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元化学生评价在机电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 00:48:29谢玉琴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主体评价过程

谢玉琴

(仪征技师学院,江苏 仪征 211400)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导向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2.激励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能让教师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和弱点,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3.决策和鉴定功能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二、机电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成功运用于教学中,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使评价日益显出其突出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总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

1.课堂评价语言贫乏,我们在课堂上所听到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贫乏,使课堂教学失去了魅力。

2.课堂教学中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兴趣全无,且没有针对性。评价对学生而言失去了魅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缺乏可持续性。教师忽略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的个体成长全过程。

4.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单一。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即使偶尔也有学生参与,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其实,新课改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总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方式更多的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

三、新型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多元评价,即多元化主体评价,多维化内容评价,多样化手段评价。

(一)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片面的状况,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对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多主体参与评价过程不仅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而且促进了被评价者的积极反思和改进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师生、同伴的亲密的互动。

(二)注意尊重个体差异,突出评价内容多维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多维的视角评价学生的表现。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课堂教学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要全面衡量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等方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践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

实验注重运用新的评价方法,突出课堂讨论,客观、真实地收集起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资料。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不同,在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是指由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2.“时动分析法”式评价

“时动分析法”借鉴美国工程心理学家蒙代尔的时间与动作分析理论,通过对课堂实录进行划分、取样、定标、赋分和分析评价,形成两方面的操作意图和实效。其目的在于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体系,以改变以往靠主观回忆的经验感觉型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分析与评价的客观准确性,同时加速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替代性评价

传统学生评价中采用的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而非应用能力,因此替代性评价就成为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四)注重评价持续性,实行发展性评价方式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评价观的发展趋势。关注人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③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主动性、自身感悟与体验、关注学生与人合作交往、信息技术等社会化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排除其检查、选拔和甄别的作用,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于反馈调节、激励、反思、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主体评价过程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