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轶辉 杨 英
(上海市崇明县建设镇农技服务中心 202155)
崇明青皮茄子喜温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苗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5~30℃;还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和充足的水分及大量的肥料。在崇明地区,利用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和栽培设施可作春、夏、秋三季栽培。春栽:上年9月底10月初播种,1月中旬定植,4月中旬始摘;夏栽:1月底2月初播种,4月初定植,6月上旬始摘;秋栽:4月中旬播种,5月底移栽,7月下旬始摘。现将崇明青皮茄子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介绍如下。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为非茄果类的地块作苗床。根据避雨、保温和降温要求,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越冬栽培要覆盖多层薄膜保温,必要时采用地加温线增温;夏季育苗采用一网(遮阳网)一膜避雨降温。营养土应选用3~5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园土或稻田冻松土及腐熟有机肥,园土与有机肥的比例为7∶3,拍细过筛并用多菌灵6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晒种1~2d后进行种子消毒,可用0.1%多菌灵溶液浸泡30min后反复冲洗,然后将经过消毒的种子用50~55℃温水浸种10~15min, 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动,继续浸泡8~9h,然后将种子捞到清水中反复搓洗,去掉种子上的粘液后放在湿纱布上,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保持环境湿度85%,并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经6~7d,有60%胚根外露时,即可播种。
青皮茄子的千粒重在5g左右,每平方米用种量7~8g, 667m2大田需种子20~25g。 播种前1~2d,整平床面,浇透底水,播种时再喷洒1遍,使苗床表面温润,水渗下后,采用撒播法播种。为使种子在苗床内分布均匀,可将种子与适量细砂混匀后播种。播后盖1~1.2cm厚湿润细土,再用地膜(夏播用遮阳网)平铺覆盖床面。1~2月份播种,先在苗床土表下4~5cm处埋设地加温线,苗床设在大棚内还需加盖小拱棚。
1.4.1 温度管理 播种后白天床温控制在28~30℃、夜间16~20℃,6~7d出苗80%时揭去平盖的地膜 (遮阳网),齐苗后适当降低苗床温度,白天在22℃左右、夜间在15℃左右。分苗后缓苗前保持高温高湿,白天保持在28~30℃、夜间16~20℃,缓苗后定植前白天在22℃左右、夜间15℃左右。整个育苗采用二高二低温度控制方法,及时开闭棚门保温或通风降温。
1.4.2 肥水管理 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通风散温,适当控水。苗床表土干时,冬天用温水在中午浇水,夏季在早晨或傍晚地温降低时浇水。在营养土内拌有机肥后,幼苗期一般不施肥。
1.4.3 假植 一般在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假植,使用8cm×8cm塑料钵灌营养土后栽植,营养土与苗床土相同。667m2大田需留苗1500~2000株。假植应在晴天进行,前1d在苗床内浇透水,以利起苗,起苗时注意淘汰病苗、弱苗,随起苗随栽植随浇水。假植当天应立即采取增温保湿措施,盖膜闭棚升温,使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温度达到30℃左右。夏季温度高,应覆盖遮阳网,一般白天不超过35℃。
根据幼苗长势和苗钵内土壤水分进行浇水,掌握水温与地温相近,夏天在早晨、傍晚灌水,冬天在上午10时前后。发现缺肥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可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按1∶1比例溶解后,配成5%溶液进行叶面喷肥。移栽前5~7d,适当控肥控水降温,早春移栽的,白天保持15~20℃、夜间5~10℃;夏季移栽的,撤去遮阳网。
早春移栽苗龄80~90d,7~8片真叶, 苗高18~20cm,平均节间长2cm左右,茎基粗0.5cm以上,门茄花现蕾,叶色浓绿,无病虫害。夏秋季育苗苗龄25~30d,4叶1心,株高15cm左右,茎粗0.4cm左右。
大田地前茬应避免为茄果类作物,深耕1次后施基肥,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2000~3000kg、复合肥(15∶15∶15)50~60kg、尿素20kg,再旋耕1次,使土肥混合均匀。筑畦宽(连沟)2m,沟宽30~40cm、深20cm。
保护地栽培:2m宽(连沟)畦双行定植,小行距60~65cm、大行距135~140cm,株距60cm,667m2栽1100株。露地栽培:1.5m宽(连沟)畦双行定植,小行距50cm、大行距100cm,株距50cm,667m2栽1700株。移栽前畦面覆地膜(黑地膜最佳),按预定株行距打穴,移栽后用土封住膜口,立即浇足定植水。2~3月移栽的,大棚内套小环棚;3月初4月底露地移栽的,要搭小棚覆盖薄膜。
保持土壤湿润,地膜覆盖的保水能力强,不易失水,如土干则在畦沟内灌水或预先铺设滴管补水;露地栽培的,要视土壤湿度及时浇水补充水分。遇大雨则要及时排干畦沟积水。一般在门茄“瞪眼”和对茄、四门斗膨大时逐渐增大肥水并达到最高峰,可随水施入尿素,每次每667m2施8~10kg,共3次。
早春棚室栽培的,保持白天25~30℃、夜间不低于12℃,白天超过30℃要适当通风,结果期棚室湿度保持在70%~75%,即使阴天棚内温度达不到要求,也要在中午通风1~2h,以降低棚内湿度。6月以后外界温度升高,要打开棚门,日夜敞棚,必要时揭去棚膜。
门茄“瞪眼”前不整枝,以利坐果。“瞪眼”后去除门茄下部的杈子、老叶。精细栽培的四门斗结住后保留2~3个杈之外,剪除其余侧枝和全部赘芽,随分杈向上生长,使2~3个分杈主秆增加高度,通风透光,同时不断去除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粗放栽培的,一般不进行整枝,只摘除门茄以下的侧枝及其他部位的老叶、黄叶、病叶。
实施轮作,避免重茬,培育壮苗,适度稀植,合理肥水管理,通风降湿,清除杂草和枯枝病叶,进行健生栽培。
应用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及黄板诱杀害虫。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白粉虱可用啶虫脒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选用0.5%苦参碱1000倍液、10%一遍净、7%艾美乐7000倍液喷雾防治;猝倒病、绵疫病、褐纹病可用64%杀毒矾8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40%施佳乐1000倍液喷雾防治。
门茄要早摘,有利于对茄结果,其余部位茄子一般在花后13~15d采收。可根据萼片与果实结合处果皮的颜色来判断,带环颜色加深、变窄或带环不明显时,说明果实已减慢生长,应及时采收。采收应在早晨进行,有利于提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