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

2012-08-15 00:46邱永文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参政党党派教研室

邱永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

邱永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与参政党自身建设密切相关,一直是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适应当前参政党建设现实的需要。随着新一代参政党成员的成长,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政党建设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参政党系列课程一直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特色和重点课程。代表着中央社院的特色和品牌。中央社院设有全国社院系统唯一的参政党建设教研室。但是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的教授一直存在较大的难度,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中很难一成不变的维持下去。为此,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参政党建设研究室积极研究和探索教学改革新思路,不断开拓创新,大胆尝试互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参政党建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党外干部培训力度的加大,中央社院党外干部培训教学任务也日渐繁重。参政党建设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其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面临着改革的迫切要求,甚至到了非改不可的局面。综合起来,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的教学存在这样一些困难:

第一,参政党建设相关理论研究尚未系统和深入。与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相比,甚至与我国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理论相比,参政党建设及其相关理论明显处于起步和初创阶段。许多理论研究远远不能适应参政党建设的现实需要。2000年前后,才有中国第一部关于参政党建设的理论专著。以后陆续有关于参政党及其性质、职能等方面理论研究的相关著作,其内容多为政策的阐释,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而涉及参政党的性质、地位、职能、政治优势和参政党的思想、组织和机关建设等问题,大部分内容尚未深入研究,许多问题难以说清楚。比如参政党的代表性问题,尽管学界也有些研究,但现有的研究成果远没有获得学界广泛的认同和一致的认可。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难以在理论方面给予解释,比如参政党组织发展成员5%的比例限制问题,现有的解释更多的是政策的解释,而不是理论方面的阐释,很难让学员信服和接受。

第二,参政党建设的实践层面各地具体做法很不统一,缺乏规范。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总的来看是中央层面做的最好,省级地方组织做的较好,地市和基础组织则难以整齐划一。特别是部分地市的基层统战部门负责人,在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政策的理解、把握和执行方面,参杂太多的个人因素在其中,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政策理解和执行过于片面,一定程度上引起党派成员的误解和不满,造成了理论政策与现实的严重脱节甚至是冲突,使党派成员对于我国的参政党相关理论政策产生误解和消极心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授课带来困难。

第三,新一代党派成员具有自身的特点。当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班的学员,开始陆续出现以60后为主体,甚至包括70后的这样一个年龄阶段。这是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发展、后继有人的表现。但是,新一代的党派成员与老一辈相比更具独立意识和强烈的自我、自尊和表现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社院教师教条式的照本宣科和一成不变的传统讲授模式。特别是与其自身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参政党建设的系列课程,当遇到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时,他们会大胆的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做明确的解答。而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在教学上有很多内容属于政策的宣讲与解读,不少实践问题在理论层面还很难给出让人信服的回应。这种情况下,以往一成不变的自说自话的授课效果肯定是难如人意了。

第四,学员因素和教师因素。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教授时存在学员对授课内容的认知有差异。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层级,有党派中央、有省级组织、地市级组织和基层组织;个人党派身份也有差异,有的是普通的党派成员,有的是党派组织领导人,有的是党派工作的专职负责人,有的则是某个机构和行业的专家或行政领导,即所谓实职干部。他们对党派工作和相关政策理论的认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从授课教师看,中央社院参政党建设教研室老师囿于自身的条件,不可能对每个省市地方党派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到一览无遗,了如指掌。对于一些党派一些地方一些新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无法有效的迅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参政党建设相关课程的授课效果和学员评价。

二、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准备和设计

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就是既要圆满完成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任务,又要得到学员的认可和认同,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统战理论教研部领导支持下,参政党建设教研室教师积极准备,大胆尝试,开启了教学改革实践之路。

第一是了解情况。为了解培训班学员真正需要什么,有什么理论和现实的问题与困惑,需要哪方面的理论指导和解答,参政党建设研究室全体教师自始至终全部参与了统战理论研究部授课阶段的全部小组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切身感受学员的需要和困惑。另外,还事先结合课程设定的范围,向学员征询感兴趣或者需要做出理论解答的问题。

第二是讨论如何达到教学目的。参政党建设研究室确定好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教研室基本确定了教师讲授和学员讨论发言并重的两个基本环节。

第三是设计教学的具体环节。经过反复协商讨论,参政党建设教研室最终设计了整个的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的具体教学环节。即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分散在每个组参与学员的讨论。具体的授课过程分三个部分:首先,上课伊始授课教师把整个课堂的教学程序明示学员,让他们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做60分钟左右的讲授,把教学任务的理论部分和相关政策方针概述清楚;其次,教师围绕授课内容和学员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设计一个或者两个核心问题,以供学员分组讨论,讨论完后,每组学员推选出一名发言人,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发言,发言完毕,本组学员可以稍加补充,这个过程大约需要90分钟;最后,授课教师对学员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然后再做授课内容的补充和总结,大约需要30分钟。

三、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思考

参政党建设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从最初“参政党的制度建设”专题尝试探索互动式教学改革,到现在在26期培训班授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经历了2年之久。其中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与思考:

第一,教师要主导把握教学进程,讲授时间不能太短。互动式教学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但是教师在其中要起到主导作用。授课伊始教师要把课堂的教学过程讲述清楚,让学员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对讲授的课程内容做一个宏观的概述,或者把参政党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整体进程、相关理论政策阐述清楚,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和把握讨论内容不至偏题、离题的作用,这对于不太熟悉相关理论政策的学员也是一个较好的学习过程。

第二,设计的讨论题目要紧扣授课内容,不能太宏观抽象,也不可太微观具体。题目出的太抽象,太宏观,不易使学员讨论内容集中深入,容易出现跑题离题等现象;题目太微观则束缚了学员的眼界和思维,不利于学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参政党制度建设”一课最初采用互动式教学改革的一个经验或者教训就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学员发言时偏题、跑题、离题的现象较多,教师不易主导和把握教学进程。

第三,分组讨论,学员发言的形式值得提倡。

以60后为主体的学员思想开放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我们针对这一特点,采用有效的讨论发言形式,各组之间准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在第一节“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学员刚刚了解教学组织活动的基本程序,发言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到第二节“参政党的组织建设”授课时,学员发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大增加,到第三节“参政党的制度建设”阶段的发言,每组代表学员的发言稍加整理就可以变成一篇较为规范的结业论文。课后了解到,学员事先已经根据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认真准备了相关的发言材料,即提前预习了授课内容。这种教学效果出乎教师的意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次教学改革的成功。

第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员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参政党建设的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发现,学员大都来自参政党各级组织,对其中的许多实际情况都有较多的接触、了解和认知。这样的一种发挥学员主动积极性的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展现他们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强烈意识,又增加了他们各自交流工作经验的渠道,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G420

A

1671-2803(2012)04-0072-03

2012-05-07

邱永文(1973—),男,山东莱州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参政党教研室副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水 木

猜你喜欢
参政党党派教研室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党派我来的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
三大特别政党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