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8:29刘合群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集群机制研究

刘合群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1 产业集群理论述评

1.1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ll A,1922)。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的。他通过对产业组织的研究,总结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的规律。他认为,在特定的空间里集中的产业,会产生熟练的劳工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有专门化的服务性产业产生,以及改进其他基础设施,进而产生外部经济。马歇尔认为,随产业规模扩大会引起技术信息的传播和知识量的增加来说明产业集群主要依据外部经济而产生的这种现象。胡佛(Hoover,1937)认为存在一个最佳规模的产业集聚,若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不够的话,则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效果;若集聚企业太多,集聚规模过度的话,则有可能使集聚区的整体效应反而下降。波特(Porter,1998)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和战略管理角度提出了“产业集群”概念和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钻石模型”。波特认为,发达经济体之所以经济发达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一批有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作为“本垒”培育了其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韦伯的区位理论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并分析了企业应在何处集聚,以及集聚的过程和选择这个区域的原因。斯多普(1999)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具有竞争优势,它是成本最小化、更新过时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灵活性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此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完善了产业集群理论。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的学者们以“创新环境”和“集体学习”的新概念赋予集群以新的内涵,使企业的地理集聚与创新相联系,从而开辟了集群研究的新天地。

1.2 国内产业集群理论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仇保兴(1999)详细剖析了以浙江省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演进过程及趋势,提出了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王缉慈(2001)拓展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并对我国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盖文启(2002)利用创新网络理论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解析了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外部经济性、交易成本降低、竞争优势的获得等,并提出了集群今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政策。张辉系统地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升级问题。王志敏(2007)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及动因;王晓清(2008)揭示了企业的区位选择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叶华光(2009)研究了横向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

2 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研究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专门设立项目深入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指出创新网络及网络中的互动对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阿歇姆(Asheim,2002)对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知识传播、技术转移、学习机制等角度研究创新机制内各要素的互动关系、知识传播与技术转移的途径等问题。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研究认为,区域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他们认为区域内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创新主体之间具有强大和稳定的创新协同作用,其实现途径包括企业内衍生、人才在当地企业间的流动、当地企业之间的结网和互动等过程。

国内学者胡志坚(2002)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与创新模式。浙江大学魏江教授(2004)系统研究了集群创新系统,提出“集群创新系统”的概念并对其构成要素、结构,以及集群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集群成员之间的知识外溢作用产生了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和绩效。蔡铂认为,社会网络增进了信任和联系,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和传播,为产业集群带来了技术创新的优势。雷如桥(2004)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及其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创新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玉文(2009)认为,在合作创新的集群联盟中,合作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良好沟通及协同努力。王勇、张界、冯长利(2009)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新技术复杂性的不断升级,为了实现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联盟的方式。刘春芝认为,通过相互竞争与合作,集群内企业产生创新集聚效应,进而获得创新优势。从整体来看,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一种其他组织模式难以获得动力来源和传播途径,提高了集群内组织获得创新资源的能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发展。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可以认为,集群内的技术创新在同一区域、行业内的溢出、扩散、传播,其动力主要来自集群内存在的良性竞争挤压、快速的模仿机制、纵向的追赶效应和拉拢效应。

3 产业集群知识流动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在发达国家,从纯外部性的“溢出与集体学习”视角到“新熊彼特主义I视角”再到“新熊彼特主义II”视角,使人们对集群中知识流动及其对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有了一个较明晰的思路与理解(李琳,2005)。日本学者竹内广隆和野种郁次郎曾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对组织内知识转化和创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从“集体效率”(schmitz,1999)到“外部知识源”(Hulnphrey,sclunitZ,2001)再到“国家或地方创新系统”(Edquist,1997)的研究观点演化过程。StePhen5.Cohen and Cinzia Dal Zotto(2007)认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促进新知识的交流和传播,知识吸纳能力和信息管理系统对于组织创新和知识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李琳(2005)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集群企业如何将获得的外部知识转化为企业创新,与群内企业的吸收能力息息相关。李正锋(2006)认为,产业集群通过组织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人才的流动等为产业内组织的知识创新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强大动力。沈静(2009)深入分析了企业合作创新所涉及的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机制。刘满凤(2009)将知识的共享行为看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共享知识供给博弈模型。金潇明(2010)构建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四螺旋知识共享分析框架,产业集群经过“隐性一显性一隐性”的知识螺纹,前后衔接,实现知识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最终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螺旋式上升。

一般情况下,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知识有可能会减少,也有可能会增加。知识在流动中增加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通过学习,学习者吸收了知识。(2)在知识流动的相互作用中激发新知识的创造;(3)由于主体间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传递者的知识在接受者那里得到新的理解;正是因为知识在流动中会促进旧知识的转化和新知识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系统才具有源源不竭的创新来源。

4 产业集群中知识网络的演化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本源泉是知识创新。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的集群中的知识网络,能为集群中的组织提供广阔的学习界面,在集群企业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产业集群中,参与者为了从知识网络中获得收益、获取新技术,必须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各类参与者知识和信息不断交互的动态网络演化过程就是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专家或学者就开始了知识网络的研究,如Bech-mann认为,进行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机构和活动就是知识网络。Aguirre将企业记忆的知识作为在网络中进行知识存储和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的知识网络模型。史占中、李勇等指出,企业自身吸收能力、所转移的知识特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Cowan比较了参与者随机交互转移知识和在正式体系下的交互转移知识两种方式对知识网络演化的影响,并仿真研究了相应的模型。姜照华等将知识网络与网络外部,以及参与者之间的知识流量作为知识网络演化的重要变量,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演化的动力学模型;从区域经济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知识网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骨架,而高等学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则是区域知识网络结构上的一个个节点单元。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已经逐步转向集群内知识流动与创新的关系研究,但是具体研究成果不多,且大都停留在国家层面。

(2)产业集聚区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集群企业创新之间有何种互动关系缺乏深入探讨。

(3)深入研究某一具体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构建的文献亦不多见。

(4)在知识粘性的前提下,跨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平台如何构建鲜有研究。

[1]李勇,史占中,屠梅曾:知识网络与企业动态能力[J].情报科学,2006年

[2]姜照华,隆连堂,张米尔:产业集群条件下知识供应链与知识网络的动力学模型探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

[3]刘晓:基于知识网络的软件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赵晶,周江华,张帆:基于集群知识网络的技术学习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月

[5]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集群机制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