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民俗体育当代呈现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2-08-15 00:54张华江何忠忠陈世高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鄂西民俗民族

张华江 ,何忠忠,陈世高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鄂西地区民俗体育当代呈现及发展对策分析

张华江 ,何忠忠,陈世高

(襄樊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归纳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目前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的现状,在探讨鄂西民俗体育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应改善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生存环境、加强传承人培养、进行数字化保存、提高民众的认识、发展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等措施,促进鄂西地区民俗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鄂西地区;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

鄂西地处四川盆地与江汉平原的隆起部,属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与湘西、重庆接壤. 该区域地形山脉延绵,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地洼众多,峡深谷幽,峰奇洞异,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越,居住着大量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中民俗体育就是鄂西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地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国家提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更加显得意义重大.

1 鄂西地区民俗体育当代呈现

1.1 鄂西民俗体育的内容

鄂西地区是湖北省汉族、土家族、苗族共同居住之地,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鄂西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对事物的描述及情感的呈现总是以歌舞的形式表达,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舞蹈和民俗游戏. 如竞技类的有苗族抢花炮、射弩、土家棉花球、竹马球、跷旱船、摔抱腰、抢贡鸡、罚界鸡、扳手劲、打飞棒、举石锁、斗角、飞石子、扭扁担、赛龙舟、爬杆、抵杠、倒挂金钩、骑竹马等. 健身表演类的有土家摆手舞、茅谷斯、八宝铜铃舞、跳丧舞(跳撒尔嗬)、巴山舞、板凳龙、肉莲响、划旱龙船、跳花灯、跳红灯、玩狮子、玩龙灯、玩彩龙船、泼水龙、打镏子、打花鼓子、薅草锣鼓、打三棒鼓、打十班鼓、草把龙等. 游艺类的有牵羊肠、蛤蟆抱蛋、抢山头、打山枪、打铁、抓子、土地持拐棍、跳飞机、挤油渣、蹦蹦劲、偷营、擒毛、推磨摇磨、筛落花生、排排坐、坐轿子、打三棋、裤裆棋、牛眼睛棋、猪娘棋、金木水火土棋、皇帝棋、拦门、找摸米、偷瓜、赶仗等. 花样众多,形式独特,已经成为鄂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朵奇葩.

1.2 鄂西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鄂西地区位于祖国腹地,既是古代巴文化的发源地和土家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地,因此这里的民族文化积存丰富,底蕴深厚,特点鲜明,是我国西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宝库. 近年来,鄂西各地区、县、镇大力发展民间体育运动,先后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加强,群众性自发的传统体育活动日趋活跃. 同时,鄂西人民积极参加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了一届比一届优异的成绩. 各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行不仅带动了群众性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在发掘整理土家族民间体育项目、规范运动规则、提高运动水平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为进一步开发该地区土家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一个舞台. 此外,在鄂西地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有了民族体育的身影. 如湖北民族学院体育课程开设了高脚马、抢花炮、蹴球、毽球、压枷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引入了如打陀螺、棉花球、跳房子等健身性、娱乐性兼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克服了器材、场地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对民族体育的兴趣. 与此同时,在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下,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鄂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成功申报了若干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及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对传承鄂西民俗民族体育、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鄂西民俗体育发展困境

2.1 生存环境逐渐恶化

民俗体育是一种较原始的文化活动形式,地域性和丰富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具有自己能够生存的特定地理环境[2].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鄂西这片尚未开垦的原始区域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位面临极大的变革. 在机械化、自动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鄂西地区原有的那种刀耕火种的原始农耕文明逐渐被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及自动化的信息文明所代替,这种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面临尴尬的境地. 因为鄂西民俗体育中的许多项目就是来源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薅草锣鼓舞来源于农田稻作的劳动、巴山舞来源于祭祀怡神的巫舞和庆贺狩猎成功的庆祝等. 然而在社会巨大变革的面前,这些民俗体育的发展就显得极为苍白无力,失去了其演绎发展的生存环境.

