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城郊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2-08-15 00:45:11周祥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黄州农民农业

周祥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开发中心,湖北黄冈438002)

黄州是黄冈市唯一的城市建制区,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然而,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保农民生活稳定、保农民增收及保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等功能并未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削弱。不断调整好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一、黄州城郊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黄州位于鄂东长江中游北岸,属沿江滨湖岗地地貌,是鄂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区位优势独特。全区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现辖一乡三镇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火车站开发区,11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8.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6.08万人,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6.04万亩,其中水田7.52万亩,旱地8.52万亩,有水产养殖面积10.24万亩,林地面积5.4万亩。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3.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种植、养殖业是黄州农业的传统产业,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非农产业呈加快发展之势,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三十多年来,黄州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农民生活丰衣足食,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一)农业生产长足发展

一是传统品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等三大品业在黄州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资的引进、应用、推广,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种植产量和效益相应提高。去年,实现粮食总产74119吨,比上年增长5.72%;棉花总产6692吨,增长0.34%;油料总产6720吨,增长7.73%。二是特色品业加快发展。撤地建市、区县分设后,黄州围绕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水产、畜禽、奶牛等品业,形成鲜明特色,取得显著成效。去年,全区实现蔬菜总产227100吨,比上年增长6.5%;水产品总产42408吨,增长5.5%;生猪出栏9.15万头,增长10.49%;家禽出笼110万只,增长11.68%;奶牛存栏5000头,增长66.67%。三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已建成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蜂蜜、水产、畜禽、竹木、饲料等九大系列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农户和基地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有15家企业列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面积15万亩以上,网络农户3.5万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到去年底,全区建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8个,会员达5000多人,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非农产业促农增收。黄州区人多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民要持续增收,重要出路就是发展非农产业和打工经济。从统计和调查的情况看,去年全区乡村劳动资源有9.75万人,而从事农林牧渔只有3.43万人,乡村富余劳动力6.32万人,除区内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就业3.9万人外,还有2.42万人外出打工,创劳务经济收入52410万元。农民收入增长有60%以上来自打工经济。五是农业基础不断完善。1998年特大洪害后,国家对大江大河治理实行重点倾斜,加大投入,黄州区积极申报和实施长江干支堤整险加固项目建设,防洪标准大大提高,解除了洪涝隐患。近几年来,黄州区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到去年底,全区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到13.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54%,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六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多年来,全区在稳定提高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非农产业,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去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91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蔬菜、水产、畜牧等特色优势品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去年达到6620元,比上年增长15.9%,在黄冈市一直保持领先水平。

(二)加大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有待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利设施老化,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尤其抗旱水源不足,机电设施及渠系不配套,一遇旱灾,农业难以保收,损失严重,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二是农业块头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黄州由于耕地面积限制,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特色产品,都难以做大做强。如建设粮食大县、油料大县、水产大县、畜牧大县,都不能达到规定的规模。一方面国家不能按建设大县的标准予以扶持,另一方面农民不能取得规模效应,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的要求,也无法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加工能力不强,带动能力不够;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实现共赢目标。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凸现。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全区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5%左右,且这些劳动力基本上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及以下水平,都是些妇女和年纪偏大的劳动力。农村人才匮乏和文化素质偏低,明显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五是农村土地分散经营与农业集约发展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规模过小;另一方面农民负担减轻、税费减免,不愿轻易流转土地经营权,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难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在市场竞争中难占优势,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

二、黄州城郊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从黄州的现有条件和优势确定农业发展思路和方向。重点把握和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蔬菜、特色水产、畜禽、奶牛等优势品业示范区建设,并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按照蔬菜抓板块、畜禽抓小区、水产抓片带、奶牛抓千头牧场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大力推进蔬菜板块建设。要按照建成10万亩蔬菜基地的要求,搞好新基地规划建设和现有基地扩规升级,建设连片规模蔬菜标准园,同时加强大中棚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大中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和春提前、秋延后蔬菜生产。二是积极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抓好扬子江乳业3000头示范牧场建设和已投产奶牛场扩大规模及满负荷生产。全区奶牛存栏稳定在1万头水平;积极推广生猪“150”和蛋鸡“153”养殖模式,推进畜禽生产小区建设,抓千头、万头猪场建设和满负荷生产,年出栏生猪稳定在10万头以上;大力推广虫草鸡、林草鸡为主的家禽生态养殖,发展家禽规模生产,年出笼家禽保持在200万只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全区现有的精养鱼池、连片水产生产基地和大水面,要按照健康养殖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建成名特优养殖示范基地,名特优产品、无公害产品分别达到70%和90%以上。要抓好幸福鱼苗基地扩规升级,做大做响鱼苗孵化品牌,保持幸福鱼苗孵化全省第一村的声誉。要充分利用黄州丰富的水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水产业功能和发展空间。

