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2012-08-15 00:48:40沈艾娥
关键词:历史名人名人文化产业

沈艾娥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圣君贤相、政治巨擘、明哲先驱、艺术大师、科学巨匠、军事奇才、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美女奇媛、墨客骚人……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加速本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纷纷打出了历史文化名人这张牌,历史名人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城市营销中的新宠,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争夺现象也屡见报道:李白故里之争、李自成生死地之争、大禹出生地之争、梁祝原发地之争、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屈原族别之争、杜康之争……甚至发生了“一个花木兰五地争抢”的局面。显然,聚焦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一、历史名人资源的特点

从历史名人所处的时代开始,与其相关的历代故事传说及遗踪胜地,直至今天相关的文化作品(如传记、戏剧、影视剧等),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又历时久远的文化景观。总体而言,历史名人资源主要具备如下特点:

(1)唯一性。“所谓历史名人,顾名思义,即在历史上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在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起过重大作用,并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的那类历史人物。”[1]名人文化是长期历史文化积累造就的,一个名人就是一座高山,每一处名人资源就是一座蕴藏着巨大文化财富的宝库,具有光照千秋的永久魅力。每一种历史名人资源,都记录和反映着名人生活的历程,承载着与其相应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再生的特点。

(2)传承性。尽管历史文化名人历时久远,但因其在所生活的时代体现出的卓越才智或丰功伟绩,往往被后来人视为民族的脊梁,以致于历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与岁月风霜的侵蚀磨砺,依然为世人代代传颂,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性。尽管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早已模糊,其身影也宛如一轮蒙胧的古月,似近似远地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的细枝末节,或许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所难以精确把握的,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许多依稀可见的线索,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段段精彩的历史,探寻一个个重大的事件。每一份历史名人资源都是一个由现实通向历史的窗口,一个纪念前贤传承文明的平台,一个衔接传统探寻历史的纽带,具有重要的传承性特点。

(3)民族性。民族性“是指特定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活动),和他民族的差别。”[2]历史文化名人作为一个民族历史的经纬,是这一民族某一时期最能体现其时代风貌的杰出代表,也是这一民族在某一时期历史特色的汇聚点,是这一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独具特色的代表人物,最能体现这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特征。如李白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代大诗人,是所处时代盛唐文化的卓越代表。在他身上和其作品中,最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文化的精髓——浪漫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创造精神和包容精神”[3]。历史名人已远去,但承载其精神的文化资源跨越了漫长的时空隧道,经受了岁月的淘汰洗礼,好比薪尽火传,民族性便从这些名人资源中得以绵延相传。

(4)地域性。历史名人资源是指与历史文化名人相关联的文化资源,如名人故里、名人故居、名人游历地、名人墓地等等,都有着很深的地域色彩。弗罗斯特说:“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每一个人在出生之时,便被烙上了深深的地域性印记,每一个人生活成长的地域环境对其性格禀赋的形成与塑造至关重要,性格禀赋又潜移默化地将其生活成长的地域特色内化在其精神气质之中,而这些地域特色又通过精神气质皴染于其精神作品中,因此,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中的精神性资源,如绘画、诗歌、小说等,也含藏着历史名人所处地域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传统。

(5)级差性。因历史名人生前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所产生影响力的大小有差异,历史名人有着层级差别。所谓名人级差,“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亦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与影响的大小制定的层级差别”[4]。历史名人一般可分为世界级、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和地县级。由于历史名人有层级差别,与其相关的文化资源也就具有相应的层级差别,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有层级区别。历史名人层级越高,其影响范围越大,在文化产业市场上的吸引力和辐射范围自然就越大,反之亦然。

二、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价值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发展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所具备的价值,正是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着力点。总体说来,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历史名人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文化价值通过市场的方式转化出来就是商业价值。同时,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又以文化整合的形式辅助政治,实现其政治价值。

1.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主要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这两种文化价值从人类的感性和理性出发,感性导向审美,理性导向认知。

(1)认知价值。“名人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发展者,是全人类的精英,他们在政治、文化、历史、科学、军事、经济等不同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深受世人的爱戴与敬仰。可以说,每一位名人都是一部精神大书,彰显着人类文明的光芒。”[5]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则是这样一部部“精神大书”的社会表征,它们犹如时代的多棱镜和历史的万花筒,在其所观照出的特定社会和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中,我们总可以观察到一幅幅社会生活的斑斓图景,可以体会到不同时代的风云起伏和沧桑变迁,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获得丰富的间接知识。

