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鲁南化肥厂 王广义
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研究
兖矿鲁南化肥厂 王广义
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目前化工机械所面临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化工机械对地球资源、能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生产绿色化工机械的设想,即在设计、制造、包装及回收利用等环节都选用绿色环保的方式,以实现化工机械与环境和谐发展。
绿色化工机械是指在其使用周期或工作周期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最小或无损害、无污染,并在此前提下,实现能源最大程度地优化和利用。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目的是促进机械、紧缺或狭窄环境的协调发展。化工机械绿色设计注重环境属性,重点研究了化工机械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可靠、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及科学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理念,四者关系密不可分,共同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其中可靠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条件,以人为本是产品设计的核心,绿色环保是产品设计的追求,科学创新保证产品设计的长足发展。只有四者协同并进,最终才能实现绿色化工机械的设计。
2.绿色技术。化工机械的实施需要绿色技术的参与,其中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化工机械的可回收收设计、废弃物再生及资源化处理、化工机械的易拆卸设计,化工机械的生命周期评价等。有了这些绿色技术的支持,才能保证其先进性与环境的最佳协调发展。如,在选取化工机械材料时,应将易降解的生物材料、天然材料,易回收和利用的材料、无法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废弃后对环境影响小的环保材料作为首选;面向化工机械回收的设计时,应减少化工机械对环境的影响,节省能源和资源是化工机械设计的根本目标;对化工机械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时,应包括对环保材料的选择、产品的可回收设计、拆卸设计、废弃物再生及其资源化处理等绿色设计内容,使化工机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实现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最佳统一。
绿色制造也称清洁生产,与绿色设计一起在化工机械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持续运用一体化、预防性(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战略。不仅能达到优化、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或最小污染的目的,还能向市场输送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机械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1.坚持“绿化”和“节省”。
(1)以“绿化”为标准。目前,我国十大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绿化”即在生态系中维护生态平衡。化工机械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化工机械从构思到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维修、回收,再循环,都必须以“绿化”为标准。
(2)以“节省”为目的。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经济行为,都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如果实现最优的配置,则就可以更好的长足发展。
2.先进制造方法。对化工机械制造来说,关键在于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掌握这“四化”,就能更好地完成资源与环境、生产效益与承载力最优的配置。
(1)数字化的核心是先进生产技术即完成工业化,实现信息化。
(2)自动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甚至延伸、强化人因身体局限所不能做到的劳动。
(3)集成化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现代的制造技术就是集成的技术,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的集成。集成,就是交叉,就是融合,就是“博采百家”。
(4)网络化是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交融。在网络化中,资源共享,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制造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循环理念主要以生产和回收为主,部件绿色包装和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绿色包装其实是一种包装理念,一种理想包装。上个世纪末,国际包装学术讨论会议确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的3R原则,即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根据3R原则,人们把绿色包装概括为:在保证包装功能的前提下,用料最少、废弃物最少,同时包装材料及制品是无毒、无害物质或元素;对生态环境、资源无影响;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包装废弃物应遵循易回收、易再利用和自行降解等原则。借用先进的循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废弃物进行严格的降解处理、高效回收及循环利用,以免对环境和经济造成破坏和压力。
一些化工机械企业处在盆地当中,空气流量小,再加上传统化工企业较多,治理污染难度非常大。政府部门应积极投入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制定相关法规,将环保工作纳入政府的业绩中进行考核,把环保指标分解到各级政府部门。不过,也有些政府部门缺乏环保意识、执法不严,对企业环境的评价走过场。不仅给社会带来危害,而且会形成“前污后继”、恶性循环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同时兼顾的思想,决不能靠牺牲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
综上,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化规模的推进,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坚持绿色化工机械,实现从绿色制造到绿色生产的转变,就能够实现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