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晓静
(高青县委党校 山东·高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高青县委、县政府以繁荣发展社会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县”的发展目标,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成为我们面临和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高青县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做到文化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
(一)完善软硬件设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高青县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健全,县图书馆2004年通过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县级三级馆复评,同时建立了校园流动图书馆,实现了县图书馆的延伸服务。高青书画院为县内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县博物馆已投入使用,相继开展了“高青历史人文陈列”和“乍启典美术作品展”的布展工作,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结束了高青县无文物陈列展览的历史。
(二)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农村文化阵地逐步加强。高青县将“农家书屋”列入全县为民所办的六件实事之中,将“五个一”文化帮扶工程列为全县重点工作,认真做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作。农家书屋配置的图书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主,重点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素质,同时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培育新型农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积极培育文化活动特色品牌,群众文化生活精彩纷呈。高青县每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20多场,并通过送文化下乡、举办广场文艺、书画摄影展等形式,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当前,中国黑牛文化节正在进行中,迈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步伐,不仅完成了高青县县旅游业的破题起步,提高了高青县工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也为全县人民奉献了一道高品质的特色文化大餐。
(四)民间协会组织已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大批民间艺术人才和文化传播爱好者,通过民间协会形式组织起来,开展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如,高青县戏曲爱好者协会成立的百花艺术团、和谐京剧团等文艺团体,成为了全县民间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当前高青县在文化建设上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势能,如何趁势前行,把基层文化建设由大变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绵延后劲?关键是要找准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根据调研,当前高青县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发展的意识不强。社会上普遍对公共文化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研究不透、理解不清,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享受公共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等问题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存在着文化建设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也难以看到工作成效,因而遇到具体问题只能给经济工作让道。很多农村干部更是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城里闲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
(二)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缺乏刚性指标。法律法规对财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指标,加上地方财政的困难,县财政基本上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大部分镇的公共文化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其文化活动经费属于被动支取,从而导致基层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往往遇到有事无人干、有人无钱干的尴尬局面;社区(村)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只能靠跑单位、拉赞助,基层文化人员付出了辛苦,还时常遭遇冷嘲热讽。
(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式发展的要求。随着政府机构的撤并,一些热爱文化事业,有一定的文化专业基础的人员,大都离职或转岗,而新分配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文化工作经验不足;基层文化工作的现状也难以调动文化人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他们始终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的思想。此外,由于文化工作位虚薪低,基本福利未能落实,人心思迁,跳槽的跳槽,打工的打工,即使勉强留下来的也不能安心工作。
(一)强化认识,健全考核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导方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公共文化服务愉悦人们身心、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树立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意识。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评估制度,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适当提高综合考核中的比例,从财政投入、任务指标、服务质量等方面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考核,使文化建设的软目标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抓手。
(二)加大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是政府行为的到位,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多元化。要加大对县镇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县级公共文化设施要及时更新,完善功能,改造升级;镇级综合文化站要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尽快按标准建设到位,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村级文化室每建成一个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送书送报、捐赠器材等活动。要进一步疏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要支持和促进文化单位兴办文化实体,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大文化干部的培训力度,促进他们知识更新,素质提高,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需要。要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协会、民间文艺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要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积极探索社区(村)文化管理员、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路子,逐步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
(四)推进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以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要借鉴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以及先进文化娱乐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人民群众当中,不断增强公共文化发展活力。要在公园、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酝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基层文化馆对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开放制度。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立的文化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读书、歌咏、健身等文娱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同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