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伟伟 陈文 王湘君 朱美玲 林芳松
(1、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2、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并非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化学教学而言,新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适应这个社会。受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和教师还停留在压迫式批判式的教育理念中,无形中影响或制约了某些学生的正常发展,导致了化学教学中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化学教学中“后进生”实施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体现,一种教育思想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赏识的过程满足了“后进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影响,这与提倡的生命教育具有相通之处[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赏识教育的研究蔚然成风,但比较系统地专门针对化学教学中赏识教育与“后进生”的研究笔者还没查阅到,赏识教育的研究对更好地推动化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运用赏识教育方法,帮助“后进生”排除思想、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扬长避短,培养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能力,在人生道路上塑好自我。教师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后进生”的潜能,善于发现他们的特点、长处和进步,尊重他们的意见,着眼于培养他们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变化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特别是所谓的“后进生”。因此,正向的表扬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形成肯定的自我意识,这种肯定就是自信的基础,这对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赏识教育能培养“后进生”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乃至学校教育的进行;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塑造学生的独特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2]。
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设计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了解学生、教师对赏识教育和“后进生”的认识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研究主要以海南省五指山市和万宁市两个地方的 4所中学(万宁中学、万宁第二中学、琼州学院附属中学、五指山市农垦中学)进行调查和访谈,共分为学生问卷(20道选择题)和教师问卷(9道单选题和8道多选题)两份。共发放学生问卷240份,收回236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对4所中学的22位化学老师进行了问卷发放。问卷全部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做任何提示,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独立性。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一个过程,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做学生的朋友,才能有效改善自己的工作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喜欢的化学教师,要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师不仅要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讲究教育的艺术,更要在心灵上与学生接近,善于和学生沟通。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种授受关系了,而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老师方面应该做到负责、赏识学生,与专业水平的高低关系不大。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关键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听你的课,如果学生很愿意上化学课,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问卷调查中有 77.23%的学生认为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利于化学学习。
3.3.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教师对赏识教育理念还是比较理解与赞同的,他们认为赏识教育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比较适合的。在对教师进行Ⅰ对赏识教育了解程度,Ⅱ对赏识教育的态度,Ⅲ赏识教育适合人群,Ⅳ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最难教的学生,Ⅴ什么方式教育学生最有效,发现:65%教师认为对赏识教育比较了解,没有听说过的基本没有;49%的教师对赏识教育是比较赞同,不太赞同的比例也达到了28%;58%的教师认为赏识教育最适合“后进生”,40%认为适合中等生; 42%老师认为最难教的是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24%老师认为聪明但不专心学习的学生;而对什么方式教育学生最有效,53%老师认为是鼓励表扬,26%的老师认为适度的惩罚警告也可以达到目的。听惯了老师批评、训斥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公开的表扬,心情会十分激动,激发出一种向上的动力。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普遍的心理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理解,而老师也认识到赏识的重要性。对化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对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现在赏识教育理念的普及程度不够,部分化学教师也出现了不讲原则,图一时之快,求一时之效的赏识,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会赏识是化学教师工作的艺术,最有价值的赏识应该发自内心。由此可见,赏识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则和一定的方法[3]。
4.1.1 客观性原则
每个“后进生”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和赏识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信心,体验成功。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避免赏识的盲目性,要赏识的恰当,不能盲目夸大也不能无视,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正确运用赏识,才能使被赏识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赏识点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赏识只会导致学生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赏识教育的初衷。
4.1.2 差异性原则
每个“后进生”都有自身个性特点,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适当的评价和赏识,可建立师生之间的正向交流。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发掘“后进生”的长处优点,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激发其潜能。
4.1.3 合理性原则
赏识要合理,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对于“后进生”,因其基础较差,坏习惯较多,如果想在赏识中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教师应坚信: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观点和方法。当前,大多数老师都前所未有地重视赏识教育,他们看到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赏识后,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增强了,往往忽略了隐藏在其背后的令人担忧的一面:过度的常识也会使孩子变得自负和脆弱。人的成长是需要很多东西的调合,既要有顺境中的发展,也要有逆境中的磨练。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真正解决困难,就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
4.2.1 肯定“后进生”的成功点
实践证明,学生个性素质差异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后进生”并非各方面都差,总会有成功的地方,非智力型“后进生”是好表现的,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期待着家长与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只要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并注意抓住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及时加以引导、表扬、鼓励,就可以使他们扬长避短,从而促进学风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这需要化学教师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要注重发现“后进生”的特长,寻找其成功点,并且创造条件展其能显其才,让其享受成功的快乐[4]。
4.2.2 用鼓励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学科“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上的问题心中无数,难判正误,因而不敢尝试解决,渐渐出现了懒惰情绪。为了唤起“后进生”的勤奋之心,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广泛发言,并有意识地让部分“后进生”作答,引导他们做实验,不管答得怎样,做得怎样,先找出其独特之处,给予肯定,然后沿着其思路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能尊重其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他们尝试到成功的甜头,增强不断进取的信心;还能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思路与正确思路作对比,自觉修正思维的错误。
4.2.3 用尊重唤醒“后进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尊重最能唤醒自我完善的意识,尊重最能增长人的乐观情绪和信心。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对学生充要从尊重出发,本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用鼓励的言语,并且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每位“后进生”发现自身长处,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激发自信,有效地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环境[5]。自尊心理是一种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学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这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有更好的成长。
4.2.4 适当批评,帮助“后进生”健康成长
赏识不等于表扬;表扬和批评是教育的左右手,缺一不可,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是屏弃哪一方面都不可取。在学生犯错时也切不可一味纵容。适当的批评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的弱点,当然不能赏识,否则赏识便失去了它的原则性。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的大忌。赏识的前提是要教师客观地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同样,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6]。赏识教育并不等同于不能批评。
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本质就是爱学生,要求老师以人为本,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师能从各方面认识学生的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培养,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张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它能极大的培养化学学科“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其潜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更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予以表扬和激励。当他们的努力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他们就会内心孤独,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教师要更好的赏识学生,首先自身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调整传统的教育心态,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其次,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再次,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还要注意赏识的原则和方法。尽管目前中国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赏识教育。但通过对教师素质的不断地提高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赏识教育对化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一定会普及到各个学校中去。
[1]张弛.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境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5-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符艳.浅谈赏识教育的实施[J].教育园地,2008(53).
[4]左代琼.赏识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09.
[5]孙伟.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J].教育艺术在线,2010-7:51.
[6]周叶.浅谈用赏识教育来转化差生[EB/OL].http://www.lyszxx.com/ktyj/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3,2010-12-15/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