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2012-08-15 00:54罗素清
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1期
关键词:年度报告声誉责任

罗素清

(浙江师范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浙江金华321004)

霍金预言人类的自私贪婪将让地球在200年内毁灭,且不管该种观点是否正确,就目前人类行为对环境破坏的程度、速度而言并不是危言耸听。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生死存亡,引起全人类关注不足为奇。投资者决定了资本的流向,由于社会意识的提高以及认识到企业环境行为很可能导致影响未来财务业绩的高额制裁或罚款,他们开始关注企业的环境问题,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境信息披露是指公司编制独立的或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反映公司的环境财务状况、环境业绩、环境现金流量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行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公司的声誉、法律与制度以及来自国家政策的压力。

1 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

环境披露是对社会力量和行为的反应,是实现社会责任的方式。责任和自由的实现包括对某些商品的理解—“超级商品”,即那些比其他商品具有不可比的更重要的商品,而且还为我们斟酌、判断和考虑重要的可估价选择提供背景依据[1]。环境是一种初级商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超级商品,人类需要的最为重要的“商品”,个人与公司应该履行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责任,但是即使到今天,我们在呼吁要履行环境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然而,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并没有实质性做到,究其原因,主要是责任的履行其实是交换的过程,是各种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等)的重新分配过程,因此环境保护与环境信息披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现今的公司本质上是社会的,它是一个社会机构,为了共同的利益,公司被期望完全理解社会的一般福利的基础上经营,或许甚至使公司的利润次于社会利益[2]。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中能够顺利的经营,不因环境问题而遭淘汰,公司越来越需要公正的对待环境。在发展公正原则方面,必须考虑什么是初级商品。初级商品是更高顺序的利益和必需品,它们能控制思考和行为,是一个理性的人必须需要的东西,这些商品可能没有市场价值[3],没有它们人类就不能发展和成功。如前所述,环境是超级商品,公司无时不在使用环境,为了保证公司、他人以及后代(代际平等)的可持续发展,公司需要改变以前的价值取向和环境意识,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环境,保护环境的价值。公司活动对世界环境的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众自愿或被迫地把环境交给公司,公司应该履行受托责任,公众有权要求公司报告受托代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环境信息披露或环境报告就是公司向股东以及其他公众报告环境受托责任履行(环境保护措施、减排、资源利用)的载体。为了向公众解释公司使用环境的理由、公司对环境责任的履行以及改变公司的环境意识,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信息。没有社会或环境福利的先见之明的经济主体不可能维持下去[4]。

我们以前或现在对待环境的方式和态度是不道德的。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考虑其他生灵的生存,拿动物做试验,随意破坏自然,我们所谓的道德价值观仅仅是针对人类自己而言,我们对自然环境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人类已经、正在为此付出代价。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对待环境的道德价值观,如果不这样做,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霍金的预言就会变为现实。当然,人类已经认识到这点,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基于政府命令的法律和规则激发企业环境负责行为是没有根基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团体要求企业经营活动要有环境道德意识,要求公司克制过分的、放纵地对环境不负责的行为和剥削行为。当社会的所有成员有一个道德责任来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行动时,组织管理就被明确地给予社会资源的受托责任,包括自然资源,会计职业帮助和监控组织管理的受托责任[5]。

2 公司的声誉

年度报告里大量增加环境问题的报告,产品和大量的广告也表达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企业迟早要提供履行社会责任的证据,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将改善企业同投资者、雇员、消费者和社会团体的关系[6]。公司环境披露不是说公司就有很高的环境意识,或者说它们会自愿进行环境披露,而是为了提高其起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声誉,因为那样做符合公司的利益[7]。由于利益驱动,所有的企业都注重企业形象的培育。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报告涉及环境信息披露,以满足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要,提高公司形象可以激发公司在年度报告里进行环境披露。

一些实证研究检验了环境披露和环境声誉之间的关系。经验检验表明披露与声誉计量的业绩之间是一个正关系,年度报告中的环境披露对环境声誉的建立贡献很大[8]。公司活动范围越大,为了发展和保护环境声誉,必须解释的活动的潜在范围越大[9],环境信息披露是公司愿意向股东提供额外信息的典型例子[10]。社会对不同行业的环境影响的看法不同,越是环境敏感强的企业,社会对其负面看法就越大,这样的企业就更应该借助环境披露建立自己的环境声誉。管理者如果没有进行相关披露将不能实现声誉资产的价值[9]。

一些学者使用社会契约观点解释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企业被认为是与社会签定的社会契约,社会总是希望组织重视与其经营相关的固有的社会问题。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用来解释其对社会契约的履行,是社会了解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工具,是企业寻求来自社会对他们经营的接受和认可的战略之一[11]。在年度报告中提供环境披露为组织提供了管理外部形象的有效手段[12]。公司从事对社会负责任的活动,目的是给公众这样一个印象:公司对重要的非市场影响具有敏感性,可能符合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13]。实际上,环境会计评论家认为公司关注年度报告里报告的东西只是公司的宣传,如果公司不在社会范围里经营,那么社会可能撤消对公司活动的支持[14]。

