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2-08-15 00:54石东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公办民办福建

石东龙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121)

福建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石东龙

(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121)

民办院校的规模和数量发展迅速,但是人才流失是制约民办院校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福建民办高校为例,简要介绍了民办院校现状及人才流失状况,从院方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最后对如何解决人才流失提出相应的对策。

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绩效管理

一、引言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必要补充,在很大程序上缓解了学生入学的压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从英精化转向大众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福建的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数量和规模发展十分迅速。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5月23日全国共有386所民办院校,其中福建省26所,是所占比例较大的省份。

质量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1]。在发展过程中,福建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模式逐步规范,师资力量不断强大,培养出了一批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由于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只把进入民办高校作为毕业后临时过渡的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充电”或是物色其它工作,为跳槽做准备。教师的频繁流动,使得民办学校在竞争中失去核心竞争力,不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教学的连续性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人才流失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人才流失问题,是民办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退休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呈现出了“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两极分化严重,缺乏中间骨干力量。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恰恰也是流动性最大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校和个人两方面。

(一)多数民办高校在人才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大缺陷,没有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制度,多数民办高校只重教学,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继续深造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评价没有切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犯了“拿来主义”的错误,使得青年教师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

(二)由于民办高校为个人或企业投资办学,其兼具了学校和企业双重性质,它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赢利性质。现在民办院校教师的工资由学校自主决定,工资多是由基本工资加课时补贴组成,而这基本工资和课时补贴远低于公办院校;而且多数学院规定了相当数量的基本工作量,使得教师每天忙于上课,生活压力较大。民办高校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大于公办院校,所获得的报酬却远低于公办院校同等层次的教师,所以民办高校的许多青年教师努力地考取公办高校,甚至是公办中职、公办中小学教师。

(三)许多福建民办高校,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激励制度,或者虽有激励制度,但激励强度不够或无法兑现,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部分教师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利于学院的发展,反过来也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进步,造成恶性循环。

(四)民办高校起步晚,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还很不完善,加之现在民办高校招生竞争越演越烈,民办高校的招生压力远远大于公办院校,生源却远不如公办院校。许多青年教师身在民校,却有一种不安定感,对学校发展持怀疑的态度。

三、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对策

教育学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迫在眉睫。针对上述提到的人才流失的几个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2]

民办高等学校介于企业领域与教育领域之间,具有其特殊性,它拥有自己的管理体制,所以应依托民办高校自己的管理特色,结合本校教职员工的特点,建立一套多样化、全面的、多层次的绩效管理机制。首先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因学科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应以普遍性为前提,综合考虑学科特色,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使其适合各专业的教学特色,避免在绩效标准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其次,绩效指标不能一味地追求量,而应遵循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原则,并将科研工作量加以量化。最后,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与学校主管领导评价相结合,避免一票否决。

(二)提高薪酬待遇

当前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大问题是缺乏一支稳定、业务能力强的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而薪酬待遇优势是吸引人才扎根民办院校的一大动力,所以民办院校完善公平合理的薪酬机制是刻不容缓的。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民办高校教师最低薪酬标准,民办高校自身也应制定出绝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合理的薪酬标准。当然,薪酬待遇还包括一些“无形资产”和“隐形资产”,如福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

(三)建立并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院方和教师本身都应充分认识到提高知识水平的必要性。对院方来说,应设置教师进修专项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攻读在职硕士、博士;为教师的发展创造平台,如建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在软硬件环境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采购能反映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图书文献、教师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等。克林顿曾说过“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所以对教师自身来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四)引导青年教师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民办院校中,由于缺乏骨干中间力量,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力。然而青年教师较少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交流会议,缺乏“传、帮、带”的引领人,一切全凭自己探索,因此,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青年教师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来激发自己职业发展的内部动机,或者通过加强对职业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将宏观目标落实为实际努力方向。院校管理者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尽量满足青年教师的生存、成长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尽量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3]

四、总结

民办院校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蓝领。而质量是民办院校的生存之本,优良的师资是民办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一旦丧失竞争力,公立高校一统天下,缺少竞争的压力,公办学校离市场就会越来越远。”[4]总之,民办院校要多方面着手,留住人才,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潘懋元.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1999(13/14):23.

[2]肖玉梅,马晓雪.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绩效管理模型初探[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6):111-122.

[3]何应林.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5):38-39.

[4]扬雄.再论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4,(2).

G64

A

2095-3763(2012)01-0114-02

2011-11-30

石东龙(1971-),男,福建泉州人,泉州华光摄影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及教学。

猜你喜欢
公办民办福建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福建医改新在哪?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