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2-08-15 00:47:13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高 晶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以保定市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访谈、交流经验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形势下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并在分析每一种基本情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而探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1.组织发展方面

(1)入党人数逐年递增,入党动机多样化。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要求入党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受种种因素影响在积极要求入党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通过针对保定市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得出,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具备较明确的道德认识、价值观念,其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多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

(2)入党形式化。在发展大学生入党时,注重硬性指标,忽视动机考察。如规定学习成绩必须在班级或年级的前50%,不能有挂科现象,对学生的入党动机却很少考察,甚至以学习成绩代替政治标准,致使那些具有不正确动机的学生能够入党。

(3)对于积极分子的教育、考查不够。有些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不够,往往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和他们进行谈话,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交流和引导教育,不能开展规范的党校教育。

2.学生基层党组织思想教育方面

(1)重视学生党员组织程序上入党而忽视学生从思想上入党,有些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思想状态截然不同,入党前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后松松垮垮,表现平庸,在广大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2)重形式教育,轻实践教育。在对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的教育过程中,往往侧重对现实理论的教育,许多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发展及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

(3)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一些高校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比较重视,而一旦被发展入党后,不再重视对其继续教育。从而造成有些党员在入党前各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入党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党员作用发挥方面

新形势下,有些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养下降、政治敏锐性退化,对改革攻坚阶段中所必然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思想上立场不坚定,行动上自由散漫,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4.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

(1)学生党组织设置不够科学。通过调查显示高校中由于专业、积极分子的培养时间、发展指标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党员发展集中在三年级甚至是四年级的上学期。因此学生党支部大多集中在高年级,一般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基本上没有党支部设立在班级的情况。低年级党组织在低年级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无法发挥。学生党组织要成为带动学生班组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在第一线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同志,有的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虽然他们热情高、干劲足,但是他们从事党务工作知识缺乏,自身思想修养、理论和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等亟待提高。再者,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学生党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目前,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学生党员大多来自三、四年级,他们自身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对学生党建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

二、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高度重视,积极改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精神,努力实现“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建在班上”。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干部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作用,让大学生党员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加强党性教育,使思想教育工作贯穿高校党建工作的始终

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日常教育,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汇报及交流,让联系人、介绍人帮助、督促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党小组、党校、支部大会等各级各类教育阵地作用,根据不同对象,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教育过程中的培训机制。注重优秀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以此进行党员的无声教育。创新积极分子、党员的培训内容,做到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形式上避免沉闷、单向式地灌输,还要增加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环节,使教育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

3.完善党员发展培养制度,规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完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联系制度。对于已经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要及时指定培养联系人,建立培养档案,加强对入党申请人的引导教育,并及时向组织报告培养联系情况。完善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标准,加强高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制度建设。为提升党员综合能力,学生党员发展培养要以品质优秀、能力强、行为模范为标准综合考察。

[1] 李东平,刘敏.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缺失及对策研究[J].德育(下旬刊),2010,(7):20.

[2] 冯英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22):20-21.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党的生活(2016年3期)2016-07-21 05:09:43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标准及其衡量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