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柏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新世纪沈从文研究内容特色与成果表现形式
石柏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与前期沈从文研究相比较,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内容日趋细致深刻,研究成果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细读精析、分体裁探讨和某些独特性内容剖析以及单篇作品研究方面;后者则鲜明地表现为各种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集、专著、研究资料汇编以及有关史料的补漏、编撰和考释等诸多形式。
沈从文研究;研究内容;细致深刻;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进入新世纪以来,沈从文研究不但没有热情衰减、高潮消退的迹象,而且更是以活力四射、蓬勃兴旺的势头继续向前发展。宏览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概况,与前期沈从文研究相比较,其研究内容日趋细致深刻,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多样。本文拟就这一内容作简要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与前期八十年沈从文研究相比,除了在研究内容的范围上不断扩展外,还表现在其研究内容上逐渐细致深化。综观新世纪沈从文研究状况,其很多研究是在承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进行的,因此,其必然带有细化和深入的研究特点。
1.表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细读精析上
对沈从文作品的精细分析是新世纪沈从文研究的一大特点。许多研究者在上世纪沈从文研究的基础上对沈从文的诸多作品进行细心咀嚼、反复品味,从而获得很大收获。在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张新颖的专著《沈从文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正像这本书内容简介所说,其价值和意义正在于“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并且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1]封底此外,还有很多研究者通过细读的方式抓住了文本中一些往往被人疏忽的细梢末节进行深挖细掘、发幽探微。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张永的论文《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该文“通过对沈从文小说中风、云、雨、水、植物、动物以及星相、节气等意象的剖析,揭示了这些民间性爱意象如何参与了小说文本意境的建构”[2]273。此后,邱苑妮(马来西亚)的《沈从文小说中的山洞意象解读》(《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李艳丰的《沈从文小说中“船”意象的文化分析》(《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罗伟文的《论沈从文笔下的“水”意象》(《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和曾欢的《向虹霓的世界凝眸——沈从文作品中的虹意象探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继续对沈从文文本中的“山洞”、“船”、“水”、“虹”等意象蕴含进行分析和阐释。另外,张文华的《试析沈从文小说中歌谣的文化人类学内涵》(《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留意到沈从文小说中歌谣的文化内涵,周霞的《饮食描写中的“田园牧歌”——沈从文小说中的饮食美探寻》(《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注目沈从文小说中的饮食描写,沈穷竹的《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服饰描写》(《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发现沈从文小说中女性服饰描写的特色和意义,肖建勋的《爱之深 痛之切——析沈从文小说中砍头描写的批判意味》(《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 第5期)又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砍头描写的批判意味,刘壮翀、刘壮韬的《沈从文作品中湘西方言释义》系列论文(《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4期)则具体深入地研究了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方言。这些研究者往往能够紧紧抓住沈从文作品中令人容易疏忽的某个细部微处进行追根究底、“发扬光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自身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而且进一步促使沈从文研究的触角向着细微和纵深方向不断发展。
2.表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分体裁研究上
与上世纪沈从文作品的分体裁研究相比较,新世纪研究者对沈从文作品的分类研究更为细致和丰富。其不仅突破了沈从文作品研究传统上的一般分法而进一步把沈从文所有文字作品细分为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杂文、戏剧、诗歌、书信等多种体裁,而且详细深入地进行了专门研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新世纪十年,除了小说和散文体裁作品的研究继续细致深化之外,在文学批评、杂文、戏剧、诗歌、书信等相对冷僻体裁作品的研究上也渐次具体深刻,而且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如以沈从文文学批评研究情况来看,中国知网收录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共计52篇,其中46篇都是发表于新世纪十年中。这些成果大都从不同角度细致深入地探讨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风格特色及其进步性与局限性。再如对沈从文的戏剧体裁研究,朱寿桐的《沈从文剧体作品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比较全面深刻地探析了沈从文的剧体作品,基本上定下了新世纪沈从文剧体作品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者又分别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等角度对沈从文剧体作品做了具体细微的探讨和剖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沈从文剧体作品缺乏研究的遗憾。关于上世纪鲜见的沈从文杂文、诗歌和书信的研究,这一时期不仅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涉入,得到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发展,而且出现了诸多可观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硕士论文的出现,标志着这些研究逐步走向细化和深化。
3.表现在沈从文的某些独特性研究及其单篇作品研究上
由于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具特殊性的作家,因此,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有许多研究者围绕沈从文在家庭身世、生活经历、地域文化、思想性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开展研究。新世纪十年这种研究不仅还在持续发展,而且呈现出愈加系统具体和细致深化的突出特点。如对沈从文家世的研究,刘新华的《沈从文家世探谜(上、下)》(《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和第2期)就根据沈氏家谱和相关历史资料细致考察了沈从文家世,梳理了沈从文家世数千年来的脉络线索,并澄清了诸多疑难问题。关于对沈从文单篇作品的研究,被研究的单篇作品明显增多,特别是其中一些代表性作品如《边城》、《长河》、《丈夫》、《萧萧》、《三三》、《菜园》等,无论是从研究的数量还是从研究的质量上来看,都有显著进展。其中关于《边城》的研究论文数量巨大(根据中国知网查询,新世纪十年关于《边城》的研究论文竟达1561篇之多),研究内容逐步细化和深化,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乃至作品中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细末枝节都有人研究,从而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倍受研究者瞩目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新世纪沈从文研究在承接前期沈从文研究辉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它乘着现代高科技文化传媒的东风,在充分占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当代先进丰富的哲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特别是积极利用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理论来对沈从文及其作品展开最广泛、最细致,也最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因而获得了丰富多样、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沈从文思想品格、精神气质、文学地位、文化价值及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等研究方面。研究成果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集、专著、研究资料汇编以及有关史料的补漏、编撰和考释等。