(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进程和途径,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八化”:即产品市场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组织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紧紧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建原料基地、建龙头企业,抓利益联结。在提高粮食、棉花、油料等传统大宗农产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同时,重点推进蔬菜、水产、畜禽、林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行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广“基地+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等直销经营方式,实行农贸对接、农超对接,支持和鼓励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农产品生产销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通过争上项目和招商引资等途径,新建蔬菜、水产、畜禽、林果等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改造扩规提档现有龙头企业,配套建基地,加强农民与龙头企业的紧密联结,建立互利互惠、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促进双赢。

要根据优势特色产品发展需要,引导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努力提升规模效应,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解决好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经营的问题,其重要途径就是实行集约规模经营,前提条件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搞好土地流转。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仲裁机构,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有效实现形式,使农村土地、水面相应向种植、养殖能手或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应用新科技成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突出非农产业发展,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要增收,农村要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支持和鼓励部分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农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经商。要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学有1~2门职业技术或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要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兴办经营实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要搞好农民,尤其是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者的维权服务,使其转得出,有岗位,留得住,切身利益有保障,营造转移就业和持续发展的宽松环境。

三、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要实现黄州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黄州的水害基本解决,水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抓住中央和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金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建设的机遇,抓紧制定全域水利建设规划,谋划好长河流域、幸福港流域和陈策楼片区三大水系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并建设好水利建设项目,重点解决辖区内抗旱水源问题,既要搞好从长江、巴河提水工程建设,又要解决局部地区抗旱死角问题。科学规划并实施水库塘堰整险加固和扩容,加强机电泵站、桥涵闸和灌溉渠系配套完善,提高农业抗灾标准。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一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巩固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机构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管理,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产增效。二是抓好新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在种植和养殖业上,要大力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尽快把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科技人员到基层、到现场、到实地,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民掌握新技术,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加大资金物资投入

当前,增加资金投入仍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田水利建设、设施农业、农业机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产品质量检测装备等,都需要增加投入,没有投入,设备购不进,项目建不成,事情办不了,何谈发展。要积极探索农业多元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好农业投入问题。一是用好上级资金。中央和省加大“三农”投入,随着项目投放到我区的资金,必须谋划好、建设好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区级挤出资金。要随着财政收入的逐步增长,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一年建设1~2个群众有迫切要求、投资效益高、见效快的项目或办几件实事,做到财政增投入,农民得实惠。三是捆绑使用资金。在国家扶持建设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要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分步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按期建成受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鼓励农民和业主增加农业投入。要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发挥投入主体作用,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经营的物化、科技和劳务投入,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高质效。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农业发展需要加强领导。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将会出现新问题、产生新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去调查,去研究,去解决。只有解决好农民在生产经营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发展。二是农业发展需要部门支持。各有关部门负有服务“三农”的职能,农民期盼职能部门的扶持和帮助,如农资打假、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减轻负担等问题农民自己都无法解决,只能依靠有关部门解决,否则群众的利益就要遭受损害。三是农业发展需要落实政策。近10年来,中央和省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需要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落实,落实得好就会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并得到实惠。政策不落实,再好的政策也于农民无益。四是农业发展需要社会关注。农业农村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必须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农村地域广,发展空间大,农业产业多,投资范围宽,只要情系农业农村,心系农民群众,支持“三农”大有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大有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
黄州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多情最是黄州月
中学语文(2022年23期)2022-09-19 11:54:00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8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0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