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布 《2011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首批选取了常用的29种中药材重点品种,对104个中药材产地、13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和6个中药材专业网站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收获面积、产量、产地价格、销售量、库存、销售价格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告》的发布改变了长期以来中药材流通缺乏权威统计信息的状况,对于保持中药材价格基本稳定,有效引导产销,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商务部将根据此项工作的进展,逐步增加统计品种,扩大市场覆盖面,使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能全面反映中药材流通动态。
2011年中药材部分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给出了以下两条重要信息。
(一)中药材重点品种和流通分析数据来源: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的统计品种分阶段逐步开展。首批统计分析的29种中药材是:人参、三七、川芎、大黄、山药、山茱萸、水飞蓟、太子参、元胡、丹参、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黄、当归、麦冬、连翘、牡丹皮、附子、金银花、茯苓、厚朴、枸杞、党参、黄连、黄芩、黄芪、鹿茸。今后将根据此项工作进展情况,逐步增加统计分析品种,使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能够尽量反映全行业情况。
本次统计的菌类药材为茯苓,属于使用广泛、应用量大的菌类药材。据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统计,2011年我国茯苓种植面积约有48300亩,产量约有2万吨,产地平均参考价格约14.5元/千克。
(二)2011年29种重点中药材种植和产地价格情况:29种中药材2011年的种植面积、收获面积、产量、产地气候情况,将作为基础数据,可用于与以后年份中药材种植情况变化进行对比,发布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减,提前做出产业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