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12-08-15 00:53连续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钢琴音乐

连续敏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设立了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中国从原先仅有的九大音乐学院(中央、中国、上海、沈阳、天津、西安、四川、星海、武汉)发展到现在的上百所,如xx大学音乐学院、xx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就连xx理工大学或畜牧大学都设有艺术学院。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乎人们原先的想象,让人不禁感叹:这究竟是出于社会需要还是办学规模的需要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诚然,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与原先九大专业音乐学院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或文艺工作者,后者主要是培养的是音乐家或高校音乐教师,两者之间存在目标定位和水平层次的差别。笔者多年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从事钢琴专业教学,对专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本文只针对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进行探究,暂不讨论专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

一、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的问题

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的钢琴主修学生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师范生,即音乐教育专业(简称音教专业);另一类是非师范生,即音乐表演专业(简称音表专业)。前者的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后者的培养方向是文艺工作者或演员等。从理论上说,音表专业学生的钢琴水平应高于音教专业学生。但近年来随着教师地位及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专业好、文化成绩优秀的考生更愿意选择音教专业,因此出现了音教专业学生总体水平好于音表专业学生的现象。但是,无论是哪个专业,学生的总体钢琴水平普遍不高,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参差不齐现象。根据演奏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生:

(1)“科班出身”型

这类学生从小学琴,而且经过长期的正规学习,有的学生还是中等音乐专业学校毕业的。他们基本功扎实,并爱好音乐。该类学生人数大约占钢琴学生总数的10%—20%。

(2)“半路出家”型

这类学生十几岁才开始学琴,有的虽然从小学琴,但学琴过程断断续续,他们基本功不够扎实,但对音乐有一定兴趣。该类学生人数大约占钢琴学生总数的40%—50%。

(3)“曲线救国”型

这类学生学琴时间很短,大部分人就在考前学了一两年。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考不上其他普通大学,只好“临时抱佛脚”报考音乐专业。他们既缺乏基本功,又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该类学生人数大约占钢琴学生总数的30%—40%。

众说周知,钢琴是一门非常需要“童子功”的专业,没有经过从小且长期的专业训练,仅靠两三年的突击学习,是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然而,近几年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招生门槛大大降低,后两类学生的比例增大了,并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因此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招生制度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专业面试时间过短,内容过于简单

近几年来,报考音乐类的考生人数在逐步增加,各高校为了缩短专业面试时间,规定每人面试时只弹一首曲子,唱一首歌,有时候连一首曲子都没弹完考官就叫停。于是许多人在考前花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攻一首曲子来应对面试,而且往往挑选难度远远高于自身实际水平的乐曲,并把它练得滚瓜烂熟。要检验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仅靠面试那短短的几分钟,仅凭一首曲子,是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因此面试时间过短,内容过于简单容易造成评判的片面性与主观性。

2.音教专业与音表专业的面试内容方向不明确

从理论上说,音教专业与音表专业在面试内容上应该有着不同的方向:音教专业,应侧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要会弹,会唱,甚至还会跳;音表专业,则应侧重其演奏水平的高低和是否具备舞台表演能力等。但目前就福建省艺术类音乐专业招生规则,两者在面试内容上几乎完全相同,都是唱一首歌,弹一首曲子,只有在文化分上要求不同而已。学生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文化课成绩来填报专业,分数高就报音教,分数低就报音表,因此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专业特点也越来越体现不出来了。

3.文化成绩录取线过低

长期以来,艺术类的文化成绩录取线一直大大低于其他文理科专业的录取线,因此有许多文化课成绩不好的高中生为了上大学,投机取巧报考艺术专业。他们中间真正具备音乐天分和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都是属于“曲线救国”型的。虽然不可否认,学艺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适当降低一些文化成绩线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须的,但如果降得太低,就会给一些只为了上大学而报考音乐专业的人投机取巧的机会,从而影响了生源的整体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问题

1.专业课的设置问题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太合适采取一名教师同时上几十个学生的大课形式(数码钢琴课除外),只合适传统的“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然而由于扩招的原因导致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学生数与教师数比例不对称,大多数学校往往采取缩短专业课课时的办法来应对学生规模的扩大。以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大一、大二年级的钢琴学生,无论是音教还是音表专业,都是每周两人一节课。到二年级结束前,有一次主修考试,考上主修的学生到大三、大四年级才可以每周一人一节,没上主修的音表学生仍然是每周两人一节,而音教学生就必须转其他专业学习。其他艺术院校也存在专业课时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还不止“一对二”,而采取了“一对四”的授课方式,其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学生数量的增加必然造成专业课时的缩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非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

