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探赜

2012-08-15 00:45尹建民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端木蕻良端木托尔斯泰

尹建民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由传统文化孕育、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学,受到西方现代思潮冲击和影响,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迈向现代,由本土面向世界,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五四”以来3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有的是受到外国作家直接的有事实联系的影响,如冰心、徐志摩直接受惠于泰戈尔;更多的是间接地受到某种文学思潮或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

作为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东北流亡作家群的一员,端木蕻良所表现的主题以及所描写的时代、环境都深深印刻着民族文学的烙印,展现了特定的时代风貌和历史文化,并融汇在“启蒙文学”、“左翼文学”、“抗战文艺”的主潮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同时,作为一位“五四”以后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的创作观念、表现技巧和手法乃至创作的气度,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而这与他所受到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22年,11岁的端木蕻良考入天津汇文中学。那时“五四”文学革命虽已渐入低谷,但新的文学风尚已经确立,他有机会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如《晨报副刊》、《语丝》、《创造》、《奔流》、《小说月报》以及鲁迅、郭沫若、胡适、沈雁冰等人的新文艺作品,还有包括“林译小说”、易卜生戏剧等世界文学名著,这对他的思想和文学智慧的生成起到了最早的启发作用。尤其是《小说月报》,在内容和形式上谋求更新,“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1],先后出版《现代世界文学号》专号、《俄国文学研究》和《法国文学研究》增刊号。其中第12卷增刊号《俄国文学研究》收有郑振铎的《俄国文学的启源时代》、鲁迅的《阿尔志跋绥甫》、耿济之的《俄国四大文学家合传》、张闻天的《论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等论文24篇,同时译载俄国作家果戈理、高尔基、屠格涅夫、安得烈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29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国文学历史发展情况。除了直译的本色翻译作品外,像林琴南用文言翻译的外国作品,虽然融入了许多个人的思想、感情、才华,带有较多的再创作的成分,但也是遇到就看。”[2]这些外国作家作品所包含的社会发展观、文学观及审美取向对处于文学启蒙时期的端木蕻良,形成了异质文化熏陶与文学思维训练,或多或少地撬动了他敏感的文学神经,为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思维的源泉或创作手法的镜鉴。

