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海丽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01)
近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更包含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共识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结构分配。著者认为,结合陕西省当地土地特征,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打牢农业发展基础,强大农业发展的后续力量,对改善陕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陕西省大部分地区耕地多靠自然维持农作物生产,水灌溉面积少,旱涝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人口资源压力大和水资源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再加上陕西省农村居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收成直接决定经济状况,收入低是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树林也受到水源的影响,干旱导致成活率低,增大放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经济、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收入水平的重要性、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结合目前情况,农村的水利建设,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目前,农村正在使用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都是已经使用了50~60 a了,水利设施老化并没有及时的维修,功能严重的退化,并且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水渠已经开发种上了庄稼或者栽种了果树,从根本上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水利设施的老化和损坏,导致乡镇农田水利设备不能充分发挥灌溉、排涝等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建设了不少调水、分水、排水设施,由于管理疏忽,不少设施已经被损坏。当地村里由于缺少看管,在机井房水利机电设备电机、水泵等已经被拆卸盗走。有些水渠的水闸由于缺少保养维护已经被锈死,汛期到来,应急排涝时不能及时打开水闸,洪水不能排泄,造成农作物长时间被水浸泡,影响农作物生产。
近年来,国家政策调整取消了农村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村内公共设施缺少资金投劳,群众都存在无劳酬不出工的心理,造成了基本的水渠、水利工程不能及时派人维修和加固。
农村水利建设没有专业的指导,基本上都是利用村里的劳动力,粗略的进行修建,水利业务工作不能科学的开展,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
自从税收政策调整以后,乡镇村干部认为组织农民出钱出工出力去修建水利设施不现实,忽视了在水利建设的投资和实施工作,从思想上淡薄了该项工作。
税收政策调整之前,农村的观念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实行义务工制度”,农村水利设施靠农民自己修建,根据需要及时的修补农田水利设施,基本能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平衡。但是,自从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农民义务修建公共设施的积极性不高,让农民自己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主力军已经影响了新形势的发展。
针对小型工程,国家投资少,都是靠陕西省地方自建为主,经济状况好的县、区、乡镇还能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水利建设,但对于经济状况差的县、区、乡镇自身难保,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实现水利建设。因此,吸收社会资金进行水利建设非常困难。
吸收投入资金是农村水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实现这一过程,主要通过3个方面:①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抓住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的机遇,充分准备水利项目修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报告;②申请当地财政投入;③靠社会资金,鼓励引导个体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吸收征集民间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强化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全面加强农田水利管理,成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将管理责任分配到人,细至到岗,落实管护责任,逐步加强水利管理的创新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前提条件,陕西省是农业发展的大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充分把握当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会,争取国家项目的支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保护水资源是近几年来一直在响应的号召,做好水资源保护必须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发挥森林草原的涵养水源功能,从而改善水质;同时,防止水资源遭受污染,树立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的思路,有效的改善水源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已成为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把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加强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柯龙山.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变迁、困境与创新—基于南方旱涝灾害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05):534-537.
[2]张春园,冯广志,闫冠宇.关于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J].今日科苑,2007(02):26-28.
[3]路艳.论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