教组织进行宣传、炒作的阵地和手段,以及进行颠覆破坏活动与文化、意识形态渗透活动的重要工具。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和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高发趋势。胡锦涛同志对此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5]伊朗动乱中的社交网站Twitter 的煽风点火、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中的所谓“社交网络革命”(或称“脸谱革命”、“维基革命”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两次高调谈论所谓的“网络自由”以及对他国的信息网络管理指手画脚等事件说明,只有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才能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既阐明了社会管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也阐明了社会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的真理。
人民群众是虚拟社会管理的受益者,也是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这一精神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新发展,体现了虚拟社会管理为了人民的思想。同时,“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2]。要充分发挥虚拟社会管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虚拟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管理互联网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互联网的普遍、无障碍接入和持续健康发展,依法保障公民网上言论自由,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推动互联网积极有效应用,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网上舆情处置和网下问题处理并重,在有效引导舆论的同时,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努力消除网上舆源,构建和谐的虚拟社会才有保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截至2012 年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 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3.56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5]互联网正在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充当一个理性力量。胡锦涛强调:“我国目前已经具备并初步形成了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物质文化基础、历史经验和制度。”[2]他在认真思考传统行政管理对虚拟社会管理过程中的诸种不适应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实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虚拟社会管理的创新之路。
胡锦涛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管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虚拟社会的管理同样要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网络舆论宣传工作鲜明的本色,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才能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些讲话,充分说明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形成一个好的体制机制。虚拟社会的管理涉及文化、工商、公安、信息产业、教育、法制、新闻出版、监察等多个部门。社会各部门要协同参与。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避免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扯皮推诿等现象。首先,设立信息网络管理专职机构,把相关资源整合起来,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动,避免出现管理空隙。其次,建立信息网络管理联席工作制度。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形成统一、权威、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胡锦涛强调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5]。十八大报告又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1]为此我们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针对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舆论引导,胡锦涛明确指出要“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5]。在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及时掌握舆论态势、有效引导舆论发展方向是防止网络舆情失控的法宝。首先,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员队伍建设。用正确的思想、准确的事实,解读国家政策,阐释社会热点,理性分析新闻事件,为群众解惑释疑、化解矛盾、舒缓情绪,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其次,加强网络舆情分析。要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建立排查机制,不断跟踪即时信息,把握趋势和苗头;建设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系统,科学梳理汇总的各方面信息。再次,支持重点网站做大做强。要及时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回应网民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
胡锦涛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7],“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维护信息和网络空间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保障社会稳定”[8]。提升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必须创新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我们要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胡锦涛同志指出,“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9]同时,他还强调,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健康思想文化、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化传播,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培育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再次,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服务水平。网站要发挥自身优势,多提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利民为民服务信息。复次,要加强网民教育,树立责任和自律意识,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胡锦涛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2]。依法管理虚拟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一些有关网络管理的法规和条例,但在信息网络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会不断涌现,这就促使国家必须尽快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使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序可循。国家应将虚拟社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作为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抓紧抓好,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为虚拟社会维稳工作的开展和信息网络安全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体制保障。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2]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02-20(01).
[3]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N].人民日报,2007-01-25(01).
[4]胡锦涛.继续探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更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09-09-10(01).
[5]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04).
[6]截至2012 年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 亿人[EB/OL].[2012-08-20].http://www.gov.cn/jrzg/2012-07/25/content_2191943.htm.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01).
[8]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0 年6 月7 日)[N].人民日报,2010-06-08(02).
[9]胡锦涛.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10-0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