(2)审美价值。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仅就历史名人故居而言,有些曾是昔日的王府,如北京宋庆龄故居即为醇亲王府;有些属于宗教性建筑,如绍兴王羲之故居;有些则是传统的民间居所,往往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出极高的民族性和艺术性。正因为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出旖旎多姿的风情,洋溢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让人心生无限向往之情,于是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宾朋,所以历史名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兴旺之势。

2.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已成为一种优势资源,成为各地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于是,名人文化资源的争夺现象屡现不绝。“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各地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打得头破血流,几近白热化,说到底是因为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流行的当下,历史名人俨然就是‘财神爷’。”[6]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品牌价值。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曾说:“拥有市场将会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由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品牌价值用唐代刘禹锡的一句名言来形容最为贴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量事实表明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往往是因名人的品牌效应而声名大噪: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原本并不是风景名胜,其规模与名气皆不显赫,但先后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及崔颢的《黄鹤楼》而名闻遐迩,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杜甫成都草堂,原不过是一间破草房,但由于‘诗圣’杜甫的高知名度而千古流芳。”[7]

(2)整合价值。历史名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如今已成为遗踪古迹。这些分散的文化资源往往会因为同一个历史名人而整合在一起,经过产业的优化组合与集群化发展,从而产生规模效应。另外,历史名人自身所具备的品牌效应,也是招徕贤才聚集社会资源的一张王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有效开发,使历史名人资源更好地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3.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

中国文论历来重视对现实的观照,王充在《论衡》中即有“文为世用”,《诗·大序》中解释《诗经》中的国风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在政治方面的功用突出表现为“上对下”的教化功能和“下对上”的讽喻功能。

(1)教化价值。历史名人往往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象征,他们以其良好品质和卓越才能赢得世人赞誉。游览历史名人名胜,瞻仰历史名人故居,品读历史名人诗书言论,能让人追思缅怀,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毋庸讳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一旦历史名人被赋予了这种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往往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和借鉴了。”[8]

(2)讽喻价值。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具有“下对上”的讽喻功能。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怀古之作,便有着借“古人之酒杯,浇今人之块垒”的传统,即通过借古人的话题,表达对今天社会问题的批判。在这方面,根据历史名人资源拍摄的影视片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类影视片往往“借历史之酒杯,浇现实之块垒”,具有较为独立的思考,对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分析,渗透着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绝不仅仅是照搬式地反映和记录。

三、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我国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建国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体制的逐步改革以及意识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筚路蓝缕: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萌芽阶段(1949~1965)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名人资源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批名人故居被评级(国家、省、县级),并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保护。在196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18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名人故居、名人陵墓共计20个。如毛泽东故居在1929年曾遭到破坏,1950年着手修复,经多次修葺基本上恢复了原貌,每年接待着不少前来游览的国内外参观者。由于此前饱经战乱,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名人资源主要以修复保护为主,加上当时国民生活水平较低,对历史名人的社会关注度较少。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我国的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萌芽发展起来的。

2.满目疮痍: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停滞阶段(1966~1976)

这阶段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历史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出现了倒退甚至破坏的境况,名人文化产业更是停滞不前。十年浩劫期间,我国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一方面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涌向毛泽东故里,亚非拉国家的朋友也抱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毛泽东故居;另一方面,大量历史名人资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破四旧”运动开始,为数众多的历史名人资源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大批名胜古迹被捣毁(包括山东曲阜的孔庙、孔林),古籍字画被焚烧。

3.槁苏暍醒:我国历史名人产业的复苏阶段(1977~199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意识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历史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得以重新开始,名人文化产业开始复苏。在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2处,其中就有10处属于历史名人陵墓或故居;1988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三十多处与历史名人相关。历史名人资源得到了重视,但此阶段产业发展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旅游业为主,影视业方面开始有所涉及,如1980年浙江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鲁迅》,1986年的16集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等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一致的好评。

4.风雨兼程: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拓展阶段(1992~20世纪末)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我国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也得以大力发展。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了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历史名人陵墓、故居及纪念地就多达30多个。随着全国改革浪潮的推进,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完善,历史名人资源开始被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历史名人旅游业的发展较为兴旺。与此同时,整个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包括影视业、网络业、广告业等,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5.日新月异: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繁荣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务院先后于2001年、2006年公布了全国第五、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涉及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达110多处。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已成为广泛认同的文化定律,越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越受关注。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营销的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地理、文化等资源来宣传自己。由于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很难为他人所模仿和复制,于是发展历史名人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发展地方文化经济及进行城市营销的首选之举。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历史名人文化机构与政府、企业等共同合作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兴盛阶段。

四、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四大矛盾

历史名人文化产业是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进行工业化、商业化开发与整合的产业,由于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现阶段我国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四大矛盾:

