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瑾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 330006)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的全身及局部骨髂肌群突然发生的强制性或阵挛性不自主收缩,发作时多伴有意识障碍[1]。临床上将惊厥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典型热性惊厥及不典型热性惊厥4种,小儿大多数为典型热性惊厥。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典型热性惊厥患儿100例,现将救治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选择在本科住院治疗的典型热性惊厥患儿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2~8岁,平均5岁。其中体温<39℃ 30例,体温≥39~40℃ 32例,体温>40℃者38例;发热惊厥首次发作 69例,再发入院31例。病因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伴典型热性惊厥。临床表现为先发热后惊厥,惊厥多发生于发热开始后24 h内,呈全身性抽搐、双眼凝视、口唇发绀伴有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停止抽搐后很快清醒。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于床上,不可将患儿抱起,否则易引起脑部更加严重的缺血、缺氧,使惊厥难以纠正。同时,应立即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及咽喉部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就地抢救。
立即给氧,可以迅速地改善脑及全身组织供氧,吸氧时以低、中流量为宜。
协助医生针刺人中、合谷、少商等穴位止惊,根据医嘱迅速应用抗惊厥药物,如有静脉通路,最好静脉用药。对尚未建立静脉通路的患儿,须争分夺秒抢救,可先用安定0.3~0.5 mg·kg-1或年龄加1 mg估计剂量或鲁米那 5~10 mg·kg-1·次-1,肌内注射,建立静脉通路后再静脉给药。惊厥持续状态可采用鲁米那、非那根或水合氯醛灌肠。
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设专人护理,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抽搐停止后,患儿往往非常疲倦,应让其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保持环境的安静,减少刺激;有大小便失禁者予更换被服。
退热包括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水温33~35℃)及25%~35%酒精擦浴,部位为四肢、腹股沟及腋下;冷水毛巾敷头部,每5~10 min更换1次,也可选择小儿退热贴贴于头部,体温超过39.4℃及抽搐时间长者可在枕部放置冰袋,保护脑细胞;冷盐水灌肠也可起到降温作用,但应避免在抽搐时应用,防止刺激患儿加重抽搐。药物降温首选美林布洛芬口服,该药是儿科退热的一线药物,具有安全、患儿依从性好、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如体温难以消退,可遵医嘱采用已酰氨基酚或尼美舒利与布洛芬交替应用。但据观察,尼美舒利服用后患儿存在出汗过多的现象,体温迅速消退,须注意给患儿多喝水,必要时酌情补液,防止血容量不足。对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体温达38℃以上时给予口服退热药物,预防惊厥发作。
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瞳孔及意识变化,惊厥不止时应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对于有创伤的操作如静脉穿刺等,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协助医生积极查找病因,配合医生做好标本留取并及时送检。
高热惊厥的患儿,禁食含有脂肪等厚味的食品,应以素食流质为主。病情好转后,适当酌加富有营养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藕粉等。根据季节变化,夏季时给予西瓜汁、番茄汁,冬季可饮鲜橘水、苹果泥,痰多时给予白萝卜汁或荸荠汁。
100例患儿控制抽搐效果良好,≤5 min停止抽搐者81例,占81%;>5~≤9 min停止抽搐者18例,占18%;>9 min停止抽搐者1例,占1%。
小儿热性惊厥是在患儿突然发烧的最初24 h内,意外发生的一种全身性抽搐,情况危急,会让家长惊恐万分、措手不及,这是婴幼时期常见疾病,属于儿科常见的急症,需要紧急处理,否则长时间的惊厥发作可造成患儿脑部明显缺氧而形成脑损害,甚至致残、致死。
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惊厥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明显地控制惊厥的发生。护士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小儿惊厥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方法、药物剂量及用途,熟记抢救程序,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更好地配合医生工作,使抢救工作更加及时、安全、有效。
给患儿家长讲解惊厥发作的危害及基本知识,做好典型热性惊厥的预防,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简单正确的处理方法如穴位刺激、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并告知家长,对于发热惊厥患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发作的关键。家长须掌握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方法,家中应备有降温及镇静的药物,当出现发热时,应尽早服药,快速就医。家长因孩子突如其来的抽搐发作,往往会出现紧张、烦噪、暴怒等不良情绪,应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医护人员要耐心地给予家长安慰及同情,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要关心体贴患儿,反复热性惊厥的孩子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预防惊厥发作。
4.3.1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热性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6岁的小儿,首次发作可能在6个月~3岁,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惊厥多发生在热性疾病的初期,且多为平素体质不错的小儿,惊厥发作前后小儿情况良好。此外,热性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初期,体温急速上升期,体温短时间内骤升至38.5~40℃或更高。发热一般为病毒感染性疾病,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最根本的预防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按时预防接种,防病于未然。本研究中100例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伴典型热性惊厥的患儿。
4.3.2 重视高危儿
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抽搐病史的孩子,都是典型热性惊厥的高危患儿,这样的孩子一旦发热就有可能发生抽搐,家长应经常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出现发热及时降温,采取湿毛巾擦浴、降温贴外敷、室内通风降温、口服退热药物等措施,对有过典型热性惊厥发作史的孩子,一旦发热立即口服退热、镇静药物,以免发生抽搐。
4.3.3 家中常备退热、镇静药物
退热药物:泰诺、美林等糖浆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镇静药物:安定片、鲁米那片等。如发现孩子精神差、不愿吃饭,须及时测量体温,如体温过高,及时给予口服退热药物,同时口服安定片(1 mg·kg-1·d-1,分 3 次服用),连用 2~3 d,直至体温降至正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儿控制抽搐效果良好,81例(81%)在≤5 min停止抽搐,18例(18%)在>5~≤9 min停止抽搐,只有1例(1%)超过10 min停止抽搐。高热惊厥易复发,如多次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发展为复杂型[3],甚至演变为癫。故急性发热早期应控制体温持续上升,必要时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尤其是有惊厥史和癫病家族史的患儿,以免惊厥复发,减少癫发病率。
[1]赵道慧.51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6):651-652.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J].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
[3]蓝继毓.小儿惊厥[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