对于钢琴专业学生而言,除了钢琴课外,还有一门课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即兴伴奏课。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钢琴演奏、和声理论、歌曲分析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要掌握这项技能,没有两年以上的学习是不足以胜任将来从事中小音乐教师工作需要的,但现在不少学院仅开设一年的即兴伴奏课。如今毕业生找工作应聘教师岗位的面试中,就有即兴伴奏的考核,有些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就深感即兴伴奏能力的欠缺。因此学好即兴伴奏不仅是掌握一项技能,更是为将来找工作奠定基础,尤其对音教专业学生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了。

另外,有些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如器乐艺术史,钢琴艺术史等,有的院校只对音表专业学生开设,没有对音教专业学生开设。笔者认为这些课程应该也面向音教专业学生开设,因为这些理论课程可以扩宽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更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的问题

教材的使用与考试曲目的制定是钢琴专业教学中的两项重要内容。

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所使用的钢琴教材主要以高师音乐系列教材为主。如“21世纪高师音乐系列教材”之《钢琴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黄瑂莹总主编)、《钢琴》(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共同出版,张慧、唐重庆、李和平编)等。这些教材都是近几年编写出版的,内容包括基础练习、练习曲、复调曲、大型乐曲、中外乐曲等,每首乐曲谱上均由针对性极强的教学提示,包括作者简介、乐曲性质、曲式、弹奏要求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师范生使用。

但是,有些院校在教材的使用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即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套教材,弹相同的曲目。由于每个学生的钢琴基础、音乐天分、勤奋程度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专业(音表或音教)的学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别。因此,即使是再优秀的教材,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仍然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况且,音教专业和音表专业学生使用同一套教材也是不利于其专业发展的。

在考试曲目的制定上,有的院校为了方便省事,也采取了“一刀切”,即所有学生准备相同的几首曲目,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抽签弹一首。这种做法当然也不是毫无益处,它可以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作品,使其演奏风格更加规范,并且教师评分时有统一的难度标准。但总体而言,还是弊大于利,原因有三:其一,它限制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高的学生觉得难度不够,水平低的学生又觉得吃力;其二,容易造成教师及学生的听觉疲劳,从而失去了对乐曲的新鲜感;其三,降低了教师积极备课、研究新曲目的动力,易养成教学上的惰性。

由此可见,教材及考试曲目的过于单一化是教学内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期待着我们尽快解决。

(四)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的实践,我们便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分为舞台表演能力、伴奏能力、教学能力几方面,从这几方面去找问题,将对钢琴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1.学生舞台实践机会不多,表演能力较弱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舞台实践机会不多,除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前的习奏之外,平时很少上台。因此不少学生存在着上台怯场、过分紧张的毛病,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几个因素:⑴基础差,⑵心理素质差,⑶锻炼机会少。其中第⑶种因素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加以改善,同时还能弥补前两种因素的不足。

2.伴奏能力不强,尤其是即兴伴奏

对钢琴主修学生来说,伴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伴奏应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部分进行学习与训练。目前有的艺术院校规定每个钢琴学生每学期必须弹一次以上的伴奏,并对其伴奏进行打分,而有的院校没有这样的规定。笔者认为,规定每个钢琴学生必须弹伴奏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伴奏的重视意识,还可以提高其伴奏能力。

另外,不少学生害怕弹即兴伴奏,他们往往遇到即兴伴奏就尽量推辞,越不想弹就越不会弹,最后只有少数学生会弹。即兴伴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光靠课堂上的学习没有舞台上的实践是学不好的。因此,除了加强学生正谱伴奏的能力之外,还应加强其即兴伴奏的能力,尤其对音教专业学生来说,这种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

3.欠缺教学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教学能力”指的是钢琴教学能力,而非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能力。钢琴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钢琴教学法”等)以及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目前有部分艺术院校已开设了钢琴教学法课程,而有的院校没有开设,再加上大部分院校没有为学生提供钢琴教学的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只会“弹”不会“教”,对钢琴教学如何开展一片茫然,这对他们日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十分的不利。

二、改革探索

(一)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因此只有改革招生制度,提到生源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具体建议如下:

1.延长专业面试时间,规定考试难度

显而易见,当前艺术类音乐专业的面试时间过短容易造成评判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因此,要想全面客观地考核一个考生的真实水平就必须延长面试时间并且规定面试难度。

例如,报考钢琴主修方向的考生应至少演奏两首乐曲,其中包括含练习曲一首(车尔尼740以上水平),中外乐曲或奏鸣曲快板乐章一首,程度不得低于业余十级水平,并且在面试时,考官需完整听完(个别曲目太长例外)。也许有人会问:“考生这么多,哪有这么多时间听呢?”的确,如果每个考生都听得这么仔细的话,是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这种“浪费”是值得的。

2.在面试内容上应体现音教专业与音表专业的不同特点

音教专业与音表专业在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上都不一样,因此在面试内容上也应有所不同,而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不同而已。音教专业考生应侧重考查音乐素质的全面性,音表专业考生应侧重考查其演奏水平的深度性,前者求“广”,后者求“深”。

