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林
(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果树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为广泛的从业人数和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以及对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滦平县现有果树面积1.38万hm2,其中鲜果0.78万hm2,干果0.6万hm2。由于思想观念、病虫害、更新换代树种选择、市场定位等多种因素,果树产业近10a来徘徊不前、发展缓慢,果品产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导致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滦平县的果树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
滦平县农村经济还相对落后,果树生产主要以独家独户分散式、粗放式经营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更谈不上集约化经营;再加上从业者年龄偏大、素质低,难以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果树生产,使果品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形成竞争优势,致使果农对发展果树产业积极性不高。
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生产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土地分割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致使果品在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力;水利配套不完善,致使果品产量低而且不稳、质量差;道路通车率低,致使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果品损坏率高;管理粗放,管理技术缺乏,致使果品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交通、信息、意识等条件的制约,使农村劳动者思想上保持传统的果树经营理念,分户独立经营,靠天吃饭,致使果树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化,专业性的公司和造林大户几乎寥寥无几。这种状况不仅生产浪费大、成本高,而且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严重阻碍,也难以有效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生产技术和意识落后,使果树产业效益得不到保证,往往造成发展上的虎头蛇尾,对滦平的果树产业结构调整造成消极影响。
果树产业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据估算,新建1hm2优质果园需1.5万元以上投资,加之水、电、路相关设施配套也需要大量资金,对于农户来说,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果园,负担是相当沉重的。加之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林果产业发展资金只占专项资金的3.07%,造成了滦平县果树发展滞后,使引种、示范、培训、推广等基础性工作无法进行。
果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林业局专门从事果树生产的人员少,乡镇林业工作者工作繁琐,且部分为外行,无法对从事果树生产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政府领导对果树发展不重视,直接导致果树发展项目得不到专项资金支持,财力物力达不到,使得果树产业难以有较大发展。
果农生产的果品主要以自销和小商贩收购为主,没有固定销售市场和加工厂,即使是丰收年,果农的经济效益也不高,不能解决产地果品的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水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在滦平果品龙头企业、成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和林果产业协会很少,不能形成产供销一体化。
要想改变果树产业现有状况,滦平县不仅把果树面积增加作为果树发展的重点,还应把提高果品质量、增产增收作为果树发展的重点。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果树产业发展,提高果农发展果业的积极性。
滦平县应以初具规模的板栗、梨为主要发展对象,建立以马营子乡为中心的长城沿线板栗产业基地;以西沟乡为中心的梨产业基地;以京承旅游公路及县城周边为中心的杂果旅游观光采摘基地。通过新建规模化示范园,改造老化、低产的老果园,对粗放管理的果园采取科学化管理等方式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果树基地,转变生产观念,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带动果农发展果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合作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标准化的果树发展模式。
滦平县政府应拨专款成立果树产业协会,成立专业化果树技术组织指导果农生产,对果农进行专业化培训;对规模化的造林大户进行苗木补贴,配备水利设施,修建和拓宽道路,提高机械化程度,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参观学习、培训等方式转变果农经营意识。
滦平县政府应把果树产业发展纳入到干部考核制度,与各级政府签订责任状;在发展扶持、税费优惠、土地使用权、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技术服务推广等方面制定出台有利于果树产业发展的政策。
滦平县政府应利用国家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果树产业、提高果品质量、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对果树产业发展给予扶持;实行政府补贴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果品市场、保鲜库和果品商品化处理设备;政府采取税收优惠和政府扶持的方式鼓励本地企业进行果品深加工,积极引进外地企业或与外地企业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确保果品有销路。
要想改变滦平县果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除要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外,还应转变生产观念,由独家独户经营向联户经营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分散式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逐步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果品质量与产后处理等方面逐步与市场接轨,通过建立示范化果树产业基地带动滦平县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