其一,地区封锁与产业链扩张。历史名人往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资源分散,加上地区封锁现象严重,致使历史名人文化产业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并且严重阻碍了历史名人文化产业链条的扩张。“产业链是基于一个特定产业而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其中存在着大量的上、下游关系或是不同层面的参与方,以及相互价值的交换。”[9]产业链分为垂直和横向两种关系,其扩张方式则可从横向联体与纵向组缔两方面着手。而地区封锁不仅阻碍历史名人文化产业横向联体,也阻碍其纵向组缔。当前,历史名人文化产业链条短小,要想组成相互依赖的完整的产业链,完成对关联产品的纵深开发,从而形成创作、制造、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体系,必须打破地域封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名人的文化效应,把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其二,资源专业性与人才复合化。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专业性较强,其产业经营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在产业化运作方面,要想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成功地产业化,其经营者又必须精通市场规律和商业化运作。但是目前,历史名人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极其需要既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专业知识又懂市场运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其中,协调资源的专业性与人才的复合化是历史名人文化产业解决人才问题的关键所在。资源的专业性是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自身具备的特点,是发展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刚性要求;人才的复合化是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两者看似有扞格之处,实则相辅相成:资源的专业性与复合型人才在文化专业知识上的高要求其实一致。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可与邻近的高校联合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在专业性与复合化方面更容易相结合。

其三,历史性与现代化。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有着很强的历史性与传统性。但是,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要成功进入文化产业,必须从历史的殿堂走出来,与现代化的消费市场相结合,要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商品化,进入流通领域,一方面要尊重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要适应现代大众的趣味。若一味尊重历史,而忽略现代化市场的规律,终究难入大众法眼;若一味适应现代大众的趣味,而忽略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只会将历史名人文化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文化产业也不会有真正长久的生命力。历史名人文化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处理好历史性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打造历史名人文化精品,既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展现历史名人文化的魅力价值,又要以历史名人文化的现代表征走向当今世界。《印象·桂林》、《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印象”系列及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就是较好的例子。

其四,经济效益与文化生态。文化是多元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态性,受到各种复杂变量的影响。“文化生态是文化与环境、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其环境要素包括自然地理、生活方式、技术工具、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教育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等,其中每个环境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文化的变化。”[10]历史名人文化是表征我们的民族认同或民族文化的各种观念和形象,其生态对于我们建立和维持一个有共同文化和生命意义的世界关系重大。世代相传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具有历史稳定性,不断创造的历史名人文化产业体现出活态的流变性,而历史名人文化的生态则需要历史稳定性与活态流变性相统一。那么,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必须在历史的延续与传承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当前,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步消退流失,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也给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这对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健康、长远的发展非常不利。历史名人文化产业必须在遵循“不抛弃传统经典,不放弃与时俱进”的原则下,处理开发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和保护历史名人文化生态的关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科学决策,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加剧,各国之间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近年来,美国人利用中国的名人文化资源开发了《花木兰》;韩国人抢注了因屈原而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国端午节……在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我国在开发本土名人资源上意识不强,处于被动防御的局面,屡屡被其他国家抢占先机。一个民族不可对自己的历史失忆,尤其是对那些可以印证记忆的历史文化人物,应该永远铭记。钱穆先生就曾经强调一个国家对本国历史应怀有“温情与敬意”[11]。发展历史名人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挑战中的文化竞争,而且能进一步弘扬名人文化,让历史名人所具有的丰富价值通过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得以进一步地彰显和延伸,其实这也是对我国历史表现出的另一种“温情与敬意”。

[1]章采烈.论历史名人级差及其效应──中国名人名胜资源的旅游价值[J].旅游学刊,1994(4).

[2]王朝闻.旧话重提——民族性和民族化琐见[N].光明日报,1983-03-03(03).

[3]葛景春.李白诗歌与唐代文化精神[J].河南社会科学,1995(1).

[4]张耀武.屈原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与内涵挖掘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

[5]张怀武.甘肃省挖掘利用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06(3).

[6]韦 铀.名人广告亟待升级——“李白故里”之争引发的思考[J].新闻界,2009(5).

[7]肖 星.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

[8]陈家兴.历史名人的幽思(百家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1-03(10).

[9]熊 丹.产业链扩张与盈利模式创新[J].企业管理,2011(11).

[10]马建华.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方法[J].福建艺术,2011(5).

[11]钱 穆.国史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名人文化产业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舔名人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26
以史观人 以心通史
名人摔跤后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探索科学(2017年5期)2017-06-21 21:16:16
名人書系列
现代出版(2017年3期)2017-06-15 15:03:21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53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