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丰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李义丰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91)
探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该文提出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坚持教育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从课堂时空、生活时空、网络时空、实践时空上实现全程覆盖,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社团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中接受、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粘合剂,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必然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支撑。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1]。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承担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因此,在当前,探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坚持教育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从时空上实现全程覆盖,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社团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中接受、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课堂教学始终是大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最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育。大学课堂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班团活动课、专题讲座等,这些课堂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
其一,普通高校“05方案”设置的四门思政必修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全面覆盖又各有侧重,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比如原理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核心价值教育;概论课的核心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核心价值教育;纲要课的核心是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核心价值教育;基础课的核心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核心价值教育。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全面融入思政课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并且注重整体设计和安排,既突出侧重点,又形成合力。
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除了准确把握各门课程的教育重点外,还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3]通过教师的真信、真懂、真用转化为学生的真学、真懂、真用,达到“进头脑”的目的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信仰和行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明确教师的一言一行、仪表神态、敬业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16号文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专业课虽然没有直接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是教育界所认可的。
其一,专业教师要摒弃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认识,要切实履行育人职责。不可否认,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备课、教学、答疑、考试等各个环节,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其二,专业教师要注意加强政治修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在转型,在这一大发展、大跨越的过程中,矛盾纷呈、利益纠葛、价值观迷失、道德滑坡等现象纷至沓来,片面强调、攻击社会消极负面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不好必然会误导学生的认识并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必须强调教育教学纪律,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和认识社会问题,以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消除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班团活动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凝聚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其中,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16号文指出,“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班团组织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
高校是传播思想的地方,是学术的殿堂。举办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会是经常性的工作,这也是大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求学心切的学子对此相当热衷,这也是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针对专题讲座或形势报告会的专题性、专业性、时效性等特点,通过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传递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奉献社会等价值观,这对学生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对待这类活动,我们不能搞形式、完成政治任务式敷衍了事,而应该精心策划,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的放矢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课堂,还有校园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以及雕塑、艺术品、宣传栏、文化走廊、校史馆等校园环境,构成了大学生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生活时空。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校园文化体现大学精神,也体现和引导主流价值观,对引导学生的行为趋向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4]因此,我们要主动占领和运用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其一,充分运用校园内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如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以及学术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载体,展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熏陶和教育。这需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长期营造、形成特色,使之成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
其二,充分利用校园中如团委会、学生会、党章学习小组、马克思主义学会、灯谜协会、书法协会、棋类协会、文学协会、球类协会等社团组织,因为这些社团组织一般由特定专长或个人志趣的学生自愿参加,具有群众性、自主性、自励性、趣味性等特点,这也是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引导、组织、扶持和帮助,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弘扬主导价值观,发挥各种社团在联系部分大学生群体中的积极作用。
其三,充分发挥校园中的各种宣传媒介如校报、校刊、校内广播和学校出版社等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以塑造大学生的美好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因此,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传播内容、规范传播方式,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5]497同时,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其四,充分发挥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如建筑物、自然景光以及体现校风教风学风的校训、校歌等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这些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教育作用不可估量,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程渗透。作为后勤服务重要一环的食堂,因其与全体师生密切相关,而且是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备受关注,形成所谓高校食堂文化。由于高校食堂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有经营的性质又有服务的功能,很多高校都外包给企业,这其中可能因为营利因素影响到服务与育人的功能,甚至起反作用,这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保证食堂文化的服务和育人功能,成为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
宿舍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形成文明和谐的宿舍环境对大学生有重要而且是直接的影响。李岚清同志曾指示高校要做到“五进”:即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学生辅导员进公寓、安全保卫进公寓、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6]这一方面说明了高校宿舍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要充分发挥宿舍作为高校服务载体的育人功能。
其一,创造优雅整洁有序硬环境,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宿舍管理人员、卫生保洁人员、绿化管理人员等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和美化负有直接的责任,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周到的服务可以为大学生们创造优雅整洁有序的宿舍环境,使大学生感受到视野清新、环境良好、井然有序、心情舒畅,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们在有形无声的环境教育中形成热爱环境、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珍惜劳动、共同维护并且进而上升为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崇敬与热爱之情,达到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目的。
其二,营造文明和谐软环境,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宿舍管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同学间的文明友善,宿舍小集体的温馨,这就是宿舍的软环境,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讲,生活时空同时应包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及上网的时空,但因这两方面在现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同一般,因而本文把它单列出来,作为两部分加以阐述。
当今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最明显的应数网络时代。大学生时时刻刻处于网络包围之中,而学生也乐此不疲,甚至几乎无法离开。“只要一天不上网,总会感觉还有什么事情未完成一样。”这就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心声。可见,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带来便利、抒发感情、发表意见、表达诉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主导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得原有的价值观念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并且出现多重价值评判标准并存的局面,这些势必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互联网上信息十分复杂。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进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校园网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7]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估量、占领阵地、正面应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价值导向,教育学生形成崇尚科学、品德高尚、勇于奉献、敢拼敢赢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一,切实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先进性。16号文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树立阵地意识,确立“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的忧患意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网络文化相结合的规律,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优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通过红色专题网站等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既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供舞台,又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素材和资源。总之,要用高尚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网络上,不仅通过网络传播主流文化,而且要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以获取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其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和信息鉴别能力,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调查显示,大学生平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纸、广播了解社会动态,大众传媒具有很强渗透力和感染性,其影响力甚至超过课堂教育。[8]然而网络是一个大熔炉、大杂烩,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分,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理性地加以识别并作出正确的鉴别,才能坚定立场和信仰,不致在多元思潮中迷失方向。这就要求学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网上网下的无缝对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网络上的延伸;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养成健康向上的上网习惯并恪守网络道德;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发表和散布反动、淫秽、低俗信息;要通过网络监控和屏蔽技术,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营造良好网络传播环境。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规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邓小平曾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9]江泽民也指出:“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5]342-343可见,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作用。有学者概括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转化作用,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化作用,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承载作用,对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辐射作用,对大学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提升作用。”[10]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直接、最生动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有思政课实践、专业课实践、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等。
其一,思政课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一个做法,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16号文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题,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是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
其二,专业课实践。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或模拟实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对专业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懂得什么叫做专业,什么叫做精湛;通过实践,让学生共同钻研,协作完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企情,培养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其三,党团组织的社会实践。党团和学生组织是联系大学生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样需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在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如艺术节、联欢晚会、竞技比赛、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教育、志愿者行动以及假期的“三下乡”活动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意志,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以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了学生的价值趋向,可以说,党团组织已经成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舞台。
总之,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道德免疫力,直观理解和内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教育,是用主流、科学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过程,这是大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校务必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占领大学生的课堂时空、生活时空、网络时空、实践时空,决不留下真空地带,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2011:8.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 [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204.
[3]陈志军,浦解明,左益,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45.
[4]张信杰.浅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66-68.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1.
[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395.
[8]顾晓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传播——一项基于本科生的实证研究[J].前沿,2010(22):191-194.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10]邓卓明等.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99-102.
Exp loration of EffectiveW ays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Education
LIYi-feng
(Guangdong Radio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 510091)
Exploration ofeffectiveways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education isan important issue of currentcolleg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fullparticipation,full penetration,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visible and invisible education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ccept,internaliz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theories learning,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community activities from all spaces including classroom space,living space,network space and practice space.
college students;the socialistcore value system;education;ways
G412
:A
:1007-6883(2012)02-0071-06
2011-11-10
李义丰(1971-),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2]这就要求思政课课堂教学要承担起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任。
责任编辑 吴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