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煤气公司 俞铮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相对于提高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强制性安全制度规程来讲,安全文化建设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更是安全监管的重点部位,如何保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有效实行,如何将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第一线,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主体责任,是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习惯性漠视,所以规范和控制企业领导及从业人员的行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违章人员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的手段。但是要使所有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使遵章守规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范企业行为,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遵章,处处有提醒,层层有关怀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安全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安全文化?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包括直观的表层文化;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三个层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为全体员工认可遵循并不断创新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而人员安全素质和能力主要源于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氛围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
(1)导向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2)凝聚作用。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讲每个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激励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和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4)辐射和同化作用。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基础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持续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完善企业的以下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在内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要切合企业实际和特点,反映共同安全志向;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面知晓和理解。企业应将自己的安全承诺传达到相关方。必要时应要求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面提供相应的安全承诺。
(2)行为规范与程序。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企业应建立清晰界定的组织机构和安全职责体系,有效控制全体员工的行为。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必要的程序以实现对与安全相关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3)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在审查和评估自身安全绩效时,除使用事故发生率等消极指标外,还应使用旨在对安全绩效给予直接认可的积极指标。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将安全绩效与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奖励制度。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信息传播系统,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应优化安全信息的传播内容,将内部的有关安全的经验、时间和概念作为传播内容的组成部分。
(5)自主学习与改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应将与安全相关的任何事件,尤其是人员失误或组织错误事件,当作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宝贵机会,从而改进行为规范和程序,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6)安全失误参与。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出贡献的重要责任。员工对安全失误的参与是落实这种责任的最佳途径。
(7)审核与评估。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核,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以确保企业安全绩效与企业发展协调一致。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机构。企业应建立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并由班子成员、主要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和委员。充分调动党、政、工、团、妇、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制定安全战略规划,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3)培训骨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通过培训骨干是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更新、发展、非做不可的事情。培训的内容可包括理论、实例、经验和本企业应该如何实施的方法等。
(4)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高光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组织学习上,除了聘请各级培训中心教师和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外,还应聘请有关院校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讲课,并采取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不及格的坚决不准上岗,从而极大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网络、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安全文化长廊等宣传教育方式,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了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5)努力实践。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安全—健康—文明—环保”的理念,通过采取管理控制、谨慎激励、环境感召、心理调适、习惯培养等一系列方法,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又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其特有的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对企业安全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其产生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期效能。
企业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内容,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员工融合于其中,使其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他通过文化的功用使信念在职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同样的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动机是不同的,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对约束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企业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企业安全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心理,并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就能有所保证,这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