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王世贞研究述评

2012-08-15 00:53姚红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9期
关键词:硕士论文王世贞年谱

鲁 茜,姚红卫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系,上海 200438)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研究述评

鲁 茜1,姚红卫2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系,上海 200438)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世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世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世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同时,20世纪以来对王世贞的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

王世贞;《金瓶梅》;研究;述评;

王世贞是与李攀龙并举“前七子”复古大旗、继攀龙逝后独主文坛二十年的盟主,《金瓶梅》亦从其家最早传出,对明代文学影响甚大。对这样一位明清文学史上备受争议人物,为何会褒贬不一,20世纪对他的学术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一、关于王世贞的生平研究与文学研究

(一)对其生平研究是较早的集中成果,主要体现在年谱

在清人钱大昕《弇州山人年譜》(《续修四库全书》史部553册)、王瑞国《琅琊凤麟两公年谱合编》(《明代著名文人年谱》,北京图书馆2005年版)、王元钧《王世贞先生年谱》、吕明《王世贞年谱订补》、徐鑫之《重编王世贞年谱》(三者皆自藏未刊稿本,均被收录于谢巍《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中华书局1992年版)的基础上,民国时期先后出版了黄如文《弇州先生文学年表》(《文学年报》第四期,燕京大学1938年版)、吴晗《王世贞年谱》和《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及其衍变一王世贞年谱附录之一》(《吴晗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篇专题文章。80年代后,施乐《<弇州山人年谱>补注后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3期)发表,1993年同时出版徐朔方《王世贞年谱》(《徐朔方集》卷二,浙江古籍出版社)和郑利华《王世贞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两部专著。徐著重从谱主著作中辑录资料,以“引论”和“正文”两形式,对王世贞作综合性评论与生平事迹编年;郑著在对王世贞史事的排比中重视谱主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与谱主呈现的个性情感。其后,陆续刊出对徐谱与王谱作补正或评论的文章,有郑志良《徐朔方先生<王世贞年谱>补正一例》(《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陈书录等《王世贞年表》(《王世贞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孙秋克《两部<王世贞年谱>之批评与订补》(《文学遗产》2002年第3期)、蒋鹏举《王世贞年谱补正》(《文献》2004年第4期)、郑利华《<王世贞年谱补正>商兑》(《中国学研究》第十辑)。

(二)五四后对王世贞的文学研究

最早的热点,是《金瓶梅》的作者问题。

《金瓶梅》著作权,自它流传始,文献记载都不足以确定“兰陵笑笑生”是谁,因最早从王世贞家传抄出去,明清文人多认为是王世贞作。鲁迅与郑振铎从文本中所含大量山东方言指出决非江苏人王世贞(包括其门人)所作。吴晗率先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先后写作《〈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及其衍变》(《清华周刊》1931年)、《补记》(《清华周刊》1932年)与《〈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文学季刊》1934年)三文,前两文主要是否定王世贞著作说,后一文在详尽考证基础上,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观点,否认“王世贞说”。八九十年代,作者考证是《金瓶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怀疑的作者约五十人,陈大康《关于〈金瓶梅〉作者考证》指出在考证三难“未被解决前,作者考证似以缓行为宜”[1]后,才渐偃旗息鼓。

随后,学界展开了对王世贞的学术与文学思想研究。

七十年代,台湾出现了姜公韬《王弇州的生平与著述》(台湾大学出版社1974年)、黄志民《王世贞研究提要——以其生平及学术为中心》(政治大学1976年博士论文),这两篇硕博论著以王世贞年谱成果为基础,着重研究王世贞的著述与学术思想,他的生平境遇对二者的影响。21世纪以后,大陆港台对王世贞的研究逐渐深化,代表性成果有陈书录等《王世贞文选》(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郑利华《王世贞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孙学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卓福安《王世贞诗文论研究》(东海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魏宏远《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李燕青《<艺苑卮言>研究》(上海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等,还包括王爱华《〈艳异编〉研究》等港台在内的硕士论文共12篇①,及众多的单篇与会议论文。

目前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王世贞文学思想和诗学理论。

重点之一:以“弇州晚年定论说”为讨论焦点。学界多尊钱钟书先生否定钱谦益私改王世贞原意之说,主张王世贞晚年并未放弃讲求格调的诗文复古主张,只是对与之不同的倾向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因而不认同钱谦益的“晚年定论说”;但魏宏远通过对王世贞晚年生活、信仰、交游、性格、心态、思想等方面研究,较全面呈现出王世贞的晚年世界与文学思想面貌,尤其是对王世贞晚年诗文集明清版本之考辨,新材料支撑其认为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发生转变,钱谦益“定论说”可以成立;李光摩《钱谦益“弇州晚年定论”考论》(《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梳理了钱谦益的提出及学术影响,逐条批驳钱氏援引不符合作者原意,坚持王世贞晚年改变的是为人处事态度而非文学主张,王世贞的文学主张前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钱氏有意曲解的用意所在。

