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青(本刊记者)
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三门峡市,这座美丽的“天鹅城”有二条河依城而过,一条是我们熟悉的母亲河——黄河,另一条是静默无闻的小河——涧河。比起黄河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万丈狂澜、惊涛骇浪……涧河只是碧水微澜、涓涓细流、潺潺流动、小家碧玉般。被两条河水滋润的这座北方小城增添了几分江南水城的韵味,河巷淼淼,池塘遍布,轻烟细雨中,鹭飞雨斜,柳丝摇曳,水波潋滟,轻盈温婉。
虽没有黄河的雄壮、大气,但涧河的妩媚、温婉,更为人们所倾目和情有独钟。涧河全名青龙涧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店子乡十八盘南部及摩云岭北麓西张村镇的葫芦峪,流经店子、西张村、菜园、3个乡(镇),经三门峡市湖滨区,进行入黄河,全长45千米,流域面积415.3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5581.63立方米。
其实把河流命名为涧河的有很多,如我们熟知的豫西一带的河流,多会用“涧河”命名,如:洛阳有涧河(涧西区),灵宝有弘农涧河,渑池也有涧河,陕县则有苍龙涧河、大石涧河。那么“涧”到底什么意思呢?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其对“涧”的解释是“夹在两山间的水沟”。《韩非子·内储说上》也对有对“涧”描述:“行石邑山中,涧深,峭如墙。”
据郦道元所注《水经注·橐水注》记载:“橐(tuó)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谓之漫涧;与安阳溪水合;又西,迳陕县故城南,又合一水,谓之渎谷水。”橐水即今青龙涧河,漫涧即青龙涧河在今陕县菜园乡中庄川一段,安阳溪水即今陕县菜园乡南县川河流。
那么涧河是如何形成的呢?查找资料可知:在2500万年前,随着地壳的运动,三门峡以西便形成了汾渭断陷湖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0万年前左右,这里再次发生地壳运动,在原来的汾渭断陷湖盆发育的基础上,形成了隆起的崤山、中条山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100万年以来,在地壳不断的运动之下,黄土高原便逐渐形成,而三门峡小秦岭、崤山以北广大地区也广泛覆盖着深厚的风积和洪积形成的黄土层,厚约20~70米,由南向北呈阶梯降落。黄土塬呈带状分布于黄河南岸,如陕县的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等,灵宝的程村塬、焦村塬、苏村塬、阳店塬。在三门峡隆起处,在河流不断地溯源侵蚀下,河道也遂向源头不断地侵蚀下切,结果在小秦岭、崤山隆起成山时,所形成的山涧溪流,进一步发育成今天的苍龙涧、河弘农涧河和青龙涧河等,均向湖中流淌的原始河流。
青龙涧河三大支流上游均属于岩山区,河谷狭窄,水流湍激;青龙涧河下游段属于黄土阶地区,河面开阔,河床比较平缓。在青龙涧河上游建有涧里中型水库和塔山、石门、金山小型I类水库,还有芬家沟小型II类水库,所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34.5平方千米,总库容为2368.8万立方米。青龙涧河一般年景枯水期河水基流量是0.4立方米/年,年径流深134.4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5582万立方米。
青龙涧河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首先,青龙涧河曾经是一条灾害河。由于监管和管理的漏洞,加上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对沙石的无序开采,使河滩沟壑纵横,影响泄洪。当雨季到来时,滚滚洪水夹杂大量沙石,冲毁河道,淹没良田。有时洪水超出了平时规模,如:20世纪90年代初,青龙涧河是一条十足的野河,南岸杂草丛生,北岸是长满了野枣树的土崖,河床蓬蒿齐肩,乱石嶙峋,采砂坑蓄出的一潭潭发墨的臭水,每逢暴雨,河水犹如猛虎下山,携泥裹沙,汹涌呼啸,将河道肆虐得一片狼藉,淹没大量农田,并漫过六峰桥面,使涧河两岸通途变天堑。其次,青龙涧河曾经也是一条臭水河。河道沟汊纵横,蒿草比肩,污水四溢,而且垃圾遍布,到处可见蚊蝇乱舞;滚滚的污水,恶臭熏天,使人们无法亲近。再次,青龙涧河曾经也是一条“恐怖之河”。以前在九孔桥下的乱河滩处,曾经多年被用作刑场;建市多年后,入夜后由于阴森黑暗,经常有人在此被劫。
