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沛,徐晶雪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英国民众慈善捐助动因研探*
王昌沛,徐晶雪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英国是世界上慈善事业起步最早的国家,慈善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资金充足是确保其慈善组织发展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在英国,社会募捐是慈善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英国民众的慈善捐赠意识极强、参与度极高,有力地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而民众慈善意识的发展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外在条件,也有内在动力。
英国;慈善;捐助;动因
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中国,慈善事业因为能够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对无力摆脱危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援助和关爱而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民间慈善捐赠相比,中国慈善业民间筹款的空间非常狭小,资金缺乏、民众参与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慈善蓝皮书显示:中国与美国、英国、巴西、印度相比,慈善捐赠规模最少,所占GDP比例最低,2009年,其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1]特别是在郭美美事件后,国人的慈善捐助速降90%,在此情况下,借鉴慈善事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激发国人的捐助意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其公益慈善组织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了政府跟企业所起不到的巨大作用。公益慈善事业之所以在英国能够发达兴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益慈善事业社会普遍性参与,将社会的慈善视为大家的慈善。英国慈善组织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其中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资助还有社会募捐是善款的主要来源。1990年私人捐赠额为33亿美元,1995年达到40亿美元。2004至2005年度,英国个人捐款总额为82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2007年,英国最贫困的10%的家庭把3%的年收入捐献给慈善团体。[2]2010年9月8日,据英国慈善救助基金会(CAF,Charities Ai Foundation)发布的《2010英国捐助指数》报告显示在捐款方面,英国排名第三,有73%的人口对慈善组织进行过捐款;根据CAF的《2009英国捐助指数》,2009年英国成年人共向慈善机构捐款99亿英镑。[3]英国民众捐助慈善事业的慷慨大方略见一斑。英国民众热衷慈善捐助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其中既有历史承传的文化因素、又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还有慈善组织自体的良性运营和媒体的正面引导和助推作用。
英国有着良好的慈善文化传统,早在12、13世纪,就出现了500多家的民间慈善组织。英国的这些慈善组织在意识形态、规范和仪式上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绝大多数英国人普遍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劝导人应当用善意爱人,鼓励人们用捐赠去扶危济困。《圣经·马太福音》中就说,“当爱你的邻居如爱你自己”。慈善事业的起源是贫富不均,其作用就是缓解这种不均所带来的痛苦(包括个人的和社会的),对于社会的贫富不均,他们并不反对认为这是上帝定的,人就是有优劣之分。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是凭才能和努力达到的。但是一旦拥有了财富和荣誉,就有责任帮助不幸的“兄弟”。温思罗普的说法曾道:“不是为了让他们自己享福,而是为了体现造物主的光荣,并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4](P15)。作为慈善事业有力支持者的基督教,他们的组织比如宣明会、救世军等,都在社会服务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以基督徒占绝大人口比重的英国,很多人对做善事、捐助,有一种传统信念跟自觉意识,他们把慈善看作是对基督教道德原则的实践,从中获得精神满足。
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壮大,原有的济贫体系难以为继。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慈善组织的地位,用法律条文规定了慈善组织的行为范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英国慈善文化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慈善事业也随之发展壮大。英国最有历史名望的慈善组织在这一时期内纷纷成立出现,比如Barnado’s、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国家防止虐童社团)、Salvation Army(救世军)等。到了19世纪60年代,伦敦一地就有640个慈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其中103个创办于18世纪以前,114个创办于18世纪,而到工业化进展迅速的19世纪60年代,则共新办了423个。[5](P70)在各种慈善组织发展的基础上,1853年英国建立了全国性的慈善组织机构——慈善组织协会,其目的是协调各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相互合作,集中各慈善机构的财物以便有计划地、大规模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经400多年的发展,英国的慈善事业早已成为其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政府、私人企业相平行、相独立而又相辅相成的第三种社会力量。而其慈善本身也突破了“慈善Charity”一词的字面涵义,延伸到社区社团、价值取向、信仰理念等更加宽泛的领域。而以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志愿精神早以深入到英国人的国民性格当中,成为一种发乎自觉和本能的民族性格。