例如,报考音教专业钢琴主修方向的考生应准备:⑴两首乐曲,其中包括练习曲一首(车尔尼740以上程度)、中外乐曲或奏鸣曲快板乐章一首,程度不得低于业余十级水平;(如前文所提到的);⑵唱一首歌曲(如能自弹自唱可加分);⑶再加试一项乐器或一段舞蹈。报考音表专业钢琴主修方向的考生应准备:⑴三首乐曲,其中包含练习曲一首(莫斯科夫斯基练习曲以上程度)、复调曲一首(巴赫平均律程度)、奏鸣曲快板乐章或大型乐曲一首(业余十级以上程度);⑵演唱一首歌曲。

3.适当提高文化成绩录取线

适当提高文化成绩录取线有几个好处:⑴提高生源的综合素质。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如何,除了看专业水平之外,文化成绩也是一个重要体现。生源质量好,不仅是专业好,而且文化成绩也要好;⑵减少一些考生“曲线救国”的现象。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学习音乐的人首先应该热爱音乐,而不应把它作为一条考大学的“捷径”。因此,提高文化成绩录取线将会有效地减少文化成绩差的考生投机取巧的机会;⑶改变人们对学艺术的错误观念。有不少人总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学艺术的人都是不会读书的,会读书的不应该去读艺术。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艺术类的文化分数太低,使人们对艺术类考生“另眼相看”。其实,真正艺术学到好的人不仅要有艺术天分与兴趣,更要有聪明的头脑,决不是“不会读书的人”才去学艺术的。因此,适当提高文化成绩录取线不仅能保证生源质量,还能逐渐改变人们这一错误观念。

(二)改革课程设置

如果前面所谈的招生问题能够进行有效改革的话,那么生源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师生人数的比例也将更加合理化。有了这一前提,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改革。

1.增加专业课时量

增加专业课时量是提高钢琴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过去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只好缩短专业课时,如今,学生人数减少了,便可增加每个学生的专业课时。笔者认为较合理的专业课设置应为:大一、大二年级无论音教、音表专业学生均为每周一人一节课,大三、大四年级则应有所区别,音教学生每周一人一节,音表学生则每周一人两节。当然,具体改革措施还须根据每个学院的具体情况而定。

2.增加即兴伴奏课时量

即兴伴奏是一门融钢琴演奏、和声理论、歌曲分析为一体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实用性。特别对于音教专业(师范类)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得掌握的一项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学好即兴伴奏,仅开设一年的课是不够的,音教学生至少要学两年,最好在大二、大三年级开设;音表学生则至少学习一年,最好在大二年级开设,到大三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继续学习。

3.其他课程的改革

⑴增加艺术理论课程

无论是音教专业还是音表专业学生,都应加强艺术理论的修养。因此艺术理论课(诸如器乐艺术史、钢琴艺术史等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如果师资有限的话,可以采取合班上的形式。

⑵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

对于钢琴主修学生来说,钢琴教学很有可能是将来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钢琴主修学生很有必要学习“钢琴教学法”课程。该课程从理论上让学生明了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明了做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为学生日后从事钢琴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教材使用习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教材。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的水平,就应该采取“量体裁衣”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都弹同一套教材。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完全屏弃原先使用过的优秀教材,而是要灵活地选择。

其次,音教专业与音表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有所区别。有的艺术院校在教学中无论哪个专业都是使用同一套教材,甚至连曲目都相同,这其实是不利于专业发展的。较合理的做法应该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教材,如师范类学生可以选择高师系列的钢琴教程,非师范类学生则可以选择其他教材。另外,在曲目的难度上,两个专业也应该要求不同,具体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而定。

最后,在考试曲目的选择上,也应灵活多样。可以规定每学期考试的曲目数量与体裁,但不要规定具体的曲目,尽量避免每个学生准备相同的考试的曲目。例如:规定某学期期中考试为练习曲两首,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程度有的放失地选择曲目。程度深的学生就可以选择肖邦或李斯特的练习曲;程度中等的学生可以选择莫斯科夫斯基或车尔尼740的练习曲;程度浅的学生可以选择车尔尼299练习曲等。其他体裁的曲目如复调、奏鸣曲亦如此。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多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机会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每学期平均有2——3次上台机会,分别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前的习奏。可有些学生到了大三年级上台仍然很紧张,因此,教师除了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之外,还应多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机会,以增强其心理素质。

例如:除了每学期常规的考试和习奏之外,每位专业老师可组织自己所有的学生在音乐厅或音乐教室每月举行习奏会。习奏会上,每位学生各准备一首乐曲,自己介绍曲目,然后演奏,可以看谱也可以背谱。习奏会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逐一点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交流,气氛不必太严肃,可以轻松活跃些。这种“月习奏会”不仅可以起到“专业练兵”的作用,而且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及舞台表现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2.鼓励学生多弹伴奏