汇文中学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主办的教会学校,课程设置除要求学习《四书》之外[3],强调英文教学,各种学科的教科书也是采用外文原版书,并要求用外文上课。教会学校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它本身就是中西文化博弈的一种表现,这一教育背景使端木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同时也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并因此能够直接阅读英语文学读本,如《魔王》、《罗宾汉》、《威廉·退尔》、《鲁宾逊飘流记》、《泰西五十年轶事》、《天方夜谭》,还有莫泊桑的《项链》、都德的《最后一课》、王尔德的《少奶奶的扇子》、奥尼尔的《二十年后》、易卜生的《娜拉》、凯勒的《忧愁夫人》以及莎士比亚的《凯撒》剧本中的“布鲁塔斯的演说词”等世界名著。1924年,端木失学回到故乡昌图后,从天津带回不少新文学书籍和翻译的世界名著,“在订阅《小朋友》的同时,我便读了梁启超著的《饮冰室文集》、康有为讲书法的《广艺舟双楫》、《陈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等书籍。”[4]端木的二哥还特意为他购买了《阿丽丝漫游奇境记》、《伊索寓言》、《格利佛奇遇记》、《列那狐》等等童话作品。1928年,端木重回天津在南开中学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发起青年文艺联谊会,后改为“新人社”,自费出版文艺刊物《人间》(第二期改为《新人》),发表小说《水生》。后来主编《南开双周》,在《南开双周》上发表《人生的探索》、《立体的人生》、《青年运动》、《法国大大主义文学》、《青年与文艺》等人生探索文章,这些杂论和作品都是在接受了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后的结果。他曾回忆自己从汇文中学因家庭的衰落而失学后自学时的情况,说:“在春天的河滨我念着歌德的夜莺歌,在秋天的园圃我读着尼采的传记。呵,思想的诱惑,理论的追求,使我不能有片刻的安歇。于是,‘自我’、‘人群’、‘一元’、‘多元’、‘唯物’、‘唯识’、‘多头’、‘寡头’、‘靡靡’、‘普罗’、‘大大’、‘回旋’、‘抽象’、‘未来’的种种的时代老店的正牌麻药便成了千钧的重锁来强奸我心头的欢快。”[5]可见当时的西方文艺思潮对这样一个少年的思想和情感形成的蛊惑和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端木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是广泛的,阅读、研究的范围涉猎较广。从体裁上说,既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戏剧。比如话剧,南开最早建立了新剧团,其话剧演出颇有影响,保留节目有《一元钱》、《新村正》,后来张伯苓先生的弟弟张彭春执导了易卜生的《傀儡之家》(即《玩偶之家》),曹禺还扮演过娜拉,由留学德国回来的张平群扮演娜拉的丈夫。张彭春是曹禺的戏剧导师,也是梅兰芳赴美、苏访问演出的策划人,同时也是中国北方话剧的创始人,他的写实剧《醒》(1916年底演出,并在《南开英文季报》发表英文版)比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年《新青年》6卷3号)早三年。张彭春自美国回国后将自己对西方戏剧研究的心得和创编的经验引入南开,使编演形式更为严格完整,为新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将《醒》搬上舞台外,他还把高尔斯华绥的《争强》改编成剧本,受此感染,端木曾把法郎士的一个故事改编成话剧在班级内部演出。1946年12月9日,端木在武汉《大刚报》发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对俄罗斯第一位杰出的戏剧作家和他笔下的抗争女性卡捷琳娜进行了研究。1948年5月,在《求是》第1卷6-7期发表《易卜生的一种透视》;在诗歌方面,1946年端木在《文艺生活》上海光复版第6期(总第24期)发表译诗《狱里》(魏尔伦)、《囚徒》(普希金);在小说方面,端木童年时就读过梁启超翻译的法国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等科幻小说,并说自己走出关外被禁闭的化外王国,离开家乡大地的海,到处漂泊流浪,但“从未失去信心,希望的帆影总在前面招引着我。我想,《十五小豪杰》对我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6]此外,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他还“喜欢北欧的作品和日本的作品”。[7]他说“北欧的沉雄气息,也许和我出生的地方的风物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因而,《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中的那种雄奇壮丽,也许与他对北欧文学作品的阅读不无关联。关于日本的作品,端木回忆说中学时期曾经读过叶山嘉树的《一袋水泥袋里的信》。

从国别文学角度而言,端木受俄罗斯文学影响尤著。小说方面给他影响最深的,“外国作品首推《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死魂灵》、《贵族之家》等。还有《块肉余生述》、《鲁宾逊漂流记》、《拊掌录》、《娜拉》、《冰岛渔夫》、《悬岩》、《争强》等。”[9]普希金《甲必丹之女》(最早介绍到我国的译名,今译《上尉的女儿》)他少年时代就已经读到,而且“很受感动”[10]。屠格涅夫抒情的画笔以及他的理性分析下对情感的传写,给端木“留下最深的影响”[11]。端木因与胡适的侄子胡思猷同学而能光临胡适的书房,在胡适的书架上最早看到了袖珍版的《LISA》,借回家去一看,原来就是《贵族之家》的英译本。后来,又读到丽尼从英文本翻译的中文本。1936年还曾买过俄文版的《贵族之家》,直到1983年为黄伟经译本作序,可谓与屠格涅夫的“神交”渊源有自。在端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中,直接写到了主人公丁宁轻轻地滑出屠格涅夫的句子“Look uhat hae happened to it!”可见端木对屠格涅夫作品的熟捻和感情的深重。

