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2012-08-15 00:48郑州大学财务处秦培灵
河南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贷款财务

郑州大学 财务处 秦培灵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丰富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可以有效防范高校发生财务危机,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许多高校财务危机频发,债务沉重、盲目投资、内部财务人员贪污等现象屡禁不止,这说明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有效管理新时期新环境下的财务风险,不断发生的财务危机正是对高校管理层的警示。因此,要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就要适应新环境,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1.筹资风险。高校不断扩张、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需要巨额资金支撑新校区的扩建、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购置,优秀人才及海外师资的引进,等等,筹资问题已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大幅度提高学费标准的情况下,高校常常利用银行贷款、土地置换、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方法筹集资金。其中,银行贷款能够获取数额可观的资金,已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虽然高校通过贷款获取大量资金,但债务规模往往过大,财务风险控制不足。如果不能根据高校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借贷,一方面,不会带来办学效益,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贷款需要按期偿付巨额本息,而不合理的资金运作会导致高校的现金不足,进一步加大高校的债务负担,形成偿债风险。并且,对高校长期发展来说,负债规模不断增大,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财务风险日益增大,降低了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不利于高校日后筹资,影响高校的再发展。

2.投资风险。这里的投资既包括学校自身建设的投资,也包括对外投资。在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自身建设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对高校学生培养的质量、教育教学评估都有硬性的规定,一些高校为了满足这些规定,未对教学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进行科学论证,盲目扩建,导致资金运用不当、使用效率极低。同时,基建工程、采购活动、维修工程等大规模扩张活动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发生支付风险,办学条件瓶颈变为资金瓶颈,给高校财务带来了很大风险。

在对外投资上,《高校财务制度》规定:“为确保高校闲置资产得以保值增值,高校可以将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向校办产业或其他单位投资。”这一规定,一方面使高校可利用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由于管理层故意决策失误导致高校遭受经济损失。现实中,不乏有些高校在未经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对校办产业和其他项目进行投资,这些投资带来的收益不稳定,而且非正常运转的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决策失误、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高校资源的巨大损失。此外,有的高校甚至违反规定将办学资金投入证券市场等高风险投资领域,未来收益极不确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3.内部控制风险。目前,高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不完善,财务工作中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而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管理控制职能,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违规收费现象严重,收支不实,票据管理不规范,内部审计不力。此外,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漏洞,在学校基础建设、校办产业、后勤,甚至学生入学等方面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如私设“小金库”、贪污、挪用、收受商业贿赂等,特别是基建、图书馆采购、设备采购等管理部门,这类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一些财务人员管理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不善于突破、创新,这都不利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高校层面。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资金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财务风险日益凸显,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及时预警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要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为学校管理者提供预警信号,预警潜在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通过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分析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等重要指标,把握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的财务情况,确定潜在的风险。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对学校自身的正常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对债权人的保护的一种体现,而且能提高高校再筹资能力,为高校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2)加强预算控制。一是财务人员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做到事前客观预测并分析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高校发展规划,制定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可采用零基预算法,对各项支出分清轻重缓急,不受以往支出规模的影响,以零为起点,在考虑未来发展资金需求后合理确定支出金额,从而控制随意性开支,保证预算的有效性。二是财务公开。高校要切实履行财务公开的要求,增强信息透明度,维护高校自身的公信力。

(3)健全内部控制。一是环境控制。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环境建设:一方面,管理层要有整体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合理论证项目决策;另一方面,要完善组织结构,使权力和责任相对应。二是风险评估。高校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为防止出现财务危机,应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灵活运用筹资工具,均衡负债,形成适当的资金结构,规避财务风险。三是控制活动。评估财务风险后,应采取应对方案。风险的控制对策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管理层在制定风险对策时,应考虑风险对策的潜在影响、风险对策的成本和收益以及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机遇等。四是信息与沟通。要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不仅要加强横向沟通,即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还要加强纵向沟通,即上下级之间、单位与主管部门的沟通。通过加强沟通,及时发现、解决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五是监督。高校应建立由财务、审计、资产、后勤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高校内部的风险管理机构,确定本校的风险偏好特征和风险容量,负责辨识、评估和处置学校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2.政府层面。

(1)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我国教育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加大投入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采取扩大发行教育国债的方法,增加教育经费来源,从而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为高校发展注入更多资金。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高校贷款审批和约束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高校贷款审批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查高校基建项目资金,不予审批超标准、超预算的建设项目。其次,构建贷款约束机制。不经过政府审批擅自新增贷款的高校,应及时警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惩罚,如减少划拨给高校的发展专项资金等。政府对于高校贷款行为强有力的监管,有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3.社会层面。

(1)银行应严格控制高校借贷。首先,银行应意识到向高校贷款也存在金融风险,不能无限制大规模放款,否则会导致自身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银行应确定高校经费存在的缺口大小,它是高校经费需求额与经费拨款额同各种方式筹集到的不需要偿还资金额之间的差额。再次,银行要严格审核高校的贷款计划,确定适当的贷款规模,在充分考虑高校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后决定是否贷款及贷款多少。最后,银行要对贷款的使用去向实行动态追踪监测,掌握高校专项贷款资金的用途,对于高校不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资金的情形,应给予警示,若仍不改正,银行应停止对其放贷,防止自身发生信用危机。

(2)保险机构应积极参与。如今,学校事故经常发生,校园意外事故发生后,学生家长往往会就医疗费用向学校索取赔偿,并常常因此引发法律纠纷,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加大了高校的管理风险。2006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等就学生安全与教育保险、保险教育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保险机构要趁此抓住机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高校安全风险管理,结合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保险机制,将保险服务和高校安全管理服务结合在一起,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保障,也便于降低、转移学校风险,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存在于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甚至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支持,只有各方综合控制,才能增强高校风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高校风险攸关者参与其中,以有效地缓解高校财务风险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贷款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迎来境外贷款业务机遇期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水利财务
旧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