重点之二:以《弇州四部稿》、《续稿》、《读书后》、《艺苑卮言》为中心,梳理归纳王世贞的诗文理论,相较于才、思、调与格调说、复古说较狭议题,逐步展开为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论、文学思想论,并将之纳入个体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史学、宗教、文化、文学的关系纵横坐标上探讨,推进把握王世贞文化心态、审美心态演变下文学批评的内在规律。

著述方面,主要以姜公韬、卓福安、孙卫国成果、魏宏远的博士论文为代表。姜著惜未得见;卓福安重在梳理版本种类与目录著录,可视为简明叙录,孙卫国重在收罗全备,点明版本或所入丛书,两表可配合使用,以窥大略,惜均未著明港台与内地馆藏,亦未深入考证。考述最详是魏宏远所作《王世贞晚年著述考》章节,但对早中年撰著尚未考述。交游方面,徐、郑二谱、卓福安博士论文附录三之外,对严嵩与王忬王世贞父子关系、父死家难对王世贞深刻影响,多有详细论述,对与张居正、徐阶、高拱、杨慎、归有光、陈继儒、李时珍、骈俪派、商人、后七子派成员都有涉及,但成果不多,亦未深入,更多人物交游则少涉及。作品与文体方面,论及到王世贞诗歌、散文、小说情况,但成果亦不丰富。流派研究方面,以李攀龙主盟诗坛时期为主,1570年王世贞主盟文坛后以王世贞个体研究为主,流派发展情况与作品、事迹多流于已知的面上论述。

二、关于王世贞的史学研究与艺术研究

王世贞是明代史学大家。罗燕《明代王世贞观名观》“绪论”第3、4点已较详细勾勒出20世纪研究王世贞史学代表性论著的内容[2]。此外还有陈建强《王世贞对明代史学与政治史的研究》(中山大学1991年硕士论文)、杨文信《王世贞史学研究》(香港大学硕士论文1992年)、轩柯柯《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9硕士论文)、继光等《明代史学述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鲍永军《王世贞的史学思想》(《史学史研究》2001年第3期)、熊沛军《论王世贞的碑帖证史》(《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李世林《王世贞史学研究述评》(《三峡大学学报》2011年6月增刊)等。

李世林述评总结问题有二:第一,王世贞生平研究在学术界可谓是最多的,然而,这些研究多数只是流于史实的介绍,很少有人透过王世贞的生平遭遇深入剖析与反映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特点。第二,从学者们运用的史料上来看,多集中在《史乘考误》的考辨史学特点成就,只有目前集大成之作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深入探讨了王世贞的史学理论、明代史学批评与考证、明史著述与明史研究、明史学影响诸方面,运用材料涉猎多种,但王世贞的考辨史学影响深远,应将其作为王世贞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与前人比较与国内外的传播接受来予以准确定位[3]。

对王世贞艺术门类研究,主要成果有熊沛军《王世贞书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杨开飞《王世贞书法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张多强《<书画跋跋>中王世贞、孙鑛二家书学之比较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陈俊堂《王世贞书法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马明辰《王世贞的鉴藏活动与山水画史知识的形成》(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施帼玮《王世贞对赵孟頫作品的鉴藏》(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聂国强《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林美利《明代王世贞绘画赏鉴文学研究》(台湾清华大学1997年硕士论文)、吴文怡《明代王世贞绘画美学研究》(台北艺术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陈唐祥明《王世贞〈墨蹟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国立政治大学)。显示出台湾由绘画赏鉴中的文学进而到绘画美学到书法、内地由王世贞书法思想到鉴藏、绘画思想的不同研究轨迹,内地由少到近两三年渐趋密集的动态,并且开始扩展到其他艺术门类,如2010年出现一篇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三、王世贞研究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终明一代,王世贞著述渊富仅次杨慎,影响与地位却远高于前者,在文学享有很高声誉,史学、法书、绘画、金石、佛学等诸有精深造诣,可称为继苏轼后的一代文化巨匠。但就目前言,成果与研究关注度远不能与他在明代的地位相匹配。

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附录一《王世贞著作目录表》整理出“王世贞专著与文集类著作”5种,“见于文集、丛书相对独立而今存的著作”63种,“他人编选王世贞著作”41种,“王世贞编选校点他人著作”88种,共计198种著述[4]。虽有少数亦被同时收录进《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三书中,但大多数为单行本或收入其它丛书。

据笔者统计,有众多刻本抄本,还有复杂的版本校勘与辨伪亟待解决:

