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2-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9期
关键词:金融学卓越教学内容

李 宾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高层次卓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现有的人才状况,尤其是高端卓越人才的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学卓越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当前金融学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路径,探索更为科学的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高达数百万,但是真正的复合型卓越金融人才的数量却相对较少。据统计,2011年,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往年出现最大幅度增长。其中,人才需求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基金经理、股票研究员、金融分析师、产品研发人员、渠道销售等高端岗位上。

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近几年,几乎所有财经类院校、部分综合类院校、民办院校都先后开设了金融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数以万计,由于培养目标的同质化,部分高校已出现本科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就业压力非常严峻。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金融专业本科生失业人数为6300人,在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七。就业市场对2010届金融专业本科生要求的前三项核心知识分别是:经济学与会计、销售与营销、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这三项核心知识要想获得本质上的提高,除了要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理论基础之外,还需要在知识面、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素质上进行全面的提升。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尽合理,课程内容有待完善

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加重要,根据金融学科建设的需要,各高校都对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但目前的课程体系仍不尽合理,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容易造成部分知识点的重复或遗漏;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选修课程设置偏少,容易出现学生培养的同质化;忽视与数学、外语、计算机、法律等多门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数理基础较为薄弱,造成部分学生在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期权定价理论等课程的学习中面临较大困难。以上种种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完整,知识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强。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缺乏前瞻性,未能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授课内容上,偏重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忽视对微观领域和数理金融的研究;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职业素养的熏陶。

2.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和条件的不足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合理现象。教学过程中仍未摆脱以教师、课堂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在不同实践课程的衔接和学时分配上缺乏整体规划。第二,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不足。许多高校金融学实践课程基本上停留在运用教学软件的模式上,更多的是将实践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很多实践课程主要是上机模拟操作,考核方式主要是实验报告或论文,单一的教学手段使部分实验教学仍停留在知识传授范畴,还未上升到对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第三,未能形成较好的实践条件。在实践氛围上,相关部门对理论教学更为重视,但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情况,使学生对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此外,校内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部分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软件更新较慢等现象都无法满足学生充分掌握实践技能的要求。同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导致开展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

3.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主,较少采用启发引导式、辩论互动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且教学内容枯燥,效率低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缺少主动参与和互动机会,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且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及吸引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兴趣不浓。许多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学生考完试后,很快就将所学知识遗忘,毕业后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各院校教师队伍一直在不断更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逐步提高,但大多数教师仍缺乏在企业和金融部门的从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此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尚不尽合理,部分教师对当前金融专业教学的分析角度微观化和研究方法定量化等趋势难以适应,在培养卓越金融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思考

(一)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复合的知识结构;敏锐的观察力、超前的眼光,准确的判断力、充分的竞争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金融学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当以我国金融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为导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的目标。要从过去为封闭的国内经济金融部门服务转变为为开放的国际经济金融部门培养人才;从单一的为金融机构培养人才,转变为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科研院校等在内的整个市场培养人才;从培养窄口径、同质化的一般金融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的培养定位

本科院校培养金融学卓越人才的定位,应当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如下特点:

1.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学生应当掌握完整、系统且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除了金融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数学、计算机、法律、会计、管理等多元化知识储备。

2.较强的实践能力

卓越的金融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素质的全面提升

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心理素质、身体条件、职业道德,以及意志品德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诚信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

(三)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在金融课程体系设计上,一方面,加大资产定价理论和微观金融方面的比重,如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中介学、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等。另一方面,设立反映金融信息化趋势的网络金融课程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金融英语课程。此外,还应紧密结合金融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产品开发能力的相关课程,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实现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系统化,提高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既要确保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的完整,又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容的协调,使课程体系的内容相互合理衔接,避免交叉重复,更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典型案例,补充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此外,还应将职业道德理念渗透于授课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心理素质、意志品德、个人修养等素质的同步全面提升。

2.构建“四种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生的“四种能力”分别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培养其他三种能力的基础。金融学卓越人才“四种能力”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这一体系包括相关的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流程、评价管理、实践条件等内容。

第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重视实验课程的开展,给予足够的课时,并实施“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践”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拓展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学生获得“通识+专业”的全面培养。第二,在实施流程中,应当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情景模拟、仿真训练等教学方法,借助实践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专业实务软件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良好的创新意识。第三,在评价管理上,应当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既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对于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成果的学生,要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奖励。第四,在实践条件上,不但要继续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还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扩大校外实习基地,提倡产学研结合,在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高校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3.施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模拟软件、实验室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创新发现教学模式、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等有效融合,并与金融实际部门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地学习,或者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最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互补,讲授与讨论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应充分调动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有计划地到金融机构进修或调研,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在实践工作中获取最新资料,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技能,充实教学内容。其次,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证书,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扩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再次,积极引入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

(2)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首先,重视师资培训和资助,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学习,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获取并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再次,鼓励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加强对金融学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此外,还要注意引进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研究方向的各类师资人才,加大交叉边缘学科如管理学、数学建模、工程学科、法学等方面师资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教师运用交叉边缘学科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

[1] 吴庆田.金融学高等教育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人才[J].成功(教育),2011,(6).

[2] 刘桂梅,马洪勋,王品正.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11,(8).

[3]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应用型金融人才研究院.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报告[J].浙江金融,2008,(3).

[4] 王晓军.论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当代经济,2008,(7).

[5] 宋伟伟.浅析高校金融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10).

猜你喜欢
金融学卓越教学内容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大作为 走向卓越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卓越之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