2.2 传承发展出现断层

民俗体育传承出现断层,不是民俗文化的特殊现象,它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普遍存在的问题[3]. 出现如此现象是与现代化的社会背景有紧密联系,随着外来文化大量的入侵,人们对文化多元性的向往,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及宗教信仰,渐渐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失去兴趣. 由于民俗体育属于行为民俗,其固有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言传身教”[4]. 然而,伴随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鄂西高速公路及铁路的贯通,使得鄂西地区城镇化发展加速,农村的年轻人口大量的涌入城市,绝大部分青壮年和有些知识文化的劳动力转移到民工潮流中,使得鄂西地区民俗体育活动的主体渐渐流失,破坏了民俗体育原有的传承模式,使民俗体育传承的某些环节出现了断层,面临消亡的境地.

2.3 保护意识日渐淡薄

在当今外来文化强势入侵的残酷现实面前,我国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关注的却是时尚潮流的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日渐淡薄. 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鄂西地区相关政府文化部门理应更加关注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体育文化. 然而在经济发展至上的政治业绩背景下,对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大多只停留在相关文件或口头承诺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保护民俗文化措施上. 相关保护政策的缺失导致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越加缓慢,一些原生态的传统民俗体育如鄂西土家茅谷斯舞、八宝铜铃舞等面临消亡的境地. 而大多数居民宁愿在家观看电视、搓麻将等打发闲余的时光,也不愿主动进行相关传统民俗体育活动.

2.4 居民民俗情感缺失

鄂西地区民俗体育的产生源自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祖先、神灵、图腾的敬仰与崇拜,对民族团结、融合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鄂西“撒尔嗬”就是祭奠亡灵、安慰生者时高歌狂舞的特殊情感表达方式. “撒尔嗬”充满着强烈的终极关怀意识,它不仅在维护部族生存繁衍、凝聚族内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传递民族文化、丰富民族生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生与死、孝敬父母、加强邻里团结、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家园等仍有重要启迪作用[5]. 然而,在现今追求物质享乐的年代,多数居民一味发展经济,致使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居民之间的情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淡薄,乡村里再也很少见到如“撒尔嗬”那种古老质朴,张弛有度,激越时如山风呼啸,文静时似溪水潺流的原生态经典场景. 这种体现民族团结的原生态传统民俗体育活动,随着居民之间民俗情感的逐渐淡化,在社会的发展潮流中逐渐成为老一辈居民中的往日印记,再已难现其原有的价值.

3 鄂西民俗体育发展对策

3.1 保障生存环境适应

良好的生存环境对鄂西传统民俗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社会的变革难以阻挡,民俗体育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变革. 对鄂西一些能够向外推广的优势民俗体育项目,可以采用适用健身休闲式的现代化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如鄂西土家族传统的巴山舞,经相关专家进行现代化改进后,现已成为城乡大众广场流行的摆手舞运动. 这种集健身休闲简化的改进方式为广大人们所喜爱,成为街头巷尾人们健身娱乐的活动之一,使其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而对那些只能适应原生态发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如鄂西土家茅谷斯、八宝铜铃舞等,其发展形式则大可不必跟随时代潮流而进行现代化改造,可以通过在鄂西地区因地制宜地设立“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方式,以保证其原始传承发展的特殊环境,使其自然发展.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就是使鄂西传统民俗体育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生存与发展,实现了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适应.

3.2 加强传承人培养

文化的传承最后还是需要社会人来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 由于鄂西地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因此民俗体育的传承人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培养鄂西民俗体育传承人的过程中,当地的政府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珍惜现有的人才资源,努力营造鄂西民俗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方面,相关政府文化部门和科研人员要深入调查了解鄂西地区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采取相应的人才措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人才,重视人才. 如吉首大学聘请鄂西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作为该校外聘教师就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典范,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学双赢的结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鄂西民俗体育传承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现有民俗体育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体育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3.3 进行数字化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体育的保存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 目前,对鄂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与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是非常实用的、理想的,也是最科学的保护方式. 如果将鄂西地区民俗体育活动所涉及的人文背景、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文字资料、摄影资料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将各种技术动作和活动过程通过录音、录像资料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将民俗体育项目与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编目分类,最后建立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发布,这样可使这些信息资源快速转换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激发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视与参与激情,有利于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的永久性保存,有利于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管理等工作人员快速查阅文献,全面掌握信息.

