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梅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经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而少数病情危重,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若诊断及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笔者收集2006~2008年在外院心内科学习时收住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10~46岁,其中10岁男性儿童1例,19~28岁13例,30~46岁4例。
1.2 诊断方法 如果患者并发阿斯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在内的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
1.3 临床表现 在发病前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病毒感染史,18例患者均出现胸闷、乏力、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且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头晕、乏力。肺部可闻干湿啰音8例(43.8%),胸闷气短14例,急性左心衰6例,心源性休克5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阿·斯综合征2例。
1.4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胸部X线片 本组18例患者都有急性肺水肿X线征象,早期心脏扩大3例,大量胸腔积液2例,心电图检查:II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及收缩舒张功能障碍12例;左室射血分数(CVEF)减低者12例,18例进行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MB)检测,都有不同程度增高;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者8例,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2例,血沉增快8例。
1.5 治疗方法 本组18例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严格卧床休息2个月,吸氧,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2)静点青霉素,能量合剂,极化液及大剂量维生素C 4~6 g/日,丹参注射液,万冬氨酸钾镁液滴注等;(3)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200万单位肌内注射,1次/日;(4)调节免疫治疗:用甲泼尼本琥珀酸纳40 mg,2次/d,1周后减至40 mg静滴,1次/d,使用5 d后逐渐减量停药;(5)心力衰竭者贝那普利5~10 mg口服,1次/d,倍他乐克25~50 mg口服2次/d;(6)经激素,抗病毒及改善心肌代谢治疗后无好转,行永久起搏器治疗。
1.6 治疗结果 经上述积极治疗4周,患者乏力、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症状基本消失,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恢复正常,基本治愈13例,好转3例,2例入院10 h后出现阿斯综合征,抢救无效死亡。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和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2],而本组18例患者显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以充血性心肌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实验室以及特殊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是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早期使用大量维生素C,有明显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使细胞内外脂质过氧化物明显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能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轻免疫损伤和细胞毒副作用,有利于炎症消退,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改善预后[3],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干扰素、黄芪对于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4]。应用能量合剂、极化液,可抑制游离脂肪酸及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5]用保护营养心肌功能,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如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AVB患者可应用临时起搏器度过急性期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康复,部分患者经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于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增大,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成为后遗症。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2-407.
[2]张寄南,苏恩本.血清肌钙蛋白1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病程关系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21-424.
[3]杨英珍,主编.病毒性心肌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2-304.
[4]陶付营,孔令蕤,王 勇.黄芪、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3,18(2):33-34.
[5]Mason JW.Myocarditis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an inflammnatoly link[J].Cardiovase Res,2003,60(1):5-10.