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综合性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研究
张玉明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上下需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综合性高校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学科门类实施分层次的创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的蓬勃健康发展需要有四大后盾:以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多方位提供支撑的实践基地以及本土化的理论研究。
综合性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保障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部署。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流方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局面已初步打开。但因尚处起步阶段,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的战略要求相比,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其中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
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指导实践,对实践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创业教育在高校能否顺利实施,首先在于该校师生能否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否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大连理工大学纪玉梅的研究表明:学校管理部门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是美国创业教育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美国高校的管理者都是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我国高校管理者需把创业教育理念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之中,必需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而不仅仅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简单添加创业教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需把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去,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时空条件和精神土壤;高校学生应树立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责任感,改变传统“找铁饭碗”的就业观,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把创业作为一种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方式,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渠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创业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来看,较理想的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先设立几门内容精练务实的基础性核心课程,然后再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逐步添加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可同时安排。综合性高校的学生层次和专业类别较多,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有所区别,需实行分层次的创业教育。
(1)普及性创业教育
面向所有高校学生开展普及性创业教育,主要目的是增强其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眼光,激发创业热情和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它不应该以毕业后能立竿见影培养出多少个成功创业者为荣,更应像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发芽、开花、结果,渐渐地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创业的氛围,培养出一代代有创业意识的民众[1]。由于创立事业动力主要来自于对人之存在的意义认可,对自我价值的定位与追求,所以,“创业精神”应成为核心之课程,“创业知识”与“创业实务”为辅助性课程[2]。而各学院在具体操作时又应该根据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以期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如理工科及医学类学生,他们的专业技术功底深厚但人文素养较弱,在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他们如何把创意转化为实物、把专利技术产业化的能力,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应安排一定课时的人文课程弥补其人文素养的不足。
(2)专业性创业教育
专业性创业教育是在普及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在一些专业一些学生中继续开设创业学的关键课程:创业管理。这些专业和学生应该包括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其它专业中有好的创业项目,短期内准备创业的学生。专业性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创业者改进新创企业的前期管理,提升创业技能和企业管理技能,控制和降低新创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一些高校设置的“创业管理”课程,是从商学院的“企业管理”转变而来的,这类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白领,用北航创业导师、原恒基伟业副总经理范坤芳的话来讲,“传递出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业‘兵团式’的作战原则、作战方法,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因此,创业课程应围绕‘如何创办你的小企业’开设,讲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中小微型企业的创立者。
3.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业实践活动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1)依托创业计划大赛带动创业教育。“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奥林匹克”,近几届中,每届参赛高校都在300所以上,实际上,它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创业计划大赛中,学生经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以及答辩等阶段的训练,能够获得宝贵的模拟创业经历,在模拟实战中深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磨练创业品质。(2)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知识深化和能力强化,对拓宽专业口径和就业渠道,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效果[3]45。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农村、医院、工业园区、科技园等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了解市场,了解社会,增加感性认识并深化理性认识;又如针对创业热点及相关经济环境开展市场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实际并进行自我教育,更理性地修正其创业目标[4]。(3)以大学生社团为平台推进创业教育。如创业论坛,可借鉴北航等院校的做法,学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通过聘任讲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的创业论坛机制,并使之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如创业者联盟,类似于创业者俱乐部,是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和学习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组织里学习、积累和检验创业知识。但它不是简单的学生社团,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联动。要通过一个互动的平台把企业、科技园、孵化器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1.营造“以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5]64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定期开展讲座、论坛、张贴标语等提高师生对创业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广泛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形成尊重创业者、以创业为荣的价值观。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育几个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培育创业精神、观念和氛围,让学生在以创业为荣、通过创业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观念氛围中成长。
2.打造专兼职结合的优秀师资团队
目前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依靠的是商学院从事企业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工作系统的辅导员,他们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进行教育活动时只能纸上谈兵,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根据国内外高校培养创业教育师资的经验,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团队:(1)通过有力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研究,培育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2)聘请社会上既有丰富创业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成功企业家、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北航以“创业导师”的名义组建了这样一支队伍,实践证明这些兼职教师的讲授贴近实际,深受学生欢迎。(3)鼓励专业课教师学习创业学知识,主动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3.构建多方位的创业实践基地
高校要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促进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课堂上筹融资、黑板上做营销、屏幕上办企业”的纸上谈兵阶段,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热情和创业实战能力。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绝大多数学生竞赛结束后就把作品束之高阁,没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创业实践基地和学校应联合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为具有良好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配备所需要的指导教师和实验设备,帮助、指导学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同时进入到科技园的孵化器或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
4.加强本土化的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与美国相比,在创业学术会议和创业学术期刊的建设方面,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培养方面,以及相应研究成果等方面我国还远远落在后面,必需大力加强。由于微小型企业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其创业者更需要本土化的理论指导和帮助,所以创业教育工作者必需从本土创业实践的应用型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同时注重吸收国际上先进的创业理论研究成果。要加强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体系研究、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等,形成一批具有专业性、本土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创业研究成果,以夯实创业教育的内容基础。
[1]张晔.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比较[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肖仪毅,陈晓,钱建平.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J].云南教育,2001,19(27).
[4]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崔东云.对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G649.21
A
1671-8275(2012)01-0076-02
2011-11-14
本文系2010年南通大学创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南通大学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CYC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玉明(198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华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