3.4 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民俗体育的活动主体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民间创造和发展了民俗文化[6],离开了当地的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民俗是民众的风俗习惯,它体现着人们群众的生活模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发展、变异和消失[7]. 所以,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民俗文化赖于生存和发展的沃土. 因此,保护民俗体育乃至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于强化当地群众的民族自觉意识,提高他们对本民族民俗体育的认识. 也只有当民众对民俗体育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能主动地继承优良的传统民俗体育,不断创造新的民俗体育项目,使民俗体育在社会的变迁中进行自觉的改造,保持旺盛不绝的生命力[8]. 因此,鄂西地区相关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借助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手段来宣传、介绍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价值特性,充分利用现代电子音像科学技术,如电视、网络等传播工具的优势进行宣传,强调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民众对民俗体育的保护意识.

3.5 发展民俗体育旅游开发

鄂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民风民俗项目众多,近百种体育运动项目和民风民俗传统使鄂西犹如一朵奇葩,含苞待放于中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潜力和前景巨大. 就目前来讲主要有土家摆手舞、苗族抛绣球、秭归龙舟赛等大型民俗集体运动项目和清江闯滩、齐跃山跑马场、神农溪漂流、南渡江漂流、坪坝营休闲度假休闲区以及龙家界土苗民俗风情大观园等较大规模的体育旅游项目. 当地政府应加强引导,利用鄂西民俗体育特色结合自然环境建立体育旅游产业. 政府部门必须清醒地看到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前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引导、规划,实现“民俗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力度,使游客更多地了解鄂西民俗体育文化,提高自身“诱惑力”. 真正地把民俗体育活动和风俗风情融入各大景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打好民族风情体育旅游的旗帜.

4 结语

鄂西民俗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鄂西少数民族先民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所创造的珍贵民族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鄂西地区许多民俗体育活动却逐渐失去了其主体地位,甚至由于长期的遭受冷落而逐步走向消亡. 在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理应加大对鄂西民俗体育的保护力度,以保障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使其在社会发展的舞台上焕发往日的光彩.

[1] 王若光, 旻刘 航. 我国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10): 24-28.

[2] 陈永辉, 白晋湘.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 体育学刊, 2009(5): 91-93.

[3] 李艳茹, 汪普健.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资源的开发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07(5): 88-91.

[4] 张国栋, 刘 坚.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 4-7.

[5] 谢雪峰, 刘俊梅. 土家族“跳丧”文化传承与转型若干问题的探讨[J]. 体育科学, 2011(7): 17-23.

[6] 郭琼珠. 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类民俗体育探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6): 29-32.

[7] 徐 琳.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5): 34-36.

[8] 卢 兵. 论湘、鄂西土家族、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特点[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4): 4-7.

(责任编辑:徐 杰)

Contemporary Present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of Folk Sports in the Western Hubei Province

ZHANG Hua-jiang, HE Zhong, CHEN Shi-gao
(School of Education, Xiangfan University, Xiangyang 441053, China)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logic inductive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were adopted in the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lk sports in the western Hu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its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som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it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Hubei Province including improving its survival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raining the people to inherit, digital preservation, promoting people arousal to folk sports as well as developing its tourism.

Western Hubei Province; Folk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812.47

A

1009-2854(2012)02-0050-04

2012-01-0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84005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1jyty141)

张华江(1973— ), 男, 湖北随州人, 襄樊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鄂西民俗民族
冬季民俗节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们的民族
民俗中的“牛”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俗节
多元民族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