契诃夫、果戈里、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对他的影响也非常深切,在端木小说和文论中经常引用他们作品中的文句可佐证。端木蕻良踏入社会,他自己说是受到高尔基《我的大学》影响。[12]在1940年发表的《单表“六师爷”——从小市民说到〈新水浒〉》一文中,端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高尔基笔下的小市民形象进行了比较和评判。[13]1941年6月在《时代文学》创刊号发表《俄文名著四大翻译》一文,介绍已经翻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战争与和平》、《卡拉马助兄弟们》(今通译为《卡拉马佐夫兄弟》)《静静的顿河》、《彼得第一》(阿·托尔斯泰著,今译《彼得大帝》),表明端木时刻关注俄国文学。1933年,由曹靖华翻译、鲁迅编校、瞿秋白代译序言的《铁流》秘密传到北京,端木得到一本,视为珍宝。[14]《铁流》作者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是俄苏时期的革命作家,小说表现了俄国国内战争时期士兵群众由乌合之众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的“铁流”的过程,端木后来创作的优秀短篇《柳条边外》、《遥远的风砂》,从中或许能看到《铁流》印痕,长篇《大江》对《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参照、模仿的痕迹也较为明显,都写到了曾经愚昧的农民在民族解放的战火中成长为民族战士的转变。小说的整体构思、人物性格演变、情景设置、主题等都有着共同的一致性。李长虹指出:小说《大江》的结尾也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铁流》与《毁灭》中的那感人的结尾描写。“民族战争进行着人才的精选,进行着人的巨大的改变,表现人民群众的成长和历史主人公的形成过程。”端木《大江》结尾的描写也是有着同样的情感和象征意味∶死而复生的铁岭挺立于长江岸畔,俯仰于天地之间,如同一位斗士深情地守卫着祖国。[15]

在端木蕻良的接受世界里,托尔斯泰的影响至重至远。从另一方面说,接受托尔斯泰影响的中国作家中,端木可能是最为深切的一位。端木说:“在我的生命史上,印下最深刻烙痕的是两部书,一部是鲁迅的《呐喊》,另一部就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虽然,那时我还不能了解其中包涵的全部意义,但这两部书影响我的深度,实难以言语来形容。”[16]他把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为他所礼拜的三位金神。在南开读中学时期,他便接触到了托尔斯泰的童话《最大的一颗谷粒》,在清华读大学期间,他买到了美国书商出版的“一元钱(美元)丛书”中的英译本的《战争与和平》。1941年4月26日在《时代批评》第69期发表论文《论忏悔贵族》,其中论述了托尔斯泰时代忏悔贵族成为俄罗斯民族痛苦的象征,而中国人的奴性、儒教伦理、缺乏宗教信仰、封建专制等等,使得中国不可能产生忏悔贵族。1942年7月30日在《文艺阵地》6卷6期发表小说《托尔斯泰之死》,1947年2月15日,在《文艺春秋》4卷第2期发表论文《安娜·卡列尼娜》,其中讲到自己当年曾经看过以主人公安娜作底本改编的两部剧作《爱情》、《春残梦断》,并根据沃兹尼生斯基的中译脚本和阿尔麦·莫德的英文译本改编成话剧。

在托尔斯泰那里,端木得到的或许还有人生道路的指引。他认为:“托尔斯泰的写实主义献身在每个生灵的内部,并且用他们的目光去观察他时,在最下贱的人中亦找到爱他们的必然,使我们感到这恶人与我们中间有兄弟般的情谊联系着,由于爱,他渗透了生命的根源。”[17]《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形象,可以从《复活》中的涅赫留道夫、《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沃伦斯基身上找到影子。他们都曾“顺从年轻时的任性,也可以说是顺从美的爱,想去接近真,想把土地的利益还给农民”[18],而对这些,他们又都是外行,导致最终的失败。[19]在《科尔沁旗草原》之《猪的戏剧》一章,端木写了丁宁阅读《复活》的感受、拯救春兄的想法。而丁宁带有作者前期小说创作中最鲜明的自传色彩。[20]

