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提高,随之而来的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便有必要提出来了。
有研究表明,农村家庭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投资基本上随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即子女数量越多的家庭,有多项投入的家庭也就越少[1]。各项投资与孩子数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果符合常理:家长在为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孩子数量往往会影响其考虑的方式,家庭孩子数量越少,其教育投资的压力越小,那么投入的项目也会越多。
农村家庭拥有多少经济资本,意味着他们是否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为其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农村高收入家庭对子女教育所需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农村中等收入家庭则尽力满足子女教育所需;农村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需求反应相对平淡,一般只满足其一定的基本教育需求。
一方面,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的投入,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很困难。这样一种“高投入低产出”,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同时受打工浪潮的冲击,大批农村学生辍学,外出务工赚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一些农村家庭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让孩子辍学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代表了农民的本能愿望和近利思想。
部分家庭不惜一切代价送子女继续读书,虽然其目的是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类的家庭主要是想让孩子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为脱离农村奔向城市积累资本。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的投入,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投入。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智力投入过滥与德育投入不足并存的局面。
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存在,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农民外出务工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城乡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农村经济条件影响了农村教育私人成本,农村家庭对学生教育投入的私人成本也会相对较低。
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教育方法上重视言说教育,轻视身体力行的教育。二是在教育投资方式中重视物质投入,轻视精神文化投入。三是教育内容上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也就是分数至上主义。四是在健康上重视肌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造成孩子外强中干。教育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各级政府特别中基层政府应切实落实好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在经济发展、自主创业等各方面给农民以政策上的倾斜、经济上的扶持,以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缓解教育主体继续缺失[2],父母的教育功能,是他人所无法代替的。教育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较富裕的家庭加大了教育的投入,但教育负担相对较轻。因此应充分重视我国农村农民家庭的收入差距问题,在基本上实行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改革现今简单统一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最根本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当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投入问题也就能更好地解决。
第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在保证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3]。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这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第二是学校的自主经营机制。要转换学校的经营机制,要在教育资金匮乏的地区实行学校的多种经营机制,以期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减轻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第三是义务教育的普及面。逐步增加义务教育的普及年限,争取将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为农村家庭减轻教育支出的负担。因此,中央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的政策只是在部分上调整了教育政策,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减少城乡贫富差距,同时缩小地区经济、教育差异,完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的教育投入问题,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农村教育投入问题。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4]。作为家庭和个人要承担一定的学习费用,可以理解为是接受教育的一种价格,这一价格同样对人们的教育消费或需求产生不同的刺激效果,如果过高,则人们将减少对教育的需求,所以,政府调节的重点是通过加大投入,对农村地区接受教育的家庭和个人给予较大力度的补贴[5],从而减轻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负担。
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只是经济方面投入,除此之外,还有时间、情感、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投入。农村家庭教育上的投入和产出是不能以经济投入和产出来计算的。家庭教育投入的成本远远不能归结为花了多少钱供孩子读书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最好的产出就是教育出有理想、有抱负、有成就、有责任感的子女,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贡献。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责任编辑杨文忠)
[1]翟帆,叶莎莎.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J].山西教育,2004,(4):43.
[2]谢石,尹冬梅.论我国农村教育投入与农业生产的关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6-46.
[3]杜海赣,吴玉玲.试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制度创新[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4):34 -36.
[4]韦廷柒,胡芸.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J].教育与科技,2006,(11):66 -66.
[5]河南省教育厅.积极落实农村教育投入政策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4,(3):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