弹伴奏既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又能锻炼配合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上台表演的机会,可谓好处多多。笔者认为,应把伴奏作为钢琴主修学生的必修课,并作为一项教学内容长期坚持下去。除此之外,学院还可以举办即兴伴奏比赛,鼓励学生多弹即兴伴奏。比赛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演奏方式可分为自弹自唱和请人伴唱;曲目选择可分为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准备过程可分为提前准备和临时抽签等。

3.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钢琴教学是不少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一项工作,因而培养钢琴主修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并且,学生在教学的实践中,往往能更加客观清楚地看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除了前文提到的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模拟教学的方式进行训练。模拟教学最好在大四年级的学生中开展,可组织一至两次。例如:每位同学各准备一首作品,面向专业老师和其他钢琴学生进行公开课教学。教学内容围绕该作品进行介绍、讲解、示范,还可请同学担任教学对象(学生),并针对该“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这种模拟教学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讲解示范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为即将面临的毕业招聘面试打下基础。

三、未来设想

(一)制定统一的招生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

根据最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美术学、音乐学为失业率最高的专业,这与两个专业的供过于求,超前于社会需要有关,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师资力量的滞后、生源质量的低层次化,再加上教学定位的雷同和教学内容的单一,造成人才培养的低端化。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就必须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统一、规范的招生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

首先,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应该制定全国统一的招生标准。现在许多院校都跨省招生,如果仅仅只在省内统一招生标准,是很难做到公平和规范的。就象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的国际比赛一样,如跳水、体操、花样游泳等,打分标准必须国际统一,而不能因为选手的国籍不同区别对待。不同的院校应该只是录取分数的不同,而不是打分标准的不同。

其次,应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钢琴专业课程标准,并以此作为规范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包含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虽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艺术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制度统一的专业课程标准。就象全国高考一样,虽然试卷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标准是一样的。目前有些院校仍存在教学管理混乱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制定统一的专业课程标准,因此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与不规范,这不仅不利于钢琴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增加钢琴室内乐课程,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艺术修养

对于主修钢琴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独奏、伴奏这两项主要技术之外,还有一项技术也应该涉猎——钢琴室内乐演奏。钢琴室内乐主要是指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其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如钢琴与弦乐的重奏、钢琴与木管的重奏、钢琴与管弦乐的重奏、钢琴与其他乐器再加声乐的重奏、钢琴与钢琴的重奏等等。重奏既不同于独奏,也不同于伴奏。首先,它不象独奏那样一个人单枪匹马地演奏,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与多人合作;其次,它也不象伴奏那样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而是以主角之一的身份加入其中;最后,它要求各演奏者彼此要互相倾听,保持声部的平衡与音响的和谐。因而弹重奏是训练演奏者听力、控制力、配合力、协调力最好的途径。

目前,钢琴重奏课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中尚属较为“空白”的领域,大部分学校只在演出时或艺术实践中稍有涉及,并未把它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列入教学大纲,有的院校虽列入了教学大纲但是并未真正执行。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重奏,对其概念很模糊,有的学生对重奏的理解仅限于四首联弹和双钢琴。因此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制定统一的钢琴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也能把钢琴室内乐课程列入教学内容中去,这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艺术修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将钢琴与合唱指挥相结合,以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钢琴与合唱指挥是两个经常合作的专业。在合唱队中,指挥与钢琴伴奏是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是整个合唱队的领军人物。它们往往由两人担任,一人担任指挥,一人担任钢琴伴奏。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中,钢琴与合唱指挥是所有学音乐学生的必修课,可见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合唱指挥与钢琴伴奏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但是,大部分音乐教师只会其中一项,有的老师甚至两项都不行。在厦门市的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就常常见到不少学校外请伴奏的情况。然而,在国外的少儿合唱团中,钢琴伴奏与指挥时常由一个人担任,如著名的维也纳皇家童声合唱团、维也纳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等。国外合唱团中这种一人指挥兼伴奏的做法其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其一,一个人边指挥边伴奏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合唱队的节奏脉搏,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其二,能提高中小学生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与音乐修养;其三,能有效解决某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都组建了学生合唱团。合唱本身就是一门最能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艺术气质的艺术门类。因此,如能在艺术院校钢琴主修学生中开设此类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将钢琴伴奏与合唱指挥相结合的能力,将会对提高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与艺术修养,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钢琴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最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名高等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始终把提高钢琴教学质量视为己任,应冷静地思考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其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究,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与改革措施,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钢琴学科专业标准,为推动该学科的宏观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钢琴音乐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纸钢琴
音乐
钢琴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