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迎松 □陈汇杰(鄢陵县水利局)
近日,从水利部水建管[2011]550号文件中,看到提出的“构建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感触颇深。这个理念其实质就是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的有机结合,是人性化、理性化治水、人水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体现。针对这个新理念的自身理解,并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水利工作,更是有着强烈的共鸣。
古人曾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是呼风唤雨的神灵,是古人对风调雨顺的渴望,也是能对水自由、合理调度的幻想。鄢陵县河网、渠网体系,经鄢陵人民群众近几十年的不懈奋斗,特别是鄢陵县引黄补源工程的大体建成,已经初步形成河系、渠系纵横相通的水系网络,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引调水功能。这些工程的建成,使鄢陵县自20世纪80年代末因连年干旱,地下水持续下降的情况得到遏制,并逐年回升,地下水资源回补、开采基本趋于平衡,有效保证了鄢陵县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大的水资源需求。但鄢陵县由于调蓄工程配套不完备,在2011年春夏干旱时,也显露了薄弱之处。首先,鄢陵县缺少面积较大的蓄水工程,仅靠河道、渠道蓄水,蓄水量有限;其次,鄢陵县上游引调水水源偏少,遇到范围稍大的干旱,上游一拦蓄,鄢陵县就基本无来水。例如2011年春夏干旱,就造成鄢陵县大部分河流干枯,河床见底。但鄢陵县贾鲁河因为境内长仅3千米,也未治理,境内没一座水利建筑物(除桥梁外)。而在2011年实地水利普查时却发现几乎满河槽的水,且流量不小。回来后查询才知,郑州市决定修建南阳坝等5个坝,疏浚贾鲁河道,引黄河水入郑州,为郑州工、农业用水引来水源。2010年贾鲁河二期治理工程对从中州大道贾鲁河桥向东至中牟界的河段进行治理,为进一步引通黄河水。治理后贾鲁河每年将有1亿立方米的清水注入。贾鲁河依托黄河,引水资源丰富,虽然在鄢陵县境内短,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调水新水源。所以,开源蓄流,多源引水,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是构建河湖健康保障体系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鄢陵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水兴县”战略的根本基础。
同时,即将开工的鄢陵县引黄调蓄工程,更是将成为鄢陵水系网络的重心。如果把水系网络比喻成输送“血液”的血管经络,那么引黄调蓄湖则像这个经络的“血库”,对整个水系网络的调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得在引黄调蓄工程筹划之初,有人曾说过:“建这么大面积的蓄水工程,肯定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当时还有人嗤之以鼻。试想,建蓄水湖本是为造福一方,为鄢陵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水资源保障。如果管理不到位,不科学调蓄,蓄水湖因污染成为污水池、臭水坑,对后代可以说造了一害。新闻曾报道,云南滇池污染不到十年时间,而彻底恢复,则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样,在2006年汛期,上游小范围强降雨,由于鄢陵县大浪沟人为破坏,造成河床淤积,河道变窄,河滩乱植树,就造成泄水拥堵,险些成灾。对于水利部水建管[2011]550号文件中提出的“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退、水质不超标、生态不恶化”的健康新理念,更有了深刻的体会。由此可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性。对水的调蓄,古人也曾有鲜明的比喻:“死水一潭”、“水不流则腐”、“水堵则洪”。水因流动而有生命,因科学调度而有活力,因顺畅流动而有灵气。因此,河湖同样具有健康,具有生命。
水利是对水兴利除害,合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更是实现对水合理、科学调度的重要手段。以前写材料时记得总要有一句话,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发挥效益是目的,现在想想,颇有回味。构建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也可延伸理解为构建水利工程健康保障体系,维护水利工程健康生命。前一段通过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自己对鄢陵县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和详细调查,对工程建后管理的重要性感悟颇深。鄢陵县一些水利工程虽然已过经济使用年限,甚至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但由于管理到位,维护良好,仍在正常运行,发挥效益。而一些水利工程,由于无人管理,不到经济使用年限已报废,甚至被人为破坏,没有发挥效益就早早不能运行。如2006年汛期,鄢陵县马栏镇苏家排涝闸,因人为砸毁闸门,造成河水倒灌,淹没农田,经济损失几十万元。作为水利人对此感到非常痛心,大的方面不说,从小的方面,眼看着自己冒酷暑,顶严寒,干出的水利成果被白白浪费,令每一个付出心血的水利人都心痛。所以,作为水利人,不仅要懂得水利工程建设,更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合理、有效新方式。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小型水利工 程产权体制改革的这次机遇,明晰产权,强化管理,落实责任。通过这次改革,把小型水利工程纳入到大、中型水利工程,科学调度、协调配合、远程协作的良好运行机制中,使鄢陵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整体效益。
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是发挥效益,但不能片面着眼于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要兼顾长远。因为许多水利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长远。例如三峡工程的构想到实施,经过了几十年的反复论证,但现在工程对周边环境、生态、气候的影响,还有许多不可预知。同样,在井灌区设计中也特别强调:原则上不是特大干旱年,不主张打深水井;打深水井不仅投资大,对水资源的影响更大;深层水资源不仅回补时间长,回补水量小,水资源有限,同时风险大,绝大部分深层水资源由于经过多层滤水层过滤,水质普遍优于浅层水。深水井如果对隔水层处理不到位,隔水层漏水,造成浅层水通过井孔污染深层水,可以说:解一时之忧,造百年之害。由此及彼,鄢陵县蓄水湖的建设与管理更是要把社会、生态效益放在首位。鄢陵县引黄调蓄池建成后,将是鄢陵县最大面积的水面,同时鄢陵县又是平原,蓄水湖的建成,对周边辐射影响的范围更广。所以更要注重社会、生态效益和对周边的影响,对湖区及周边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综合考评水生态、生物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和水资源蓄有量。水生态、生物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可以按照环保、生活质量的标准考评。水资源蓄有量则需要综合考评,细致的平衡分析。因为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加剧,干旱频发,水资源将成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价值的资源。记得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不久的将来,中东的战争不再是为争夺石油的战争,将是争夺水的战争”。所以蓄水湖蓄水越多,其工程价值就越高。这就需要在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同时,尽可能蓄更多的水。而做到这点,需要综合考虑当地降水、上游来水、当地水资源开采量等诸多因素,才能计算出科学、合理、安全的蓄水计划,才能保证鄢陵蓄水湖高效、安全运行,提高工程自身价值,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通过这次学习《关于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看得出建后管理已引起水利部高度重视。从通知中,“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着力构建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可以说,建与管,管与发挥效益,环环相扣,环环关联,对鄢陵县今后水利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