端木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明显受到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来源于周作人“人的文学”理论,而是鲁迅的“立人”的创作思想,也就是维护人的正当权益、地位、尊严。鲁迅受进化论思想以及“托尼学说”的影响,即尼采的社会历史进化论、超人说以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的影响。就对端木产生影响的中国作家而言,首推鲁迅。同时,如前所述,端木还受到托尔斯泰的直接影响。作为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知识分子,端木具有托尔斯泰的人道情怀,有那种忏悔贵族的“放弃市侩主义”的企图,在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对于农民的含着眼泪的眷爱”。他也像鲁迅那样,从“幼者、弱者、下者本位主义”的思想出发,呼唤尼采式的“超人”。端木认为:“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区别是在于——托尔斯泰本身是一个病人,而鲁迅本身是一个医生。”[21]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着第一等的位置”,但他的不抵抗主义、他的宗教说教不能为端木认同;而鲁迅更是“一面战斗的旗子”,“一个现实主义者”。鲁迅的尼采书写间接地表达出来的尼采式主题——反叛传统与世俗,在他笔下呈现出来的“偶像的破坏者”、“孤独者”和战斗者,有狂人、疯子、魏连殳等等。端木笔下的反抗者和英雄形象,有大山、石龙、铁岭、来头、艾老爹、煤黑子、李三麻子等。端木早年发表的杂论《人生的探索》、《立体的人生》等,很可以表明他对“人”的看法,那就是要拥有健康的形体,“抱着创造进化的态度”,追求一种“无限的自觉的创造性”,走进社会。石龙、大山们正与尼采心目中的“克服了理智与感情、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分裂而享受完美的生活”的理想人格类型合拍。因此,在对社会问题的理性观照上,端木蕻良与托尔斯泰又是分道扬镳的。他既高扬“为人生”的旗帜,又与文学独立的现代性追求紧密连到一起,这体现了端木在中国“启蒙——救亡”语境下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

端木倡导“力的文学”,早年在文艺刊物《新人》上发表论文《力的文学宣言》,在《南开双周》上发表《力量的世界》,其中的观点明显受到尼采“权力意志”的影响。1937年底在《七月》杂志发表的《寄在战争中成长的文艺火枪手们》和《文学的宽度、深度和强度》两篇文章,与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相契合,号召人们提升认识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他认为要叙述自己身处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年代,应该学习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那种宏阔,展示文学的宽度。尽管他觉得巴尔扎克有些平庸的小市民的气质,有些轻率,但他还是主张“向托尔斯泰学习,不要向屠格涅夫学习;向巴尔扎克学习,不向纪德学习;虽然依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屠格涅夫在艺术手法上的精纯和纪德的《田园交响乐》的冷艳气氛的,我以为十个巴尔扎克也抵不过那样一篇文章。但是,有力的伙伴们,还是舍弃他们吧。”[22]端木的这种文学主张,表明在民族矛盾激烈的时代他的文学追求的审美向度,这与他所处的东北地缘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对早期在尼采的强力学说影响下提出的“力的文学”说的前缘再续。

艺术在本质上只是向他人传达感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表现在为一定的感受寻找适当的形式,因此,形式和技巧对于艺术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外国作家作品艺术技巧上的借鉴丰富了端木小说的表现力。端木最初接受的文艺理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理论,这几乎影响他整个一生。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真实地反映世界,因此,他“佩服福楼拜观察事物的洞察力,在一瞬间就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也佩服易卜生观察人的方法,他常在茶馆里用张纸把自己的脸挡上,却冷眼观察人的表情和活动。”[23]在读到辛克莱的长篇小说《石炭王》《屠场》等作品时,他“佩服他的观察力。只是为它刻画得粗糙、缺乏艺术的魅力,而感到不足”。[24]端木的短篇《雪夜》,则具有契诃夫小说的风格特点,在裁材、心理刻画、氛围渲染、情绪描写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25]在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长河中,可以列出一长串著名的作家,端木从中接受的影响都是立足于“人生”和社会的现实,并在风格各异的作品中汲取了客观、准确、精细、简练等方面的一些优点。此外,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对他也有不小的影响。

