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赟,于铭汇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英国生命教育研究
韩晓赟,于铭汇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全人关怀的教育。它在推进的过程中确立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立体、完整的教育内容,建立了独立课、学科渗透课与实践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的生命教育的巨大合力。
英国;生命教育;公民教育
始于20世纪末的英国生命教育发展迅速,几年时间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其进行研究,是借鉴有益经验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
英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命思想。个人主义的无限膨胀却会导致利己主义的出现。二战后,英国在经济、科技发展上的巨大成就却带来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滑坡、学生价值观的缺失。物质主义与个人主义日益膨胀,吸毒、艾滋、凶杀等漠视生命的事件在学校层出不穷,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在1988年及其后的十多年间先后出台了多个法案,希望通过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和管理,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积极主动的公民以促进国家经济、政治进步并能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风气。1999年英国教育及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正式宣布从2002年8月开始,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社会为主要目的的公民教育不仅成为中等学校(Key Stage 3and 4,即7—11年级)的正式课程,且为必修课程;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为非法定课程。[1]至此,英国通过国家干预建立了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为主、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为辅的以生命教育为主旨的课程体系,[1]生命教育被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课程。
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培养幸福公民的全人教育,在保护学生自然生命健康的同时,致力于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可以分为个人的社会化与个人的健康幸福两个维度:1.个人的社会化目标,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适应良好,且能扮演民主社会中主动积极的角色,具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并能探讨国际事务与全球议题。2.个人健康与幸福的目标,强调学生需要了解自我,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去尽可能地保持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精神和责任感,将自己潜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基于此,英国建立了促进个体生命、社会品质完善发展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内容,生命价值实现的公民教育内容。
(一)促进个体生命、社会品质完善发展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内容
英国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即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它分为5-7岁、7-11岁、11-14岁、14-16岁四个阶段内容,兼顾了广度与深度有机结合、水平与垂直思考的启发。四个阶段都包括了学习制定计划,学会与人交往,掌握一些急救基本措施及缓解压力的一些方法,了解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常识(比如从健康饮食、避孕、毒品等),等内容。但每个阶段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比如,与人相处这一项内容则是由低年级的倾听他人说话,与他人游戏合作等最基本的交往技能逐步加深,到14岁学生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11-14岁、14-16岁这两个阶段则开始让学生了解婚姻关系,家庭生活及父母的责任义务,并期望学生能挑战犯罪行为,积极提供和接受帮助等。
(二)实现生命价值的公民教育内容
英国2000年9月确立的中小学国家课程指出,公民教育要教给学生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知识、技能、理解,让他们在社会上——本地、本国、国际,担当起有效的角色[2]。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责任的公民。使其能富有责任感、并自信地在学校、社区和更广泛的世界发挥积极作用。尊重不同的民族、宗教,了解经济和民主体制及其价值。2007年1月25日,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表《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白皮书,要求在公民教育中增加尊重多样性的教育内容,使具有不同背景的人能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社会本位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今天工业化大背景下学校更是沦为加工“学生商品”的“厂房”。得不偿失,现今教育以忽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为代价也没有培养出多少具有社会奉献意识的人,人际关系冷漠、个人主义至上、享乐之风横行……面临社会转型期的巨大挑战,英国培养幸福公民的生命教育,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必须将学生的个人幸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丰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兼顾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个人健康幸福发展的生命教育内容。
(一)课程实施
英国规定要在专门的教学时间内进行专门的公民教育和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数应占所有课程时数的百分之五,鼓励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限定教学内容、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注重学生的讨论、体验、思考、活动等,注重利用各种资源营造符合学生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观上接受和认可这些生命教育的知识,能够真正从知识、技能与理解三方面有所收获。英国还注重通过渗透的方式将生命教育融入外语、历史、艺术和哲学等课程中,且认为数理学科能对生命教育做出独特的贡献。英国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既增强生命体验,又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从实践中体认到生命价值的存在。
(二)教材编制
英国生命教育教材的编制注重立足现实生活、注重内容广度与深度有机结合,兼顾水平与垂直思考的启发。比如英国COLLINS出版公司的《YOUR LIFE教师手册》中,三个年级都包含了逐步推进的“了解自己”、“保持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公民”等四个单元。每年级包含的主题相同,但探讨问题深浅程度逐步深化。
英国各中小学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是由各学校骨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指明的要求去选定。英国现有供中学使用的《生命线》(LIFE LINE,1972年)和供小学使用的《起始线》(START LINE,1978年)及《学会关心》、《品德教育卡》、《应帮助儿童做道德决定》、《民主中的价值》等供教师、学生、家长看的辅导读物,在英国乃至世界都有比较大的影响。[1]
(三)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推动
英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发表一系列的报告与文件来确保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英国各个地方教育局成立专门的负责单位,各学校也成立教学研究会等来共同推动公民教育和个人、社会及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英国政府也很重视理论指导,成立了各种协会、团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其中1997成立的伯纳德·科瑞克主持的公民教育与学校民主教学咨询顾问团在同年完成的柯瑞克官方报告书(Crick Report)对英国生命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政府为推动公民教育成为国家的必修课程,还提供了专门的公民教育专业咨询。文凭与课程局(QCA)提出了有关生命教育师资培训要求的建议,柯瑞克报告提出了培训课程应依据的原则与在职训练的建议等。
(四)民间成立各种机构、组织,推动生命教育发展
1986年威尔士王子访问澳洲后,在英联邦14个国家都建立了毒品预防宣传机构——生命教育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反对无家可归、倡导世界人民对生命的关注的国际赦免、地球之友这样的组织。据相关数据显示英国的青少年对各种组织活动的参与率极高。[2]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机构、组织的活动,能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需要,增强对他人的关爱、对生命意义的体验,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并为实现生命价值而努力,同时他们也向他人宣传珍爱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
(五)注重家庭生命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合力
英国家庭非常注重生命教育。家长会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且会为孩子提供大量有益于生命健康发展的实践机会,并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激励孩子成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英国还非常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会进行家校交流,经常就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教育行动区”(The Education Action)是英国社区配合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最有效形式。英国政府为提高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学质量,吸引社区力量参与薄弱学校的运作与管理,将该社区所在地的一批学校的管理权公开招标,由当地学校、家长、工商企业、地方教育当局和当地其他部门、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向中央教育主管大臣提出申请,接管这批学校。为这些薄弱学校带来新的经验、管理思路、资金,从而帮助成绩低下、贫困、残疾的儿童,使他们能够接受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促进他们智力、生理等的完善发展。教育行动区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教育思想。[3]
总之,英国的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所进行的全人培养的教育。它坚强的理论支撑,丰富科学的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教育途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等无疑对我国生命教育发展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1] 张培.英国中小学校生命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7.
[2] 林亚芳.英国的学校德育[D].杭州:浙江大学,2002.
[3] 王艳玲.社区共建:英国改造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G649.3
A
1671-8275(2012)01-0085-02
2011-12-05
韩晓赟(1987-),女,河南滑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于铭汇(1986-),女,河南郑州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