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俊 □罗 洁 □李艳玲(河南省水政监察总队)
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是由豫港(济源)焦化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济源市兴业投资有限公司四家在我省济源市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企业总占地面积64hm2,总资产16.5亿元,注册资金2.22亿元,现有员工900余人,绿化率达到35%。2011年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3.8亿元。该企业始终坚持自我加压、强化管理、严格守法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以创建节水型企业为抓手,把节约用水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大力开展水法宣传,不断强化干部员工节水意识,注重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制定各种节水措施,积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努力改造高耗水设备和优化管网布局,杜绝跑、冒、滴、漏现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多策并举,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回用的新路子,积极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检查,严格守法,安全生产。通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该企业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8.8%以上,年节约用水180多万m3,吨焦耗水约0.8t,用水量是焦化行业平均耗水的30%,节水成效显著。
2008年以来,该公司把“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安排,成立了以常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节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节水创建工作具体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节水工作。严格节水指标考核,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组织生产经营,做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高度统一。二是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通过板报、广播、内部网站、报纸等媒体进行节水宣传;制作大量节水警示标语在各用水点张贴,厂区悬挂宣传条幅;定时召开车间(班组)动员会议,提高全员参与、共同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积极引进节水新技术。在采用新材料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节约用水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近年来,该企业注重依法管理、从源头治理,以减少最终用水发生量为目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考核监督,努力促进取用水管理规范化。
2.1 加强源头治理,多策并举,减少用水
为创建节水型企业,该公司对生产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普查,通过集思广益、实践论证,制定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水措施:一是利用导热油蒸氨技术,减少蒸气用量,避免蒸气凝水进入废水系统,减少污水量发生,每年可节约用水9万m3。二是采用新设备,将原来的蒸气双效制冷机改为直燃式制冷机,每年可节约用水7万m3。三是建设脱硫废液提取副盐装置,既取得了产品,又可把废水提纯后回用于系统。四是采用低水分熄焦技术,每年可节约用水26万m3。五是建立雨水收集池,各工段建设废水回收池,充分回收利用一切可用水,年可节约用水5万m3。六是绿化用水利用中水喷灌、渗灌,节水效果明显,绿化面积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七是在办公、公寓楼、生活区普及推广节水型器具,降低人均生活耗水量。
2.2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计量设施,强化监督考核
随着节水工作深入开展,用水管理中原有的管理缺陷逐渐显露。该企业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在车间、相关科室设立专职或兼职节水督查员,班组设有节水管理员,形成了3级节水管理体系。多次投入资金进行计量设施的安装与校验,达到了处处有计量,天天有抄表,次次有记录,周周有通报,月月有汇总。把节水工作与每个车间、班组、员工的绩效直接挂钩,定期对照节约用水管理制度进行量化考核,监督实施,促进管理,确保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2.3 从细小环节入手,建立巡查制度,杜绝跑、冒、滴、漏
该企业注重从源头和终端细微环节入手,每周对厂区范围内的公共设施、地下管网、用水部位等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及时发现各环节的跑、冒、滴、漏现象,并将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2011年全年共查出漏水点40余处,通过坚持不懈的监管和及时的维护,做到了防微杜渐,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3.1 改造污水处理站。该企业引进了国内先进A2/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废水基本上全部用水熄焦,剩余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处理规模达到120m3/h(年 105万 m3)。
3.2 建设焦化废水二次处理装置。为保证生产废水不外排,公司投资450万元建设了焦化废水2次处理装置,将处理后的焦化废水采用双膜法工艺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充水,处理规模达20m3/h,年可再利用水18万m3。
3.3 建设生活污废水处理系统。为最大限度节约用水,该企业将餐厅污水、公寓楼、办公楼生活污水和澡堂排污水集中回收,并将生产区员工生活污水等排污水一起送入生活污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规模达100m3/h,年可节约用水90万m3。
3.4 回收利用排污水。目前,该企业又投资600余万元,对所有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污水进一步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节约用水是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把节能降耗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企业管理体系。目前,该企业正在为打造“管理第一、效益第一、环境第一”的花园式企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