1.今人已出版点校本、整理本、选本,总计仅13种:魏连科标点《弇山堂别集》、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收录《全唐诗说》《明诗评》《国朝诗评》三种、《艺苑卮言》三种、《有象列仙全传》两种、《王世贞抚郧诗文集》、《王世贞文选》、《剑侠传》、《百仙图》、《鸣凤记》两种、《艳异编》八种、法书三种;

2.其他出版系古籍影印本,局限于45种:《觚不觚录》、《文章九命》、《皇朝盛事》、《锦衣志》、《鸣凤记》、《凤洲笔记》、《艳异编》、《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四部稿选》、《弇州山人续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读书后》、《张司马定浙二乱志》、《安南传》、《全唐诗说》、《明诗评》、《国朝诗评》、《文评》、《弇州山人词评》、《曲藻》、《艺苑卮言》、《凤洲杂编》、《弇州墨刻跋》、《纲鉴合编》、《皇明异事述》、《新刊凤洲先生签题性理精纂约义》、《有象列仙全传》、《弇州史料》、《名卿绩记》、《书二馆人事》、《书应生事》、《镌王凤洲先生会纂纲鉴朝正史全编》、《新刻明朝通纪会纂》、《刻王弇州文部读史论辨》、《王氏画苑》、《尺牍清裁》、《皇明名臣琬琰录》、《汇苑详注》、《异物汇苑》、《新刻世史类编》、《世说新语》、《孙子评释》、《新刊校正增补圆机诗韵活法全书》、《明代书札选萃》。②

3.较之孙卫国先生《王世贞著作表》的辑录,后出尚有《刻王弇州文部读史论辨》[5]、《弇州墨刻跋》[6]。孙卫国先生遗漏辑录尚有:(1)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7],(2)杨忠愍公行状[8],(3)苏文忠公外传、逸编[9],(4)屏州山人文抄[10],(5)鼎镌今古合录纲鉴历代帝王歌图[11],(6)镌两状元编次皇明要考[12],(7)王弇州词[13],(8)苏长公外纪[14],(9)王氏书画苑[15],(10)新刻王凤洲先生签题通鉴精纂约义[16],(11)天下名山游记[17],(12)沧溟先生集[18],(13)王郭两先生崇论[19]。孙卫国先生刊误一种:调谑编[20]。

简而言之,按孙卫国先生《王世贞著作表》198种(含他人伪托王世贞所作著作或存疑著作24种)统计,有过影印种类仅达22%,点校本、整理本、选本种类仅达6.5%,包括最重要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读书后》、《弇州史料》、《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凤洲杂编》等都尚未点校整理,使每位研究者都要自起炉灶,浪费大量宝贵时间。而对王世贞著撰的整体阅读把握与研究,更远远谈不上全面和深入。这既缘于客观上王世贞著述过于宏富,主观上研究者通读一过都要耗费数年时间,标点出全集更需要多位学者通力合作。

所以,笔者认为,对王世贞的研究,最根本问题在于大力标点出版王世贞每部撰著,或逐步出版高质量的数种最核心的校注笺释编年整理本,推进王世贞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这样才可以避免从自己所论角度言之成理,跳出研究范围,就难以确定或有武断立论之嫌。譬如笔者认为目前讨论的重要问题: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是否发生转变、钱谦益的“晚年定论说”,王世贞在明后期国内外的影响,都还没有真正得以解决。

对王世贞诗歌研究,目前成果仅廖可斌、郦波博士、魏宏远博士、施乐有较多论述,他们主要观点有:(1)王世贞在明代文坛的地位;以万历四年罢职闲居为界,生活道路和思想分前后二期,前期热心关注时事,写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遭遇父难使其为人及诗文创作由狂放豪迈转为悲凉深沉;他的拟古诗文特点,明清人对其诗文创作前后优劣的不同意见[21];(2)以《乐府变》组诗为代表的王氏乐府诗所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之成为明代乐府诗乃至有明一代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最引人瞩目的创作实绩;王氏咏史乐府诗体现王世贞对乐府诗文学表现价值与性质的清醒深刻认识;叙事性是王氏乐府鲜明艺术特点;从早年“刻意老杜”到罹父难后“不必尽宗”的五言律诗创作风格;“凝重”与“流动”的七言律诗创作风格;王氏论“篇法”“句法”“字法”对“格调”的正负面影响,与“格调”美的诗歌创作理想在创作中的鲜明而丰富体现;“善学”与“诸体皆备”的诗歌创作风貌[22];(3)晚年诗歌创作由早年重乐府诗到晚年重闲适诗、由关注国事民糜到对个体生命意义沉思、由政治批评到自我抒情、创作方法由第三人称视角到第一人称视角的四个转变、晚年重佛道与自媮适类的闲适诗、与白居易关系[23];(4)王世贞诗歌中体现的思想与好诗的风格与多种体式[24]等数个问题。王世贞有诗五千余首,其面目与在明诗史上的价值与定位还有待更深入发掘。