英国政府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公益捐赠减免制度,这就为慈善组织扩大收入来源提供了有力支持。早在1601年,英国颁布了《慈善使用法》,规定给予基金会以优惠的待遇,免除慈善捐助者若干赋税。政府为非政府组织免税提供资金帮助,免税帮助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通过征收遗产税、累进税鼓励富人捐款发展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对公益事业慈善组织进行减免税以促进慈善事业社会化发展。所谓遗产税是指一个人在去世时就传给继承人的财产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征收这项税金的基本思想是,一个人只能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传递给下一代,其余的要还给社会,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以避免财富向少数人手中无限集中。英国遗产税的征收对象包括人去世后的遗产也包括生前赠送的可获利的财产,主要适用于价值在32.5万英镑以上的不动产,超出这个起征点的部分要缴纳40%的遗产税。而且最高的遗产税税率高达98%,留给子孙1000万英镑,980万英镑进了国库。但是遗产税法规定,捐赠社会的部分,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抵遗产税。由于遗产税对慈善捐赠或公益捐赠有免税扣除的规定,这就使许多欲通过向慈善组织捐赠来提升自己社会形象的成功人士最终选择了捐赠优于纳税的模式,这种法律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捐赠者的利他主义的动机,内心的使命感得到一种实现;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捐赠者的“无形资产”,如社会地位、荣誉、知名度等等。
在“公司捐赠方面,根据英国公司法的规定,只要在公司账目中申明提供公益捐赠,捐赠的部分就会免去公司所得税(约占30%)。在个人捐赠方面个人向慈善组织的捐赠可获得免税待遇,但免税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慈善组织。因此所有的慈善组织在英国必须掌握相关的所得税知识,然后向政府索要退税的部分。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慈善组织向政府索要退税的部分。该基金会每年经手的退税金额高达10亿英镑,成为利用减免税制度支持英国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机制。”[6]“在英国,慈善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有着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框架和相对独立、职能完备、体系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除了颁布于400多年前的著名的《慈善法》以外,还有19世纪制定的关于慈善组织理事会定位及其管理原则的法规——《托管人管理法》(2000年修订)。内政部、文化部和独立与政府之外、直接受议会领导的英国慈善委员会,分别作为慈善组织与政府间的协调机构、资助机构、登机注册及监督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总之,通过对用于捐献的收入或财产免征(减征)所得税或财产税,可使捐赠者捐赠同样数量的实际付出(成本)减少,或者说,在捐赠者付出同样数量时使其捐赠的数量增加,从中所获收益增加,这就使捐赠者的净效用增加,从而成为激励慈善行为的有效制度。
本身就是慈善行为的捐赠行为,很多情况下是无偿的、无私的,甚至是匿名的,其动机也是源自于人的互助互爱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捐赠行为与利益无关,但是捐赠者如果能够从自己的捐赠行为中获取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说物质上的、精神上或者是名誉上的,就势必能增强或巩固其捐赠的积极性,促进他再次采取或者动员他人采取捐赠行动,这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广告”效应,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效仿。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如果恰当地运用利益驱动机制能够使社会筹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推动捐赠事业的发展。
目前英国慈善组织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民间慈善为主旨、公益服务为主业、志愿参与为特点的慈善组织的存在及其功能的发挥,形成了英国社会政府公共部门与民间慈善组织共同推进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发展的繁荣景象。慈善组织在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发展社会公益性服务方面弥补了政府与市场的不足。英国慈善组织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扶贫救济、教育援助、宗教慈善、卫生健康、社会及社区福利、历史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动物保护及福利、业余体育运动、维护人权促进和解、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住处、科学研究和普及等等。[8](P205-206)同时慈善组织通过与政府进行沟通、对话的形式,甚至是游行示威,加深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并籍此直接将民间的价值观念反馈给政府,进而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而且慈善组织在政府具体政策实践的过程中,也发挥着监督促进的作用。甚至在政府与民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慈善组织通过自我保护职能的发挥,与政府进行谈判、罢工和游行示威等抗议形式,进而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慈善组织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也推动了英国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发展。1995年英国非政府部门雇用了近150万个,占整个经济领域内就业人口6%,英国第三部门的职员远远超过英国最大的单一机构雇主——国家健康服务中心,当年雇佣员工数量为110万名,英国整个公共部门的就业人口中每4人中就有1人是非营利部门员工。[8](P199)而将所有志愿者的劳动力投入包括在内的话,则大体上相当于170万名全职志愿者(因为很多在职员工业余时间从事志愿活动)。把志愿者纳入整个劳动力大军计算,则志愿部门的人力资源占正规经济的12.3%。如果计算整个志愿部门对经济的贡献率,则占GDP的8.7%-9.2%慈善组织已成为英国的主要雇主。英国劳动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社区民间组织的总就业规模为60.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45000人,[8](P205-206)平均每年约增加1万个就业机会。在60.8万的总就业人口中,兼职员工(每周工作18小时)是23万人,全职员工(每周工作40小时)为37.7万人。[8](P199)