端木有自己的童年记忆、漂泊困顿的生活经历、感伤的生活体验,情思幽深,文才风流,他的小说词汇丰赡、华美、细腻,想象力极其丰富,不时呈现出一种忧郁、冷艳的格调,雄沉、粗犷的气度,加上他的多元化的叙述视角、带些散文式的具有诗性特点的文体,有时让人产生他归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歧异。这或许与他对尼采、拜伦、歌德、屠格涅夫、惠特曼等浪漫主义诗人情有独钟不无关系,此外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也是历来被端木研究者忽略或悬置的一个方面。笔者曾写有《不约而同:〈雕鹗堡〉〈长明灯〉〈红花〉主旨比较》一文,解读了端木的《雕鹗堡》、鲁迅的《长明灯》、迦尔洵的《红花》三篇作品,比较了它们的叙事结构,发现三篇小说的主题意旨的表现都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者之间存在着垂直影响的关系,在情境上存在着平行对应关系,表明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相互差异的文化中作家对共同的人类精神的追求,体现了对小说创作规律的不约而同的艺术把握及其创作个性和文化差异。[26]

端木在借鉴外来影响的同时,并没有抹杀自己的创造,而是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表现民族的生活和心理,并不断摆脱外来影响的痕迹。他对人性的透视,有鲁迅式的敏锐,直逼人性深处;对复杂社会的全方位的把握,有茅盾式的综括,展示史诗性气度;对忧郁、感伤、细腻心理的表现,有巴金式的纯情、忧郁的诗化情感。更宏阔地说,这些特征是端木式的,是接受了世界文学大师的熏陶濡染,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文学创造,同时又是极具中国民族文学特点的、具有时代性并且非常个人化的文学展示。端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作家,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端木蕻良的小说在创作观念、审美取向、表现技巧和手法乃至创作的气度等方面自觉接受世界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熏陶濡染,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表现民族的生活和心理,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也是非常个人化的文学展示。

[1]端木蕻良.改革宣言[J].小说月报.商务印书馆,1921,12(1).

[2][3][7][9][23]端木蕻良.治学经验谈[M]//端木蕻良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574,575,575,575,575.

[4]端木蕻良.我的中学生活[M]//钟叔河.过去的大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5]端木蕻良.写在《流云诗集》序后面的几句话——另一个青年的自白 [M]//端木蕻良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15-318.

[6]端木蕻良.《十五小豪杰》和我[M]//端木蕻良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638.

[8][24]端木蕻良.我开始走上文学道路[M]//端木蕻良文集:第7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4,26.

[10]端木蕻良.诺贝尔文学奖[M]//端木蕻良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667.

[11]端木蕻良.我喜爱屠格涅夫——黄伟晶译《贵族之家》序[M]//端木蕻良文集:第六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94.

[12]端木蕻良.烽火连天文学路[M]//端木蕻良文集:第7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7.

[13]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文集:第六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585-597.

[14]端木蕻良.野花的芳香——读苏晨《野芳集》[M]//端木蕻良文集:第6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385.

[15]李长虹.“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D].长春:吉林大学,2007.

[16]杨丽新.关于鲁迅与端木蕻良的初步比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7][22]端木蕻良.文学的宽度、深度和强度[J].七月,1937,(5).

[18]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文集》第5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401.

[19]尹建民.端木蕻良的前期小说与托尔斯泰[J].昌潍师专学报,1999,(6).

[20]尹建民.论端木蕻良前期小说创作的自传性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21]端木蕻良.论鲁迅[M]//端木蕻良文集:第5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53.

[25]王富仁.端木蕻良小说·前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26]尹建民.不约而同:《雕鹗堡》《红花》《长明灯》比较[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端木蕻良端木托尔斯泰
端木蕻良与重庆复旦大学的情缘
七颗钻石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馆霸”端木笑盈
“馆霸”端木笑盈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vortex-induced vibrations of a flexible riser with different aspect ratiosin uniform and shear currents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研究综述
忘记自己的人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