注释:

①关于王世贞的主要著作有:许建昆《王世贞评传》,台湾东海大学1976年硕士论文;朴均雨《王世贞诗文论研究》,台湾政治大学1989年硕士论文;吴佳展《王世贞史论散文研究》,台湾东吴大学1995年硕士论文;颜婉云《王世贞艺苑卮言诗论析论》,香港大学1976硕士论文;黄慧祯《王世贞词学研究》,东吴大学1985年硕士论文;王爱华《艳异编研究》,台湾中央大学1992年硕士论文;孙礼祥《王世贞商人传记研究》,安徽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马敏《王世贞<曲藻>研究》,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李霞《王世贞文学复古思想研究》,新疆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池小花《论王世贞的唐诗观》,华侨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薛瑾《<史记>与复古派盟主王世贞》,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张亚玲《明代骈俪派形成与王世贞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②今人已出版点校本、整理本、选本13种,其它出版系古籍影印本45种,参见鲁茜的博士论文《李维桢与明后期诗歌流变》中的《绪论》(未刊稿)。

[1]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487.

[2]罗燕.明代王世贞观名观[J],苏州:苏州大学,2008:3-5.

[3]李世林.王世贞史学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2011,(增刊):156.

[4]孙卫国.王世贞史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75-285.

[5][明]王世贞.刻王弇州文部读史论辨[M].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刻孤本秘籍丛刊:12[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明]王世贞.弇州墨刻跋.四卷,石刻史料新编.第四辑.六,通考类题跋类[M].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7][宋]刘恕,金履祥.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卷首一卷[M].[明]王世贞,补遗.钟惺,订正.明崇祯1年呈祥馆刻本.天津图书馆藏.

[8][明]王世贞,杨忠愍公行状(善本)三卷,明隆庆3年刻本; (善本)一卷[M].明万历26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9][明]王世贞,璩之璞.苏文忠公外传二卷逸编一卷[G],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93:国家图书馆藏.

[10][明]王世贞.屏州山人文抄十二卷[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9:国家图书馆藏.

[11][明]王世贞.颜茂猷衡断.鼎镌今古合录纲鉴历代帝王歌图二十卷[M],汤显祖,笺注.明崇祯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2][明]王世贞.镌两状元编次皇明要考六卷[M].[清]焦竑,编.明万历36年三衢舒承溪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3][明]王世贞.王弇州词一卷[善本][M].明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4][明]王世贞.苏长公外纪十六卷[M].明万历26年玉峰沈麟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5][明]王世贞.王氏书画苑[M].[明]詹景凤,补辑.明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6][明]王世贞.新刻王凤洲先生签题通鉴精纂约义六卷卷首一卷目录一卷[M].明万历33年潭邑詹霖宇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7][明]何镗.天下名山游记(三册)[G].[明]王世贞,增辑.[清]吴秋士选辑.上海中央书店民国25年据康熙三十六年刻本重排,国家图书馆藏.

[18][明]李攀龙.沧溟先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M].[明]王世贞,编定.明万历28年平阳吴用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9][明]王世贞,郭子章.王郭两先生崇论十五卷[M].明天启四序刊本,浙江省图书馆,台湾中研院傅斯年等图书馆藏.

[20][宋]苏轼.调谑编一卷[善本][M].[明]王世贞,辑.明末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21]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26-337.

[22]郦波.王世贞文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4-59.

[23]魏宏远.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156-170.

[24]施乐.弇州山人诗歌整理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7,(1):25-29,15.

A Review on Study of Wang Shizhen Since the zoth Century

LU Qian,YAO Hong-wei
(College OfHunanities,Hun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 Sportsand NewsDepartment,Shanghai College ofSports,Shanghai 200438)

Since the 20th century,the studiesof Wang Shizhen cover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first,studies of his lifetime,concentrating on compiling his chronicle;second,studies of his literary studies,focusing on whether Wang Shizhen is the author of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or not;third,studies of his literary thoughts,his accomplishments of writing and painting.But all the studiesof Wang Shizhen still have their weaknesses.

Wang Shizhen;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research;review

I20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2-0086-05

2012-01-10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成果

鲁茜(1976-),女,湖南株洲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姚红卫(1966-),男,上海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硕士论文王世贞年谱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王世贞与李攀龙的文学交游
挑拔平硬,方劲古拙—从王世贞管窥明代隶书的审美观念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Next-Generation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Superhard Material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来华留学生硕士论文语言特征分析及教学启示
朱彝尊年谱新考
“双一流”视域下导师学术品质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届优秀硕士论文评选的实证研究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恨屋不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