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路政所)
浅谈公路的桥涵养护与维修
韩 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路政所)
桥涵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状况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公路畅通。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防治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中的体会,针对桥涵养护与维修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公路的桥涵;养护;维修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管理站列养的桥涵大体可分为两个建设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前修建的,这个时期修建的桥梁涵洞受历史条件和技术因素限制,在桥梁涵洞设计时,对水文资料重视差,没有认真进行搜集整理,特别是洪水水位调查比较草率而是水文资料失实,在计算桥位断面设计水位、流量、流速等数据时误差特别大。往往出现桥位选址不当,跨径偏小,基础埋置深度不够,防护工程不配套等先天性缺陷。例如,齐杜路K37+200原哈塔河桥,此桥属于中桥,5孔跨径6 m,桥长30 m,上部结构为板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1.5 m,建于1974年,由于当时对河流水文的自然规律认识不足,水文、地质调查不细,缺乏定性定量的分析,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桥台结构,桥梁下部式样及埋设深度,防护工程等方面设计不合理,由于基础深度不够,加之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冻胀,造成桥台和翼墙严重开裂,桥墩及桥面位移,成为危桥、险桥,不能使用。此桥于1994年拆除重建。杜路K13+570原五代桥,3孔跨径6 m,桥长18 m,上部结构为板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此桥建于1968年,由于正值文革时期,受历史背景影响,在桥位选择、桥梁孔径、桥台结构防护工程等方面设计不合理,由于桥位选择不当,加之桥梁跨径小,没有防护工程,在汛期桥梁排洪阻滞,桥下水流形成涡流冲刷,加之锥坡是土的护坡,造成水流冲刷掏空。于2003年重建。林肇公路K45+230处箱涵,由于当时考虑的水流会流点的问题建涵洞位置有异,造成涵位偏差,导致排洪不畅,形成阻水,造成公路水毁,此涵洞已于2002年,林肇公路改建时重建。林肇公路K102+300处,涵闸,由于当时设计洪水位过低,造成涵闸阻水。致使公路受损,此涵闸在2004年林肇公路大修时改建,改建后从涵闸的高度和跨度都得到了改善,达到了1998年洪水的设计要求。五是林肇公路K170+600 m处的圆管涵,由于当时对水文地质调查不够,在设计时孔径只有0.8 m,根本瞒住不了排水的需要,在1998年洪水时,造成公路路面过水,公路被冲毁,于1999年大修时,改换为箱涵,从而满足了排水要求。六是林肇公路K186+570 m处的涵洞,由于地质条件,在加当时对地质的调查不够,和修建的能力较差,以及对交通流量的调查不足,造成在交通流量增加时,圆管涵被压进以致涵管下沉,导致路面沉降、破损,以致无法正常通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余元,该涵洞于2008,重新建设,加固了地基,从而达到了设计质量要求,瞒足了交通流量的需求。
二是80年代以后建的,这个时期还处于国家发展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桥梁的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土质特点,通过实地勘察和载重预测,结合水利部门提供的地质条件资料,水文资料。桥梁建设采取了上部为板梁或T形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的设计方案,防护工程采取片石锥形护坡,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钻孔桩非常适合我们松嫩平原无沙石地质条件不好,土质深达70 m的地质。在涵洞的修建上,大多采用了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在处理下基础时,一般都设计加一个下处理,来满足基础不稳定的条件,当然也有个别的地质条件好的,只设一层沙砾垫层就能满足的,也没必要浪费的就只设一层。在涵洞的选址上和选型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该设方涵的绝不设圆涵,该设双涵的绝不设单涵,在涵洞的位置的选址上,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慎重考虑后方可下结论,减少了没有必要的经济损失。总之,80年代以后建的桥涵,目前状况普遍良好,没有阻水现象,也没有下沉现象出现。
根据多年的桥涵养护的实践,摸索出适合我县地区桥涵的一些养护规律,由于我县地处松嫩平原,除了低洼就是风沙地带,在桥涵的日常养护上,增加了一些难度,主要是在桥涵清理加大了工作量,比如桥面要定期清理淤沙,涵洞也有定期清理淤沙和淤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站里特别制定了一项工作方案,就是站里下去巡查与道班的日常养护挂钩,做到了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绝不留后患。
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认真执行交通部工程管理司颁发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配备了相应的桥梁养护技术力量,站里设桥梁养护工程师1人,设桥梁养护技术员等职位,设专人负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拖后,更加努力发展。建立健全桥梁技术档案,实行桥涵养护管理责任制。
组织技术力量普遍对桥涵定期检查一遍,并按《桥涵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划分类别,把现有桥涵分为三类。各类桥涵采取了不同的养护措施。一类桥涵进行正常养护,二类桥涵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涵需进行加固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大中修。
站在下达旬、月公路小修保养生产计划时,包括桥涵保养任务,从而纠正了只养路不养桥涵的错误做法。道班每月在完成普查路况资料的同时,对桥涵普遍检查一遍。并填写好《桥涵经常性检查记录》存档。
在搞好桥涵上部养护的同时,加强下部墩台及锥坡、翼墙,河底铺砌等防护工程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发现病害及时修复,尤其是在汛期前做好检查维修、加固和清障,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工作。以防桥涵在洪水到来时发生严重的水害,给国家造成没有必要的经济损失。
桥涵养护存在的问题:重养路、不重养桥的现象依然存在。我站制定了桥涵养护工作制度,但是员工及班长头脑中只养路、不养桥的观念还普遍存在,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转变观念,加强桥涵的养护管理工作。桥涵养护责任制不落实,缺乏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工作,造成在桥涵养护工作中,只重视上部养护,轻视桥涵的下部墩台,防护工程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站里制定了工程养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把手和主管业务的副站长签,业务站长和养护股长、公司经理签,公司经理和员工签,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公路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U445.7
C
1008-3383(2012)03-0063-01
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