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新中国成立以前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用电量也相对较少,城市居民、产房火灾发生率也就比较低。这一阶段的森林及农村火灾频发,国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1988年的石棉县海子山、1988年的大兴安林的森林火灾。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急速增加,能源消耗率、城市化节奏加速等。这一切的急速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消防问题频发,直击国人痛处。1991~2012年,这21年期间,我国的火灾次数和火灾损失分别增长了5.6倍和2.8倍。在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相对比较低,但带来了国人无情的伤痛,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大火,这是一起恶劣的人为纵火,火灾总共造成了325人死亡,132人受伤的惨剧,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37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同时这一时期的火灾频发的原因主要是重大电气火灾事故,例如2004年河北省邯郸市火灾、2000年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2003武汉汉正街火灾、2004年浙江象山火灾等,这些火灾都是因为电气设备老化,引发特大火灾,带走了几百条人民及上千万的经济损失。
据权威部门统计,从2009~2011年的统计数据所显示出,中国的火灾死亡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火灾发生数量多,这两年来共造成火灾死亡平均值为3600人,比较提出的问题是城市老城区是火灾多发地段,由于这一地区线路老化、电线铺设不合理,极易发生火灾,同时这一地区的居民密度大,老年人集中居住,一旦发生火灾,对于疏散人群就比较难,死亡率就比较高。这些火灾死亡的实例,已经告诉我们火灾是一场不可逃避的战场,为挽救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仅要加强消防安全领域的措施,更多的是加强多部门的协力合作,解决这一课题。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消防安全需求及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梳理消防器材的发展历程,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这一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明了自动洒水灭火系统以及随后的控制燃烧系统,从 20世纪中后期开始,消防技术开始关注高层楼房的消防,一些新材料的应用,例如液体、固体泡沫的消防器械开始广泛的应用,对预防火灾以及救火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消防技术从一片空白到全方位、多类型的繁荣发展局面。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先进的消防科学技术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我国的消防科学技术开始全信息化,已经赶超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消防科学技术经历了从单独学科的研究到多学科的联合研究、从国内闭门造车到加强国际间合作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设施及生产产品。现今我国消防科学技术在应用到火灾调查、训练演习、灭火救援、产品检测以及消防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比较多的应用显著增强了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消防科学技术俨然是消防事业发展中的最有力的支撑及强大的发展动力。
经过这60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一个以公安部管理的4个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的消防科研院单位和大型的消防企业以及相关的教育单位,同时培训了大量的消防人才。
在消防器材上,比较先进的是纳米Mg—A1一LDHs为阻燃剂、APP为协效阻燃剂,同时采取混炼技术的制备了阻燃性聚苯乙烯/Mg—A1型LDHs系列纳米复合材料,以及SCB超薄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等。在调查火灾原因技术上,也充分应用了前沿性的物理知识,例如火灾动力学理论。
对于森林消防,我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障碍,它所面对的局势更加复杂,人员配置上更加多,也要许多的技术支持,现今,国家森林局已经将国内仅有的两架、全球最大的森林消防直升机派到云南、四川这些森林面积大、易干旱的地区。对于消防来言,对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居民的消防意识,对此,应当从全国小学生开始进行全范围的科学普及工作,增强居民的消防意识。
[1]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A];200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83--84
[2]叶宏烈,傅学成,胡英年,傅玉祥,赵大林,薛岗,李晋,秘义行,冯松,黄其文. 车用乙醇汽油火灾危险性评估及对策[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01),19(08):189--191
[3]Stephen MOlenick,Doug las J Carpenter.A n updated in terna-tiona l survey of computer models for fire and smoke. SFPEJ 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 ing .2009,14(12):145--147
[4]Fan W C,Huo R,Y ao B,W K Chow.A brief review on active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ystem s in China. J.App lied Fire Science . 2010,17(0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