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高中学生在高中的学习阶段是在老师、同学、家长的不断的监督和鼓励下完成的[1]。然而,当其走进大学的课堂才发现,大学并不像原有的教学模式似的,有老师的监督,家长的鼓励,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2]。在大学进行学习,很多学生都难以产生足够的动力进行大学知识的学习。高中的时候,在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鼓励下,学生努力奋斗,考进了大学。而在大学,终于感觉可以休息了,不用像以前那么努力了,大学的时间又是可以自由安排的,学生的爱玩的天性在大学生活中逐步的表露出来,淹没了学习的初衷。另外,还有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原有的中学教学模式和大学的教学模式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中学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努力,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是很大的[3]。在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大学需要学习的科目多,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更注重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更需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步入大学的课堂以后,学生需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模式,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才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大学生活和原有的中学生活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在中学阶段,学生受到的是多个方面的呵护,有来自家长的呵护,有来自老师的呵护,还有同学朋友的帮助。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照顾意识是很少的,当走进大学生活,来到新的环境,难以适应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一个新的地方进行学习和生活,从原来的被人照顾的生活转变到现在的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还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心理方面不适应,生活方面也很难适应。尤其是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更是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自己买饭,自己洗衣服,自己去主动学习,等等,很多人都是难以适应的。等到了假期的时候,更是由于别的离家近的同学回家而宿舍中只剩下自己感到孤独,感到孤单。另外,大学生活习惯是和中学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在饮食方面,语言方面,社会习俗方面,环境气候方面等等,均有着很大的区别。有的同学动作慢,爱磨蹭,晚上睡觉晚,而有的同学动作快,晚上睡觉早,还有的同学睡觉比较轻,一有动静就难以入睡。各个方面的情况都需要得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法,使得集体生活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很自由的,有时候一天才会有两节课,而中学生活却是连周六周日都是被占用的,面对那么多的自由的时间,很多人就会变得碌碌无为,不知所措。浪费时间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学生难以适应自己管理时间的习惯。
大学生活是一个独立成长的过程,在大学,要适应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朋友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而且大学人员复杂,人际关系也变的很微妙。大学生活,要学会处理新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很多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因此,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难免带着一种防备之心,对周围的人产生很大的不信任,使得人际关系更难发展。有的学生则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很神秘的,而且都是很有本事的,因此而使得自己产生自卑等心理,不愿意和人交往,使得人际关系闭塞[4]。还有的学生在走进大学生活后面对感情问题,严重影响学业和自己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人们对于大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当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以后,也间接的肯定了学生的能力。然而,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学生更好的继续未来的学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大一新生常见问题的预防手段,首先,要重视对于新生入学时候的教育工作[5]。新生在走进大学课堂的时候,要通过入学教学,来使得学生了解未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高校辅导员在进行辅导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哦对大学的生活特点进行介绍,对于学校生活、学校纪律等进行介绍。另外,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对于即将开始的学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指导学生克服寂寞无聊的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生活。其次,要让大一新生有一个客观评价自己并且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大一新生在走进大学的时候,都是在家长和朋友的期望下开始的。大一学生要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能够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被打倒。作为辅导老师,要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要适应环境中有比自己强的人,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6]。让大一新生正确的认识大学环境。第三,要让学生有提高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准备,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事情的时候,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合理解决。
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大一新生在刚刚步入大学环境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活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很有益的。本文对大一新生在走进大学生活的时候所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预防手段进行总结。相信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大一新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措施,大学生活也会发展的更好。
[1]马燕. 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7):15-16.
[2]王娟. 高校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5):25-26.
[3]周翠敏. 新形势下大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 青年文学家,2012,(0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