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冬莲 姬田成
(南充市嘉陵区蚕桑局,四川 南充 637000)
嘉陵区现有果桑100hm2(1500亩)、70万株,其中投产果桑53.3hm2(800亩)、30万株,主要分布在新庙、吉安两个乡镇。栽植品种以大10和嘉陵30为主。注册了“桑源圣果”商标,主要为千年绸都酒业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嘉陵区的果桑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受到蚕桑产业不断萎缩、市场起伏不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果桑产业呈现出“虽有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的发展状态。
果桑产业作为嘉陵区的一项新兴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低,市场效益小,在助农增收创富上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农民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在修枝、养型、防病、治虫等果桑管护的关键环节上较为滞后,病虫危害严重,其中以桑菌核病和椹瘿蚊的危害较大,2012年我区果桑基地乡镇爆发桑菌核病和椹瘿蚊,导致果桑大面积减产。
嘉陵区果桑的栽植模式多数是按照普通叶用桑栽植模式进行的,多为6×2×2的大行桑栽植模式,667m2栽桑667株,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不利于采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我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果桑产业中的栽桑、管护和桑果采收等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发展果桑还没有尝到甜头,积极性还未的得到充分的调动,主动性不高,不愿过多的投入,致使我区果桑产业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蚕桑产业不断萎缩,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产业项目支撑,政府在果桑产业上投入的资金少,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区内仅有一家从事果桑生产加工的企业,其生产的果桑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的知名度小,市场占有率少,带动农民发展果桑的效果不明显。在果桑的生产过程中,企业只注重桑果的采收,对果桑的栽植、施肥和防病治虫等环节投入较少,未能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产业稳步发展的完整链条没有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小。
要按照“以项目实施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提质增收为核心,以农企共赢为目标”的总体发展思路,坚定果桑产业发展的信心,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项目推动战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优化区域布局,夯实果桑基础,提升果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水平,促进全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
嘉陵区委、区政府对果桑产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我区要长期将新庙、吉安等果桑基地列入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嘉陵片区的建设范畴,以保证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各蚕桑基地、重点乡镇要强化对果桑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并将果桑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地方财政要设立蚕桑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栽植推广、标准化的生产示范、果桑大户的培育等,确保果桑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坚持依靠科技,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果桑产业这一主题,加快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要突出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加快技术进步,促进果桑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开展“科技入户”行动,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辅导,通过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把果桑生产的实用技术送到百姓手中。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嘉陵30号、蜀果1号等抗病性较强的果桑品种,同时要抓好果桑病虫的统防统治统消,加强果桑的管护力度。
桑白果病和椹瘿蚊是果桑的主要病虫害,在果桑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将其作为防治重点。要成立专业队和果桑管护领导小组,统一技术管理。入冬后要将桑园清园、翻挖,修枝,施肥。开春后,对桑园地统一铺地膜,从桑花期起,每周施一次药,直至花期结束。一般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和多菌灵800倍交替施用。在花期结束时加施一次乐果以防椹瘿蚊发生。果期,见有白果,及时摘除深埋。
3.5.1 要加大招引力度,做强龙头企业,壮大带动主体。按照“引进一批,扶持一批,做大做强一批”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果桑开发和利用的相关企业,在政策、资金、税收上优先扶持,让其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户发展果桑栽植。
3.5.2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长期有效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政府+农户”等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政府组织牵头,让企业和农户参与进来,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互动,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