慈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帮助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从而具有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社会职能。一个政府政策的制定往往以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无法做到兼顾所有公民的利益。慈善组织的出现弥补了政府能力有限的困窘。大部分的慈善组织都是以推动民主、保护人权、文化交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难民救济、人道援助等公益事业作为组织本身的活动范畴,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贫困人口、妇女、儿童等群体保障权利,争取利益。[9]由于慈善组织公益性活动的受益人群多,受益面广,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明显要高于其他社团,人们也更加乐见其发展,因此慈善组织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一些有着相同理念和价值观念的人们参与其中。
各种各样的媒体作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传媒工具,其传播范围广大、接受人群众多、公信力强是人所共知的。在英国,大众传播媒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慈善捐助善款的募集、运作和成果,是慈善报道的核心组成部分。慈善组织通过大众传媒宣传自己的理论价值、包装自身形象、扩大社会影响。比如英国许多慈善组织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公益宣传活动,筹集公益资金,利用电视把受助者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由受助者直接告诉观众,而不是通过机构员工的转述。慈善组织是大众传媒的载体,当今英国几乎所有的慈善组织都有自己的网站也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等等。他们通过不同的传播手段和途径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价值,包装自己的形象,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明星的公信力可以传达对爱心的弘扬之声,名人做慈善优势不言而喻,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知名度通过媒体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响。英国王储查尔斯担任红十字会的“形象代表”,使红十字会在英国拥有很强公信力和公民感召力;英国前王妃戴安娜也广泛参加了国内外的慈善活动,她是多个慈善组织的赞助人或主席,曾经一度担任了100多个慈善组织的代言人,利用自己的高知名度来为慈善组织作宣传和筹款。
因此,新闻媒介的慈善报道通过生动的慈善事件和感人至深的慈善人物,为社会传递积极正面的社会价值观,使人文关怀和互助精神在人们心里生根。同时,慈善报道也能让社会公众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通过合法经营创造财富,也在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树立一个健康的财富观念,激发了英国人的捐助热情。
慈善组织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公信力,如果失去了公信力就不可能募集到资金。在英国,公开性和透明度是慈善组织铁的原则。英国慈善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性的公益举报和迅速受理的反应机制,通过24小时的举报监控,英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公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使用电话举报或者直接举报。英国慈善委员会每月接受多达2000次的举报,并且根据这些举报对慈善组织进行监控。公益举报机制是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运作过程全部公开,任何人需要慈善机构财务方面的任何数据,慈善组织都可以提供,而且慈善组织通过出版各种年报和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民众公开财务状况。慈善组织有了公开性和透明度,公民就可以看出问题,就可能举报,因此可以把腐败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因此,英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广受认同,有56%的人对慈善事业的信任甚于政府事务,其次是教会,最后是政党。[10]英国慈善组织监管严格,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有着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框架和相对独立、职能完备、体系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除了颁布于400多年前的著名的《慈善法》以外,19世纪制定了关于慈善组织理事会定位及其管理原则的法规——《托管人管理法》(2000年修订)。[11]而且拥有一个专门管理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机关——慈善委员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853年,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并且拥有自己的职责。[12](P265)
“第一,登记注册:负责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各级各类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注册。其中包括新注册组织和已注册组织的更新。第二,咨询监督:负责向这些民间组织有解释和改善相关法规的权限,可颁布法规文件,就已有的法律条文进行必要的解释和修正,和英国高等法院具有同等权限。第三,调查执法:依法对民间组织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查并加以查处。”[11]
