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清丰县水利局)
□宋小三(中牟县水利施工总队)
□段 靖(济源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光学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5m铝合金塔尺1根,50m钢卷尺1把,所有测量工具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工程平面测量控制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点,确定构筑物控制轴线,建立米字型控制网,并根据各轴线间的尺寸关系,确定其余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池底施工完毕,将控制线引测至池底,然后弹出各池壁以及各构件尺寸线,以控制位置准确。
施工前,利用高精度水准仪,从甲方交给的水准点将建筑物标高控制点转至基坑开挖影响线以外,设置临时固定水准点(≥4个),并做好保护工作,且控制点要经常性地进行复核。先用S3E水准仪和5m塔尺将测设点引至基坑侧壁上,作为施工的高程控制。池壁施工完毕,在池壁内外分别弹出标高控制线,以控制上部管廊等的施工,外部标高控制点将作为沉降的依据。
水池施工完毕即按设计要求在相应部位埋设沉降观测点,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沉降观测周期为水池壁完成后测量1次,充水后每天观测两次,并绘制建筑物沉降观测图。测量应采用精密水准仪及精密钢尺,专人测量。参照点为现场设置的观测点。现场设置的观测点每一个月要复核修正1次,以确保数据精确。
测量资料必须与施工同步,及时整理留底存档,以便指导施工。需要经过测控部门验收签字的测量资料必须在验收后马上办理签证,测量资料一周总结检查1次。
挖土前需与业主查明现场地下管线、管道。各管线、管道改道后再进行开挖。土方开挖时,水池基础采用1:0.33的比例放坡。基坑底开挖面积为较底板每边多出500mm。在基坑边修1道300mm宽的排水明沟,用于及时排出水沟回填前基坑内的雨水。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根据划分的施工段,开挖到距基础底面上30cm左右处,余下部分土方由人工开挖、清底。开挖的土方堆放在场地的两侧,待水池及建筑物施工完后再回填和场地平整。
在距基底设计标高50cm处钉上水平木桩,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控制桩拉控制线,检查距坑边尺寸,以此修整坑边,最后清除基底土方。基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及时进行签证。地基不得扰动,也不得超挖。基坑开挖至设计高度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和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基坑验收后应予保护,防止扰动。基坑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天然地基应不被扰动,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二是,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当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
工程施工完毕,地下部分工程验收合格后和满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基础,回填时在基坑壁上每隔3m钉上水平木桩,在池壁上弹控制线,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其土方回填待水池施工完后,进行水池土方回填和场地平整,水池回填要求四周同步回填,分层铺填,虚铺厚度25cm,用振动式打夯机分层夯实,严禁一次推土回填。采用振动式打夯机,夯实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每层回填土夯实以后必须按规范要求环刀取样测其干密度,检验其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再一层铺填。
本工程钢筋堆放及制作均在现场钢筋车间进行,原材料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分批次进场。在施工现场设钢筋加工车间,配备钢筋切断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原材料及半成品堆场设在钢筋车间附近,原材及半成品必须挂标识牌,以防错用。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运用计算进行钢筋优化下料,经项目工程师对钢筋下料单审核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钢筋加工应按钢筋下料单加工,钢筋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施工规范要求。
根据图纸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水池的钢筋连接为焊接连接方式,其上部结构钢筋连接为焊接或绑扎。
3.3.1 底板钢筋
底板钢筋绑扎顺序为:底板底筋→钢筋支撑→底板面筋→池壁插筋。当底板垫层浇完1~2d时,在垫层面上测定底板中心,画出钢筋分布线,以线帮扎钢筋,底板上下层钢筋的有效高度,采用Φ14间距1500双向马凳筋进行控制,马凳筋应搁置在底板底筋上。
3.3.2 底板以上结构钢筋
底板以上结构钢筋绑扎顺序为:池壁插筋→柱、顶板钢筋。池壁插筋下端平直弯钩均应伸至底板底筋处,与底板筋固定牢固,根据测量放线定位布置,在底板上设置一道钢筋(水平筋)并与底板点焊牢固,以保证池壁插筋位置准确,防止钢筋位移。池壁、柱板钢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固定好垫块和撑铁,以杜绝出现露筋现象,同时要控制内外排钢筋之间的间距,防止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浇注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看护钢筋,以确保钢筋绑扎质量。
3.3.3 钢筋成品及半成品的管理
钢筋半成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钢筋绑扎的质量与进度,施工中应抓好半成品的管理,半成品的加工按现场的施工流向和进度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按绑扎顺序挂牌堆放,并实行发料、领料登记制度,以便查询及追溯。钢筋成品亦要加强管理,池壁筋严禁攀爬、蹬踩,板筋(尤其是直径较小的负筋)要加以保护,保证钢筋几何形状,不得使其变形,影响工程质量。池壁钢筋遇孔洞时应尽量绕过,如必须截断时,应将截断的钢筋加弯钩套在孔洞加强环筋上并焊接牢固。
