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浅议

2012-08-15 00:47:53左永杰徐显辉永城市水利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7期
关键词:永城永城市机井

□左永杰 □徐显辉(永城市水利局)

永城市地处河南省最东部,属淮河流域、黄河冲积平原。全市总面积1994.4 km2。总人口1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3万人,耕地面积11.9万hm2,是典型的平原井灌区。沱河、浍河、包河、王引河横贯全市,境内10 km2以上沟河92条,其中100 km2以上的骨干河道14条,小的排水沟渠密如蛛网,总占地面积1.4万km2。永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800 m m,但由于年内分布不均,7~9月份降水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易形成涝灾,冬、春因降水减少易造成旱灾。近20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永城水利建设得到长足发展,1991-2010年曾15次荣获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创造了永城市水利建设新辉煌,全市10km2以上的河道得到了治理,防洪河道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洪涝灾害得到治理。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中、小型节制闸25座,总蓄水能力达0.3亿m3,机井保有量3.6万眼。目前永城市水利建设的重点已由原来的以排为主,排灌滞兼施的治水方针转变为节、蓄、补并举以抗旱为主的工作重点上来,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基本实现了在大旱之年收成不减的目标,使永城市的粮食生产走上了高产、稳产之路,为全市的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1.措施

几十年的治水实践表明,防治水旱灾害的关键是增加灌溉水源工程建设,节、蓄并举,增加提水配套设备,缩短灌溉周期,让农作物能够得到适时灌溉。

1.1 蓄水补源

永城水资源总量约6.36亿m3,人均480m3,亩均400m3,远远低于2200m3的全国平均占有量。随着永城市煤、电、铝、化工等工业的迅猛发展,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呈逐年下降之势,严重威胁到工农业用水安全,使永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虽然永城已建成中小型节制闸25座,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蓄水补源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在全市干支沟上小型节制闸较少,骨干河道的中型节制闸不能形成枢纽配套工程,致使汛期降水大部分白白流失,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度形成汛期过后沟河干涸的局面。地下水得不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是造成永城市地下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下降,作物不能通过毛细根吸收水分,也是形成永城市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

今后几年永城市水利建设将紧紧抓住这一重点,做好规划,加大中小型节制闸建设,充分利用好汛期降水,多蓄、多补,使地下水静水位保持在2~4m之间,确保灌溉水源,这是防治水旱灾害、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新路子。

1.2 大力推进机井建设

作为典型平原井灌区的永城,大力发展机井建设,保持一定数量的机井,是抵御水旱灾害的根本。20世纪90年代是永城机井建设的高潮阶段,机井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为了克服资金困难,当时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平原井灌的机遇,同时大力挖掘民间资本,大胆提出了股份制打井、以田代资、以奖代补等多种灵活机制,形成了“投入—开发—再投入”的滚动式经营发展模式,开创了新时期机井建设的新路子,这些灵活的打井机制,受到河南省水利厅的高度评价,并作为一个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

永城的机井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底永城市机井总量就达3.6万眼,实现了全市3.3km2地一眼机井的目标,为抵御水旱灾害打下了基础。

为确保机井建设成果,针对每年2%~3%的机井报废率和10%左右的病井,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每年的新井建设和旧井修复任务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时要求水利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下到各乡镇进行督查指导,确保机井建设质量。

1.3 加强和完善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永城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市),农业的丰产丰收同国民收入息息相关。近几年,干旱机率增多,直接考验着永城市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永城市水利局审时度势于1996年成立了永城市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了自身拥有大量抗旱机械和技术的优势,本着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基准点,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全市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为目的,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抗旱服务组织已发展到30个抗旱服务队,4个机械维修队,2个机泵销售门市部,固定资产218万元,职工43人。形成了抗旱浇地、机泵维修和技术咨询等系列化服务。实践证明,抗旱服务队的成立,不仅充分发挥了水利部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优势,而且有利于积极有效的发挥灌溉工程效益,为全市的抗旱减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抗旱服务队建设,今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拓宽服务领域,做好各个乡镇的技术传帮带工作,立足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使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4 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为充分发挥永城市小型水利工程效益,加速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对老井拍卖、老井租赁、股份制打井等形式对全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明晰了工程所有权,落实了使用权和经营权,减轻了市财政压力,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小型水利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共拍卖、租赁机井690眼,回收资金212万元,利用这部分资金新打机井462眼,实现了机井建设的滚动发展。但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加之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在不断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方法,切实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巩固永城市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1.5 向节水型社会转变

为实现农业、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走节水型社会的路子势在必行。永城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是逐年增加,势必对今后防御水旱灾害造成重大影响。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高耗水工业和高耗水农业,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这些方面节水潜力巨大,必须大力提倡节水灌溉。过去永城市农田灌溉走的是以外延为主的道路,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在水资源供需日益尖锐的新形势下,老路子走不通了,必须转到节约用水、挖潜配套、以内涵为主的道路上来。

2010年底永城已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1.2万km2,而节水灌溉面积仅有0.6万km2,仅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农业用水节水潜力巨大。一方面要利用政策引导,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实行按定额供水制度,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另一方面,在工业发展上,要尽量避免上高耗水项目,并对已建项目实行行业用水指标,对超用部分按照《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加价收费促进节水。

2.结论

防治水旱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永城市通过建立完善的田间工程体系和配套措施,水旱灾害防治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加大投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除涝、灌溉工程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永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永城永城市机井
河南永城:裹包玉米走俏 农民省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永城市
永城市
淮河流域永城市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中粮集团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落户永城
北方牧业(2016年6期)2016-12-17 14:04:49
农用机井管理
永城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31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地下水(2011年1期)2011-08-15 00:44:16
聊城市机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地下水(2011年4期)2011-04-01 09: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