针对青龙涧河存在的问题,1975年冬季,原三门峡市委组织市直机关和群众对涧河上游入境处到下游涧河桥下2千米处的河段进行治理,按单位人数分配劳动,全部用沙石堆成坝堤。到1977年春,完成土石方94万立方米,堆筑沙砾石河堤4万多米长。夏季暴雨来袭,洪水暴涨,使修建的90%的河堤被冲毁。到冬季时,原三门峡市委在总结第一次筑堤失败经验基础上,改用浆砌沙砾石筑堤,并组织群众开始了第二次的治理。到1982年春,共投资50多万元,筑堤坝2.99万米长,垫地366.67公顷。1982年8月,连降暴雨,青龙涧河的洪峰流量达到800万立方米/秒,由于超过标准洪峰值和设计的不合理等原因,使金山水库、石疙瘩水库的大坝被冲垮,石门水库溢洪道都坝也被冲坏,使多处河堤冲毁,并冲毁新造耕地61.33公顷,损失严重。接着开始组织群众,对水毁河道和耕地进行修复:1983年,开始修复菜园川河道水毁工程,修复河堤3000米(单长),完成浆砌石7500立方米,恢复水毁耕地40公顷。1988年,修复中庄川水毁工程,修复河堤4600米(单长),完成浆砌石1.4万立方米,恢复水毁耕地13.33公顷。1990年,开始修复双庙河水毁工程,修复河堤3400米(单长),完成浆砌石1.6万立方米,恢复水毁耕地8公顷。到1995年底,水毁河堤大部分已修复。
1996年5月,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打造“自然山水城市”为目标,总投资3.7亿元,对青龙涧河治理。按5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广泛发动群众在东起三门峡天元铝业集团公司自备电厂,西至涧河入黄河河口处,全长12.4千米的青龙涧河河道上,分六期展开了涧河治理大会战。经过六期辛苦的劳动,初步完成了浆砌石护坡、河堤填筑、河道疏通、河堤公路、污水截留、地面绿化等工程。经过人们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的涧河已经形成了一道清丽隽永的“绿色画廊”,一条东西长约13千米、南北宽约200米、蓄水水面333.33公顷,以涧河为主轴,河堤路,天鹅湖、桥梁高楼为辅的带状公园,园林绿地65公顷,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提供了良好场所。
如今涧河已成为波光涟漪,灵动迷人的“城市河道”。涧河南岸的涧河公园,如今绿柳依河、花草夹道,各种树木、绿地、模纹、亭台、水景、雕塑……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绿色风景线。涧河北岸,荒沟巨壕被填平,造地88.5公顷,建设了梅、桃、杏、樱四大主题公园,形成常年有新绿、四季有花现的新景观。在六峰桥北桥头,兴建了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涧河广场,游乐设施齐,健身器材全,夜灯初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于此,健身、散步、闲聊、休息,是休闲纳凉、健身娱乐的最佳去处。
正是在政府和人民的心血与智慧的努力下,如今,青龙涧河的水面绵延辽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吸引着很多的白天鹅不远万里而至,为城市平添出几许神韵,更是赢得了“天鹅之城”的美誉。通过涧河治理,三门峡中心城区面积由过去的24平方千米增加到现在的40平方千米,人口也增长了一倍,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城市魅力200强”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
徜徉于青龙涧河两岸,湖光山色,垂柳护岸,清流飞溅,花草相伴,野鸭群游,夜莺鸣啭,天鹅齐飞。大绽芳颜的青龙涧河展现了其独特地魅力,随着对涧河的维护,一座独具特色、最宜人居的现代化自然山水城市必将展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