4.1.1 支设模板准备工作
一是,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用经纬仪引测构筑物的池壁边线或控制线并以控制线为起始线,引出池壁和壁板的边线。二是,模板放线时,应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由专职放线人员弹出模板内外边线(即混凝土面)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三是,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将构筑物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在无法直接引测到的地方,必须间接地过渡引测点,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
4.1.2 池壁、柱及现浇板模板支设
本工程池壁柱梁及现浇板均采用覆膜胶合板作模板,配以50mm×100mm方木作次龙骨,Φ48×3.5钢管作主龙骨,按结构平面图的需要进行裁割、组合、镶边,池壁纵向木龙骨间距≯500mm,横向钢龙骨间距≯1000mm。以达到模板位置准确的目的。固定模板用的铁丝不得直接穿过池壁。当螺栓必须穿过池壁时,应采取止水措施,止水措施为螺栓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应满焊,同时螺栓加堵头,支模时,在螺栓两边加堵头。拆模后,将螺栓沿平凹坑底割去,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塞严密。
对池壁结构,拆模时间>5d,拆模后加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14d。板等水平结构模板部位的拆模时间应通过同一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结果结合规范要求来确定,模板拆除后即进行修整和清理,然后集中堆放,以便周转使用。
5.1.1 材料准备
水泥-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0.5~2cm级配良好的碎石;细骨料-中砂。
5.1.2 技术准备
一是,钢筋、预埋件绑扎安装完毕,并经过自检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验收单”报监理及业主签收。二是,在模板设计完成的基础上,已进行模板安装,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并经过防倾覆计算。三是,所需机具设备已进场待命。四是,将操作组分成两班,交替施工。五是,所需原材料均已进场并经过复试或材料试验,其质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5.2.1 浇注顺序
底板—池壁。底板一次浇注,池底与池壁的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上300mm处,该处加金属止水片。采用吊车吊运,伸缩缝处用橡胶止水带连接。
5.2.2 浇筑方法
每个施工段的底板一次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板面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光,以提高板面抗渗能力。在混凝土内掺加水泥用量15%的粉煤灰,以改善和易性,增加密实性,提高抗渗密实性。混凝土中掺加木质黄酸钙减水剂,减小水灰比,使混凝土易于捣实、找平、压光、提高密实性和抗渗透能力。
浇筑时分段分层进行振捣,每台吊车配备3名振捣工,振动棒移动距离为50cm左右。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分层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及拉结件。
一是,落实质量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二是,严把原材料进场关。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及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三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12h后即进行浇水养护,对池壁竖向混凝土,在拆除模板后,立即采用一次喷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期须达到20d。
本工程内外脚手架采用双排架,脚手架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双排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m,立杆底应设通长垫木,和构筑物拉结每40m2不小于一个点,且竖向间距应≤6m,剪刀撑斜杆应随架子一起及时设置。双排脚手架操作层要满铺脚手板,张挂密目安全网以保证施工安全。
脚手架拆除应按规定程序进行,连接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严禁向下抛掷,在拆除过程中,应作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的危险性作业。
根据工程特点,充水分3次进行:第一次充水:充水至设计水深1/3处;第二次充水:充水至设计水深2/3m处;第三次充水:充水至设计水深。第一次充水后观察24h,无渗漏时,再第二次充水观察24h无渗漏时再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位,然后观察72h后,无渗漏时测定渗水量。平均/m3渗水量不得超过2L,外观不得有渗漏现象即满足要求。充水时的水位水升速度不宜超过1m/d,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应<24h。
充水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水位观测工作,并做好各项记录。充水时的水位用水位标尺测定。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放置在测试筒内,保证水位稳定。测试筒自制,采用2mm厚钢板制成直径50cm,深30cm的敞口水箱,箱底设一预留洞,直径约10cm,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0.1mm。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观察72h后测定渗水量。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为24h。连续测定的时间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次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