1.沈从文研究成果的论文形式
根据中国知网“沈从文”主题检索,2001-01-01至2010-12-31期间共检索到与沈从文相关的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和有关史料及散文等共计5442条,而且其中最能展现沈从文研究成果的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占据大多数地位。在这些期刊论文中,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如刘洪涛的《〈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朱寿桐的《沈从文剧体作品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杨瑞仁的《域外学者关于沈从文与世界文学比较研究述略》(《文学评论》2002年 第6期)、吴晓东的《〈长河〉中的传媒符码——沈从文的国家想象和现代想象》(《视界》2003年第12期),等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都令人瞩目。特别是上世纪著名沈从文研究专家撰写的一些论文,如凌宇的《沈从文的生命观与西方现代心理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和《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写在沈从文百年诞辰之际》(《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王继志的《沈从文与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沈从文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刘一友的《沈从文文化秉赋溯源研究中的误导现象——在沈从文百年诞辰国际学术论坛上的发言》(《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等等,更是在新世纪沈从文研究中起到奠基、深化和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2.沈从文研究成果的会议论文集形式
关于新世纪沈从文研究的重要会议论文集,最主要的就是2002年湖南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等单位编辑的《永远的从文——沈从文百年诞辰国际学术论坛文集》,以及老巢主编的《中国三河沈从文作品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7月版)。2002年9月18日至20日湖南湘西凤凰县隆重举行了“沈从文百年诞辰国际学术论坛”,海内外众多沈从文研究权威专家学者云集凤凰,就沈从文研究中的诸多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该文集收录了世界范围内的沈从文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当时较先进的研究水平。2008年3月29日至30日,安徽省合肥市三河镇热烈召开了“中国三河沈从文作品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所和重点高校的著名沈从文研究专家。蓝棣之、旷新年、张中良、姜涛、张德明、张光芒、赵思运、吴投文、向卫国等博士、教授宣读了他们关于沈从文研究的最新论文。这些论文是近年来国内沈从文研究丰硕成果中的一部分集中展示,代表了国内沈从文研究的很高水平。
2.沈从文研究成果的专著形式
专著则是新世纪沈从文研究成果的另一大表现形式。根据网上有关资料查询和不完全统计(主要根据Gool图书搜索和孔夫子旧书搜索),新世纪十年国内出版沈从文研究专著约为46部,平均每年出版4.6部。其中代表性的专著主要有刘一友的《沈从文与湘西》(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杨瑞仁的《沈从文、福克纳、哈代比较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年5月版)、刘洪涛的《沈从文小说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周仁政的《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岳麓书社,2005年12版)、杨玉珍的《东方神韵——东方文学与文化视野下的沈从文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覃新菊的《与自然为邻——生态批评与沈从文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版)、吴投文的《沈从文的生命诗学》(东方出版社,2007年12月版)、康长福的《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杜素娟的《孤独的诗性——论沈从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李萌羽的《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小说》(齐鲁书社,2009年8月版)、罗宗宇的《沈从文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等等。这些沈从文研究专著的出版,不仅集中体现了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的丰硕成果,代表了这一时期沈从文研究的最高水平,而且鲜明地反映了沈从文研究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综上所述,新世纪沈从文研究在牢固厚实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开阔研究视域,拓展研究范围。其不仅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细腻深广的研究特色,而且以专著、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史料整理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其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对新世纪沈从文研究基本概况的宏观了解和总体把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总结其具体的研究成果,聚焦其发展的热点内容,调控其发展的方向态势,探析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最终使其沿着科学合理的研究轨道顺利发展。
[1]张新颖.沈从文精读内容摘要[M]//张新颖.沈从文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魏建,卢国华.2003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
[3]石柏胜.文化选择与审美判断:沈从文研究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n Shen Congwen and the Manifestations Form of the Outputs in the New Century
SHI Bai-sheng
Compared with the early study on Shen Congwen,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 tends to be meticulous and profound during the decade in the new century,and the form of research is more diverse.The form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lose reading and fine analysis on Shen Congwen’s works,exploration of the works according the genres,analysis of some unique content,and the research on his single works;the latter is clearly expressed for a variety of papers,dissertations,conference proceedings,monographs,research information compilation,and other many forms as the trapping,compila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of historical data.
research on Shen Congwen;research content;meticulous and profound;research results;rich and varied
I206.6
A
1671-8275(2012)04-0050-03
2012-06-19
石柏胜(1970-),男,安徽淮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沈从文研究。
白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