3 法律与制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压力

基于社会责任、公司声誉,公司可能提供环境信息披露,但是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更多来自于法律与制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压力,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压力也解释了环境披露的动机。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或者基于法律要求或者基于是公司的自发反应[9]。对公司合法性的威胁诱使它在年度报告中包括更多的社会信息,环境法律迫使公司承担和积极参与广泛的环境计划。中国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企业是该项任务的主要执行者;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采用的21世纪议程第30章鼓励工商业每年报告环境成本和能源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澳大利亚通过全国污染物目录条款遵循相似的方法,在公司法中要求公司在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业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揭示其所有的有关环境的负债,公司被迫根据有毒释放目录条款报告向环境排放的有毒化学物质;环境信息披露在韩国和新西兰也是强制的,加拿大和欧盟权威机构要求报告环境信息。在欧洲国家如丹麦、荷兰、挪威、瑞典、西班牙等已经有法定的环境会计迹象了,比如挪威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必须揭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采取的措施;在德国,环境披露已成为一些大公司年度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生存和增长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因而一个公司必须不断地发展适合变化的需要和社会的期望。国家政策中不利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要努力通过社会披露影响这个过程[11]。环境披露被认为是对相关国家政策变化的理解作出反应的一种手段,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也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目前环境披露的情况看,环境披露主要是由于来自法律、国家政策与社会的压力,影响环境的事件给公司带来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压力,迫使公司增加环境披露。国家政策压力可以帮助解释公司自愿披露和增加环境问题披露的原因,W.Darrell Walden and Bill N.Schwartz(1997)的研究调查支持了公司对国家政策压力所做的反应是在符合自己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特殊时间或特殊事件的环境披露[15]。环境披露增加可能是规章作用的结果[16],投资者可以把更广泛的环境披露解释为一个公司应付未来的规章成本的积极信号[17]。环境披露也可能与使公司行动合法化的努力相关,与发展积极的公司形象(由于社会变化)有关[11,18]。Dasgupta S.(2006)研究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没有遵守国家环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公司市场价值显著下降[19]。Patten(1991)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披露与国家政策压力相关[18]。S.X.Zeng(2010)研究发现中国环境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增加[20],一个组织所属行业环境敏感性越强,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越强[21],主要原因是法律、制度或国家政策往往对环境敏感性强的行业针对性和施加的压力更强。控制环境污染的最主要障碍是企业不愿意对环境的破坏负责。许多企业有钱清除环境污染,但是他们不那样做,原因是没有相关的法律迫使所有的企业那样做,所以必须制定法律、制度和政策,迫使企业进行环境披露,从而满足合法性的要求。

[1] Glen Lehman.Disclosing new worlds:a role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nd audi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9,24:217-241.

[2] Klonoski.Founda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debate[J].Business Horizons,1991,34(4):9-18.

[3] Rawls J.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J].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80,9:515-572.

[4] Joan Bavaria.Fiduciary Oblig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J].Winter,1999,6(1):47-54.

[5] Jesse Dillard,Darrell Brown,Marshall R Scott.An environmentally enlightened accounting[J].Accounting Forum,2005,29:77–101.

[6] John Tepper Marlin.Accounting for Pollution[J].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73,2:41-46.

[7] Watts,R L and Zimmerman J L.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A Ten Year Perspectiv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1):131-156.

[8] Toms J S.Firm Resources,Quality Signal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utation:Some UK Evidence[J].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2,34:257-282.

[9] Hasseldine J,Salama A I and Toms J S.Quantity versus Quality: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on the Reputations of UK Plcs[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5,37:231-248.

[10] Mikael Niskala,Michael Pretes.Environmental Reporting in Finland:A Note on the Use of Annual Reports[J].Accounting,Organazation and Society,1995,20(6):457-466.

[11] Patten,D 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A Note on Legitimacy Theor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5):471-475.

[12] Neu D,Warsame H,Pedwell K.Managing public impressions: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Annual Reports[J].Acc Organ Soc,1998,23(3):265-289.

[13] Belkaoui A,Karpik P.Determinants of the Corporate Decision to Disclose Social Information[J].Aud Acc J,1989,2(1):36-51.

[14] Deegan C,Rankin M.The Materialit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Users of Annual Reports[J].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7,10:562-580.

[15] Darrell Walden W,Bill N Schwartz.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nd Public Policy Pres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7,16:125-154.

[16] Freedman and Stagliano.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cleanup costs:The impact of the Superfund Act[J].Advances in Public Interest Accounting,1995,6:163-176.

[17] Blacconiere W G,Patten D,M.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Regulatory Costs,and Changes in Firm Valu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18(3):357-377.

[18] Patten,D M.Exposure,Legitimacy,and Social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1,10(4):297-308.

[19] Dasgupta S,Hong J H,Laplante B,et al.Disclosure of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and stock marketing the Republic of Kore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8:759-777.

[20] Zeng S X,Xu X D,Dong Z Y,et al.Tamb.Towards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0,18:1 142-1 148.

[21] Cormier D,Gordon I M.An examination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strategies[J].Accounting Auditing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1,14(5):587-616.

猜你喜欢
年度报告声誉责任
AMC—AIME中国区年度报告(2021春季)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Top 5 World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声誉树立品牌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1)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