慈善委员会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是从注册开始的。“首先,慈善组织成立的目的要以法律规定的慈善为目的,包括消除贫困,推广被认为是有益的宗教信仰,发展教育,以及其他被认为是对社会有益的目的,如社区团体、娱乐、体育等。”[13]“其次,被提名的托管人应无犯罪记录。托管人要负责整个组织的运行,他的资质非常重要。根据英国法律,任何涉嫌不诚实或侮辱弱势群体的人都不能成为慈善组织的托管人。”[13]
“另外,慈善组织的工作计划必须合理。如果委员会认为一个组织拟采用的运营方式是不现实的,会向该组织提出质询。如果委员会认为现在已经有了类似的组织,没有必要再成立一个新组织,也会拒绝批准。”
慈善组织一旦注册成功,就要履行自身的义务及时向公众公布资金的使用情况,捐款人可以查询他们所捐的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正是由于英国慈善公益组织的高公开度和透明度,降低了贪腐行为发生的机率,铸就了极高的社会公信力,驱动了民众的捐赠热情。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呈现出急剧发展的态势,但是,公民的捐赠热情却没有同步增长,不仅表现为慈善捐赠的钱物微薄,更表现为社会普遍的慈善观念的微弱。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网站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966人参与)显示:71.9%的受访者认为“慈善事业人人有责”,78.7%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做过慈善。本次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参与最多慈善的方式,是“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70.8%),其次是“给街边乞丐扔些零钱”(67.6%)和“买福利彩票”(54.7%),此外还有28.6%的人表示自己曾通过“捐献血液/骨髓”的方式表达过爱心,只有21.5%的人曾“主动向基金会/公益组织捐款”。[13]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慈善事业,既需要慈善热情,又需要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我们从英国等西方国家中提取与中国国情相符的经验,驱动民众的捐赠热情,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1]王永生.社科院发布2010慈善蓝皮书中国捐赠占GDP 0.01%[N].羊城晚报,2010-11-03.
[2]周批改,周亚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及启示[J].东南学术,2004,(1).
[3]李金良.Australians and New Zealanders are the world s most generous people[N].2010-09-09.
[4]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名.国内外民间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学会,2006,(02).
[7]王名.英国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EB].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 =16287&dictionid=1632.2003-12-06.
[8]莱斯特·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M].贾西津,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王运祥,甘艳飞.当代西方NGO的特点与社会功能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4).
[10]郭敏.管窥英美慈善习惯[EB/OL].http://www.projecthope.cc/data/20110301/318.html.2011-03-01.
[11]王名.英国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EB/OL].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16287&dictionid=1632.2003-12-6.
[12]保罗皮尔逊.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M].汪淳波苗正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李松涛.慈善中国:不缺爱心但缺信任[N].中国青年报,2007-01-2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otivation about British People’s Charitable Contributions
WANG Chang-pei,XU Jing-xue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273165,China)
British is the first nation that charity started in the world,charitable activities permeate all spects o social life.Sufficient funds are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to ensur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nduring charitable or ganizations,and in British society fund-raising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haritable funding.British people’strong sense of charitable donations,participation is extremely high,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hilan thropy.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haritable awareness,there are both of the historical causes and pratical fac tors,both external conditions,and but also intrinsic motivation.
British;charity;contributions;motivation
book=8,ebook=107
K561.8
A
(责任编辑:李瑞记
2012-06-24
王昌沛(1964-),女,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史。
1673-2103(2012)04-00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